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外历史街区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发达国家在历史街区保护的立法、行政管理、公众参与及资金筹集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分析了城市建设与历史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认为二者是互为联系,互相促进的,处理好这一关系,城市将得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城市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的缩影和象征,集中体现了一个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反映了城市的文化特质和精神气氛.历史街区保护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兼顾历史与现在、物质与非物质关系,同时要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继承与更新等多方面的关系.中国一汽历史街区是长春市的重要历史街区,在保护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其价值和现状,从强化空间景观规划、建立...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老道外街区是中华巴洛克的建筑代表,研究基于共生理念探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风情街的更新发展,从历史街区与城市功能、新旧空间与历史文化、院落与业态经济三个角度分析历史街区的“共生”发展,以期达到激活历史街区和活力再生的策略,实现物质文化的有效保护与经济效益提升。  相似文献   

4.
5.
论城市中心历史街区的柔性发展与适时更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缘于经济全球化、高速城市化、大规模城市更新改造以及现代化的冲击,城市中心的历史文化街区如何保护与延续地方文化遗产以重塑地域特征和传统人文风貌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同时,保护和复兴历史街区必然要求妥善处理土地利用、无序管理、可持续发展、评估与权衡保护的支出和收益等综合、复杂性的问题,本文以分析研究当前历史街区保护理论发展和实践状况为基础,揭示国内在改造与保护性开发中的误区、负面影响及未来趋向,并通过引入柔性的动态适时更新概念,从改良城市功能、再造人文景观、传承和利用历史文脉、调协各相关学科发展与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目的通过对城市中心区更新和开发中地域历史文化保护议题的探究,从规划设计角度提出可行性策略和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6.
城市历史街区的再生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拆大建的城市化热潮中,历史街区的保护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以往的保护经验已很难适应新时期的需求。针对再建与保护历史街区的双重需要,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整体保护、功能置换、多元与共生、回归街道的再生性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7.
大连凤鸣街是大连留存的日据时期建筑较多,规模较为完整的历史街区.在近半年的街道改造工程中,它逐渐消逝.本文将结合它的历史变迁、国内外现有街区保护项目来论述历史街区的生存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历史街区的更新过程中,做到街区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地方与社会特征的延续,是论文所关注的课题.以温州朔门历史街区更新为例,以探索通过有机更新模式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武联  沈丹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2):110-114
论文针对我国在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定性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青海同仁历史文化名城民主上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为例,探寻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如何保护、利用城市历史街区,并使之成为促进城市活力积极因素的方法.并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历史街区有机更新与活力复兴的内涵与原则,保护规划的具体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同仁民主上街历史街区的规划建设思路.总结出在规划建设中要运用有机更新的思想方法,保护街区的人文社会网络,传承与发展地域环境特色,才能达到活力复兴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张宽 《价值工程》2014,(15):156-157
台儿庄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南北文化交汇的典型代表,承载着鲁南文化、运河文化、大战文化三大文化遗产,也是创造台儿庄古城个性的一种象征形体。但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台儿庄历史文化街区出现了一定的保护误区。文章首先分析了台儿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现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的三条原则:科学保护、真实完整,民生为本、活态生活,面向实施、有序更新。通过结合国内外其他地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成功保护实践,对台儿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1.
韩青叶  赖莎  刘贵文 《城市发展研究》2022,29(2):中插1-中插6,中插11
融资冲突是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主要难题之一.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利用冲突分析图模型(Graph Model of Conflict Resolution,GMCR)理论,建立了历史街区更新的融资冲突分析模型,从而预测可能出现的融资冲突情景和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具体而言,通过模拟各方利益主体的出资策略和出资偏好,求解利益博...  相似文献   

12.
基于城市发展机制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只是单纯地考虑如何保护,过多注重自身技术体系的完善与规划编制成果形式的表达,忽视历史文化名城自身发展内在机制的深入研究,至今还没有形成能够应对快速城市化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理论与方法.论文分析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趋势,讨论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现实问题与矛盾,阐述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基本内涵与特征,最后从战略作用、保护模式、评价体系、城市设计以及实施机制等方面,就如何改进和优化现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技术路线,提高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价值工程》2015,(29):240-242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为保证我国古建筑的完整性和中国古建筑文化的继续传承,切实保护中国的文物建筑是我国目前的首要目标。本文就古建筑的修缮从建立模型到对其进行加固,归纳总结了几类常用且较先进的技术及方法,为以后的古建筑修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刘佳  过伟敏 《城市发展研究》2011,18(12):137-140
通过多次实地调研和建筑测绘,结合镇江近代历史背景,从建筑学与设计艺术学的交叉视点出发,运用大量一手资料进行研究。通过对镇江伯先路—京畿路历史街区街道形态的分析,以及对其中历史建筑从空间到造型所进行的分门别类的认知研究,充分挖掘其中的建筑、艺术和历史文化价值。在此基础上,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建筑生存现状,对该街区的保护开发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当前城市建设中的历史街区风貌保护研究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态保护与文脉传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经常出现重形态特征保护,轻历史文脉传承的问题,从而陷入形神不一的误区,对文化遗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形态与文脉是构成历史文化名城的两大基本要素,应当正确认识和把握二者关系,采取合理方式,在保护形态特征同时,传承历史文脉,使历史文化名城形神兼备,不断弘扬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16.
以融贯学科的研究思维作为方法论基础,阐释了"拟合"的概念涵义及其在巴蜀古镇保护中的适用性,同时探讨了"拟合"时于古镇保护的现实意义和技术路线,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古镇保护区域拟合的建构模式与分区构想,为巴蜀古镇的区域保护提供了一种具体的工作思路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17,(28):129-130
随着我国社会及经济的发展,一些年代久远建设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小区已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的发展及人民精神文化的需求,本文以2015年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政工程及小区整治工程为例,介绍了城市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道路维修、市政设施改造和绿化环境整治等方面进行方案设计,提出了小区综合改造的一些方法及老旧小区改造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从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转型的宏观背景,提出以内生平衡(自平衡)替代外力干预重新审视历史街区保护问题的新思路;并通过对共轭理论及其哲学内涵的引介与辨析,建构出以历史街区内生矛盾要素的共轭平衡促成街区有机演进的保护方法框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历史街区中生产与生活职能、新添与旧有建筑、本地与外来人群、日常与仪典活动、公共与私有权域五组核心矛盾议题的不同共轭机制及其共轭平衡达成的具体路径,以期拓展、丰富既有保护理论并为街区平衡调节的定量研究提供机理与逻辑支撑。  相似文献   

19.
《价值工程》2015,(35):151-15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也逐渐趋近于工业化,信息化,因此,人们对于历史的认识越来越淡,那么对历史城区建筑的爱护和珍惜就更加不及前人了。尤其是在近几年来,建筑业快速壮大,土地的利用率也不断增加,开发商对历史城区的破坏也逐渐加剧,那么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很好地保护并且更进一步的去设计和开发历史城区成了政府所面临的难题,因为这些地区不仅是城市,更是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历史。因此,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研究了历史城区保护建设开发模式,产业开发遇到的瓶颈,若干个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保护、建设、开发历史城区以及历史城区保护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前,协同减排相关的实践多处在萌芽与探索阶段,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缺乏系统科学地分析。基于企业协同减排视角,以碳交易为假设前提,构建了基于成本修正和风险修正的协同减排碳收益Shapley分配模型,提出了一套以贡献分配为基础,兼顾成本和风险的碳收益分配方案。在成本修正因子的构建上,结合协同减排的特点,考虑了协同减排过程中企业间内部交易的收益与开支,使得修正方案更加符合企业间协同减排的实践。研究不但为解决企业间协同减排过程中的利益分配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我国未来的碳交易机制完成后企业的应对措施提供了理论先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