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本文以农民工市民化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为切入点,构建农民工市民化私人成本收益均衡系数模型,进行实证测算,并检验其城镇化促进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私人成本均衡系数小于1,市民化能够实现福利改进,但均衡系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即福利改进效应逐渐减小;(2)农民工市民化私人成本收益均衡存在地区差异,省内市民化均衡系数范围为0.74~1.0,省外市民化均衡系数范围为0.88~0.964;(3)农民工市民化私人成本收益均衡有利于提升城镇化水平,而城镇化促进效应呈现城镇化发展阶段性分化,以城镇化率70%为临界点,在城镇化率低于70%的情况下,市民化私人成本收益均衡对城镇化推动效应更大;(4)农民工市民化私人成本收益均衡的城镇化促进效应受地理区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镇化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沿海与内陆地区城镇化发展差距尤其突出.苏州位于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经历了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德阳地处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正处在快速发展的起点上.论文以苏州和德阳为例,研究了中国沿海与内陆地区在城镇化发展基础条件、动力机制、发展速度、空间形式及存在问题,探讨新形势下中国的城镇化道路与政策. 相似文献
5.
吴杰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7):21-28
价格是商品经济社会中一切经济理论均要涉及的关键和核心的理论问题。迄今为止,经济学说史上各种不同理论流派对商品价格成因仍有许多不同的理解,无论是劳动价值学派、边际效用学派,还是货币主义学派均各执一词,分歧甚多。本文在批判地吸取各种不同理论流派合理成分的基础上,运用新的财富概念和抽象代数的方法,分析商品价格的形成过程,在价格函数、市场均衡及优化等问题上提出了一些雏见,以期为深化和完善价格理论做些有益的探索。 一、商品的价格 价格是商品形态的社会财富在市场交换过程中,被所有参预交换的财富的主体人共同接受… 相似文献
6.
7.
吴杰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3(8):40-47
一、市场均衡和优化 我们首先给出市场均衡和优化概念的有关约定。 约定六:市场均衡状态是指:财富在规定的单位时间内完成交易,且市场上每一种商品的供应量等于需求量,即P/P’一P/Pa=0,其中P表示商品的总价格向量,P’= g(X1)/f(X1)表示最终实现的单价向量, Pa表示在价格临界点上的单价向量, P/ P’- P/ Pa上的运算均是向量相应分量上的运算。 约定七:市场购买最优状态是指:每个主体人将自己拥有的财富,在市场上进行交换,当:(1)市场的任意一种商品价格在临界点及其左侧,则在保证交换前后… 相似文献
8.
基于空间均衡格局下的长沙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托空间均衡的概念,以长沙市城市发展的核心问题出发,以追求空间均衡为目标,针对城市总体规划中宏观范畴与微观范畴两个层面对城市空间均衡进行探讨,宏观层面上重点对城市发展的目标与定位进行空间理解,微观上重点从居住—就业平衡、公共资源配置、城市开发与生态保护、权力配置四个角度进行分析,提出空间均衡应予以关注的重点,希冀对长沙市总体规划编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省区城镇化空间格局与驱动力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82-2010年间的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挖掘我国省区城镇化发展的空间特征,考察城镇化核心驱动力的演变历程。研究发现:"东高西低"的城镇化空间格局进一步强化,省区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并不匹配;人口的省际流动更加活跃,主要迁移方向仍然表现出明显的"向海性"特征,"六普"时省际迁移人数和迁移率达到5800多万人和43.7‰以上,有力带动了全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中国经济增长对城镇化单方向促进的局面将由二者相互促进的新型关系所取代;服务业的驱动作用已经超过第二产业;自下而上的、乡镇企业主导的分散型工业化模式对城镇化的滞缓效应日趋明显;全球化带来的外来投资对城镇化发展起到了稳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企业活力》2019,(2)
采用Stata12.0软件与Matlab R2016软件,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1993—2017年数据,对经济发展对城镇化的空间动态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集聚效应明显,空间城镇化集聚效应逐步减弱;固定资产投资促进了空间城镇化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延缓了人口城镇化的进程;人口城镇化呈现同类集聚,先期城镇化对后期城镇化有显著正效应;空间城镇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相邻地区城镇化发展已经形成相互促进、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的关系。应加强长江经济带经济城镇化发展的整体规划,稳步开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相邻省市协作、协调、合作共赢的长效发展机制,推动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估及空间异质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围绕"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理念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使用"纵横向"拉开档次评价法确定指标权重测算2004~2014年中国省级层面的城镇化质量,并在测算的基础上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对城镇化质量的空间格局分异及演化进行探究。结果显示:中国省级城镇化质量整体综合评价指数呈波动中不断上升的趋势,即自2004年以来新型城镇化质量不断提高;区域间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和空间依赖性;中西部地区已经成为中国未来城镇化推进和吸纳新增城镇人口的主要空间载体。 相似文献
12.
一个改进的考察交易效率与城市化之间关系的一般均衡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楚仁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23(11):38-49
本文考察人口流动受到限制情况下城市化和交易效率之间的关系.在本文的模型中,我们假定人口流动除了受到工资率的影响之外,还受到公共品消费的吸引,同时流动人口因为受到限制从而在城市劳动力市场和农村劳动力市场之外形成了介于其间的劳动力市场,且人口流动达到均衡时三个劳动力市场需达到均衡,流动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效用也应达到均衡.这对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中国消除农村人口流动的限制、促进城市化和经济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政策内涵.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研究了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仍存在着东中西部递减的空间格局,并且东中西部及各省区间的城市化水平差距正在不断减小;城市化水平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其中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家政策与区划体制等. 相似文献
15.
空间正义是新型城镇化空间生产的题中之义。新型城镇化的空间生产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内涵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五位一体的空间正义价值。空间非正义是新型城镇化空间生产与治理面临的重要问题。由单一的政府管理转变为多元化的公共治理,符合新型城镇化空间生产坚持空间正义的实践性要求。加快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以实现空间正义为价值要求加强空间生产及其治理,以五位一体为总体布局,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在经济层面构建创新驱动机制,在政治层面构建统筹协调机制,在社会层面构建共建共享机制,在文化层面构建开放包容机制,在生态层面构建绿色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resence of local spatial interaction on urban development patterns of Spanish urban areas and whether this interaction might be due to the strategic behaviour of neighbouring local governments. Using remote-sensing data from aerial photography and satellite imaging along with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techniques, it studies urban development patterns across the country with unprecedented detail. The results confirm the main hypothesis that spatial interaction exists in the levels of sprawl between neighbouring municipalities, suggesting that local governments do indeed compete for the creation of new suburban settlement developments, hence promoting excessive urban spraw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