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选取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劳动力、土地面积以及科技教育支出等作为投入变量,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职工工资总额等作为产出变量,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对中国287个城市的经济效率进行了研究。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各城市紧凑度综合得分,并将城市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分别与城市紧凑度和城市规模做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市规模与规模效率、城市紧凑度与纯技术效率均呈正相关关系,且小规模城市边际规模效率较大,大规模城市边际规模效率较小。  相似文献   

2.
随着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人居三大会新城市议程的提出,包容、可持续、韧性等理念正全面进入城市发展的核心评价体系。作为中国城市发展领航群体的特大城市也面临在发展模式上的创新。尤其当中国政府提出特大城市发展走高端、有限之路和城市—区域疏解协同两大核心任务,就非常有必要以新思维开展中国特大城市发展的再评估,提出在特大城市经济发展、空间发育和公共基础设施服务3个侧面提出了各具针对性的多维视角评价思路,并运用于对中国16个特大城市的实际评价。进而基于评价方式拓展性地提出特大城市建设与管理模式创新的工具箱。  相似文献   

3.
选择特大城市上海、南京、武汉、成都和重庆为研究对象,从宏观环境、发展规模、发展质量和潜力三大层面选取19个指标构建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采取因子分析法测算特大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从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收入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和交通运输水平等6个方面构建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特大城市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特大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下游上海、南京服务业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上游武汉、成都、重庆;中上游特大城市服务业发展潜力较大;各影响因素对下游特大城市、中上游特大城市服务业发展的作用效果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在质量经济学研究框架内分析了公共不动产质量结构对中国城市创业质量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改善公共不动产质量结构可以提升城市创业质量。随着城市紧凑度的提升、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公共不动产质量结构对城市创业质量的促进作用增强。优化公共不动产质量结构可以促进创新型人力资本和产业的集聚,进而提升城市创业质量,并且这种作用机制的影响效果因城市空间形态、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揭示了公共不动产质量结构与中国城市创业质量的内在联系,以期为中国城市公共不动产建设提质增效、发挥创新创业驱动作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紧凑城市理论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指导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土地利用理念和思想。针对紧凑城市理论与实践,梳理了现有的主要研究文献并剖析了荷兰、日本和我国香港三个典型以紧凑为导向的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发展案例,分析了紧凑城市理论的主要内涵和实践特点,重点探讨了紧凑城市发展中的土地利用理念和特征。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要求,指出我国城市土地利用应借鉴紧凑城市发展理论及土地利用的核心理念,以提升我国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水平,推进新时期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空间结构布局是城市综合发展需要考虑的核心因素,对于规模巨大的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更是如此。目前,中国部分超特大城市实施多中心策略,其是否满足生态城市的建设需求值得探讨。基于2005—2019年中国超特大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社会网络法测度城市多中心程度,实证考察大型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其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超特大城市的多中心程度对城市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均呈现先增加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进一步对拐点进行分析发现,多数超特大城市处于提升多中心程度将促进碳减排的阶段。机制分析说明,城市多中心程度通过城市创新影响碳排放,城市公路设施水平则负向调节城市多中心程度对碳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构建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多维测度体系,对中国式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水平进行实证测度。研究结果显示:2008—2020年,中国式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水平整体上稳步提升,可以将其划分为领先型、成长型、追赶型和起步型四大类型;中国式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水平呈现出“东部整体领先、中部快速崛起、西部逐步提升、东北有待振兴”的空间格局和“南快北慢”的发展趋势,各维度发展存在不协调倾向和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中国式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差异大致表现出先缩小再扩大的发展规律;中国式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增长趋势存在一定程度的“俱乐部趋同”特征。基于此,提出促进中国式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水平提升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30个省会城市(台北和拉萨除外)、直辖市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定量评价城市形态和城市环境支出绩效的指标。城市形态的定量指标设计为"紧凑率"和"伸延率",统计结果表明:城市紧凑率的均值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城市伸延率呈现出较大波动。城市环境支出绩效从投入和产出两方面设定评价指标,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评价模型,对各城市的环境支出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绩效较好的城市不足40%,且大部分城市的环境支出绩效值都在0.8以下。为了进一步研究城市形态与城市环境支出绩效的关联机理,采用面板分析模型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的紧凑率与城市环境支出绩效显著正相关,而城市伸延率与城市环境支出绩效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最后,提出了合理控制城市规模,推行紧凑型城市发展模式,优化城市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政策建议,旨在提高城市的环境支出绩效。  相似文献   

9.
张舰 《城市问题》2012,(6):36-40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发展水平反映了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潜力。在已建立的我国特大城市基础设施数据库的基础上,应用评价标准指标体系,采用无量纲化加权计算的方法,提出了衡量我国特大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指数和算法,定量地表达了中国各特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状况,进而应用综合分析与专项分析结合的方法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造成这种格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引领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基于2003—2018年间中国27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以经济发展程度为门槛变量着重考察基础设施建设和外商投资对城市创新活动的非线性影响机制以及城市间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建设和外商投资对城市创新都具有经济发展的双门槛效应,当经济发展程度达到第一个门槛值时,才会显著促使城市创新产出的提升。当经济发展程度跨越第二个门槛值时,会进一步增加城市的创新产。城市间的创新活动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对于经济发展程度差距较大的城市之间,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增强创新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