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人口普查等数据,探讨了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空间分布与社会分异的特征与变化。结果表明:城乡结合部是外来人口空间分布最集中的区域,同时该区域外来人口的空间分异程度也相对较高。相对于广义的城乡结合部,城乡结合部核心区外来人口与其他人群混居的程度略高,但接触可能性反而更低,外来人口活动空间的封闭程度和自服务特征更加显著。城乡结合部不同职业外来人口的空间分异程度有所差异,概括而言,职位、技能较高和就业稳定性较强的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的混居程度较高,而在劳动密集型部门就业的外来人口则自身群居性较强。10年间,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空间分布出现整体外移的同时也在向局部地区集聚,社会融合水平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外来人口作为城乡结合部经济社会空间形成与发展中的重要参与主体之一,其空间分布与分异特征,以及社会融合的有效途径等应该成为城乡结合部规划管理与治理改造中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世界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其意义不局限于一时一地,具有公共性。然而,遗产也是一种能够吸引大量消费者的稀缺性社会经济资源,遗产经济对遗产公共性的侵蚀严重威胁着遗产价值的认知与传承。我国已成为了遗产大国,有效地保护和管理遗产地是我国遗产事业的重要工作,而如何维护遗产的公共性正日益成为遗产保护领域的重要议题。首先从遗产事业发展历程的角度对遗产公共性的来源、内涵和表征进行了梳理分析;然后,对遗产经济侵蚀遗产公共性问题产生的背景进行了讨论;最后,以西湖文化景观为例,对遗产经济与公共性的关系进行了剖析,并初步提出了维护遗产公共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中国一经建立就不断进行社会探索与空间实践,其间,中国的城镇景观历经变迁,或新建塑造、或更新重构,城镇景观有的新生,有的消亡,也有的遗存残留,形成了现状复杂的城镇景观复合体及其多元社会特征.以北京市关东店地区为例,综合使用"社会—空间"——社会科学与形态学相结合——方法,解析社会主义中国社会演化的历时性变迁及城镇...  相似文献   

4.
5.
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转型是顺应存量规划需求的重要实践。在当代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工业地块和遗产的置换再利用已成为城市更新的主题之一。通过历史论证与实践分析,以上海市为空间范围,以工业厂区的生成语境与发展历程为切入点,把握工业遗产地区的转型特征,转型前的工业遗产主要呈现为以传统生产业为主导的封闭厂区和废弃污染的工业棕地。提出经济方面产业融合、联动再生,空间方面异质同构、秩序重组,文化方面内涵延续、品位提升,以及生态方面集约协同、绿色低碳的工业遗产转型路径,进而由路径建立链接关系,形成以经济转型为基础,空间、文化和生态转型相互作用关联的再生运作机制,为工业遗产的科学转型提供指导依据,推动其向协同可持续的后工业园区的转型再生。  相似文献   

6.
在前不久举办的2006年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期间,上海市又命名了24家创意园区。至此,上海已经有了75家创意园区,以及3000多家入驻企业和2万多名员工。在这一群体里,上海“M50”创意产业集聚区无疑算是一个行业的先行者。M50,这样一个具有现代艺术气息的符号,近来已经成为非常  相似文献   

7.
南通唐闸历史工业城镇是在西方工业文明推动下,由中国民办、自主创建的近代新兴工业城镇,目前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工业遗产体系以及与之配套的相关城镇设施,其所蕴含的先进的城镇规划理念体现了中西文化碰撞与结合的智慧,具有很高的文化遗产价值。分析了近代中国在传统农业社会与近代工业社会相互交融、东方传统文明与西方现代文明相互碰撞时期诞生的新型工业城镇遗产的价值,探索其对当今社会"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借鉴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京杭大运河天津段为例,利用GIS作为分析工具,对大运河沿线历史文化遗产的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遗产分布与运河位置相对关系的规律性,即京杭大运河天津段遗产靠近运河分布比远离运河稍有密集的趋势,且与运河紧密相关的文化遗产此种趋势更加明显.基于上述分析,从遗产保护的高效性原则出发,认为大运河遗产廊道的理想宽度应为单侧2-2.5公里.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9,(32):198-200
佛寺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以隋唐长安城为例,通过对佛寺的主要建筑构成及其平面布局进行分析,探讨其分布形式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研究佛寺对古代城市物质形态的影响:树立城市标志物,影响空间肌理;形成天际线,完善城市空间景观;提供公共活动场所,塑造城市景观节点。  相似文献   

10.
陈晓瞬 《价值工程》2013,(32):317-319
简述乡村旅游的主要特点及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阻碍,探讨以城乡统筹为发展支撑的乡村旅游在交通体系、功能结构、空间形态和文化景观等四个方面的要求,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洪阳镇观光型旅游产品进行分析,并提出其发展乡村旅游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12.
传统城乡空间演化是从新经济地理学的角度来解释,认为城乡空间的拓展和变迁是二三产业从城市向农村扩散的现象,源于中心-外围理论的产业集聚的向心力与离心力的共同作用,农村一致被认为是城市的腹地,从属于城市的控制。城市和农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跟企业一样,都属于经济组织,有其特定的发展规律。城乡空间演化的内在动因来自于城乡价值链的空间重组、调整和转移。城乡空间演化的过程必然会伴随城乡空间价值链的增值。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快速增长而用地严格控制的背景下,城市规模临近升级、城市结构即将演变的平原型大城市如何优化布局和创造特色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论文以潍坊市为例,分析了当前大城市空间布局中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探讨促进城市形成紧凑形态、开放结构的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增长的空间组织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借鉴发达国家城市增长与空间组织的最新理论,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实践,演绎出中国城市空间组织的三种典型模式,依次为单中心块聚式模式、主-次中心组团式模式和多中心网络(开敞)式模式.这对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和城市总体布局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交通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交通是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内在适应性因素,并直接牵引城市空间扩展方向.论文选择北京市最具代表性的3个区域(中心城、通州区和密云区),采用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研究交通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发现不同交通道路对北京城市空间形态变化影响力不同,中心城主要是受环路、高速、地铁和铁路的影响,而郊区则主要受国道和省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分析了传统户籍制度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提出了北京市户籍制度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针对性地提出北京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路: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统称为北京市居民户口;对“流动人口”采取差异化对策;鼓励存量人口的自由流动;在户籍制度改革中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城市职住分离现象及其特征——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以北京为案例城市,基于2007年对北京市内600户家庭的问卷调查数据,以居住地和就业地之间的直线距离--职住距离(job-housing distance) 为职住分离程度的测度指标,描述了北京市职住分离格局,除社会经济属性外,重点比较了不同居住社区类型、住房产权属性、居住搬迁年份的居民的职住分离程度,以期反映影响居民就业可迭性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