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土地与人口社会发展、经济体量增长、环境自然承载存在天然的耦合性。通过建立土地利用系统与社会—经济—自然系统(SEN)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2013-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土地利用与SEN系统的耦合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系统与社会—经济—自然系统逐步走向有序、聚合,其中武汉城市圈属于低值、离散聚合区,环鄱阳湖城市圈属于高值、集中聚合区;在空间上分为五大梯度,呈现典型"中心—外围"、"锥型"聚集特征。第一梯度城市应发挥由点及面、由面到体的辐射带动作用;第二梯度城市应接纳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第三梯度城市应发展综合化、高层次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第四梯度城市应打造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强与中心城区及周边城市圈的地理联结;第五梯度城市应遵循市场机制,使城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自然等要素协调、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工业用地与社会经济发展其他要素的配置结构直接影响其经济贡献效率,基于空间计量分析法研究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工业用地的经济贡献率,旨在探讨工业用地管理制度的改革路径和方向。研究表明:(1)工业用地的经济贡献率存在地区差异,工业用地的投入对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对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负面效应;(2)工业用地的经济贡献率是工业用地生产关系与土地管理制度相互作用的关键,珠三角地区工业用地资源供给已过剩,目前科学技术等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是促进该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要素。因此,需要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创新国土规划的协调机制。建议构建空间用途管制与协调制度、建设相应的信息联动与预警平台,这对于提升国土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国土资源空间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重点城市数据验证了基于“胡焕庸线”测算的生态承载力,构建并测算了中国沿海三大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指标,确定了合意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值,进而对三大城市群可承载的人口经济规模阈值、生态效率目标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生态承载力呈现为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值及发展潜力也大致呈此趋势。(2)京津冀城市群多数城市人口经济规模已超过当前生态效率水平下可承载的规模阈值,尚未达到阈值的城市主要集中于长三角和珠三角。(3)人口经济规模和生态效率均大致呈中心城市高、其余城市低的分布格局。未来应针对各城市群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基于城市群内各城市的人口经济规模和生态效率状况,确定其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4.
石家庄市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  张礼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0):120-123
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是衡量城市土地利用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以石家庄市城市土地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选取影响因子,建立适用于石家庄市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通过功效系数法进行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及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效益的分项评价。通过分析石家庄市近年来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数动态变化及评价指标协调度的大小,发现石家庄市在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最终为石家庄市进一步集约、高效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土地利用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效益的发展,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交通拥堵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及运转效率,交通承载力是交通系统的重要表现,且和土地利用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建立了不同城市规模的土地利用与交通承载力的指标体系,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20个城市的相关数据,通过数据包络分析,利用Max DEA实证分析不同规模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承载力的内在规律。研究发现:超大城市土地利用对于交通承载力的相对协调性较好,而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交通承载力对于土地利用的相对协调性较好。总体来说,超大城市土地利用发展程度相对较好,但是交通承载力发展程度较差。特大城市土地利用相对发展程度和交通承载力相对发展程度都较差,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则土地利用发展相对较差,但交通承载力发展较好。结论对从土地利用角度,研究不同城市的交通拥堵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生态性、公益性与经济性的协调——以济南青龙山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调城市自然景观与周边土地利用的关系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以济南青龙山城市自然景观为例,通过对其周边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生态性、公益性和经济性的协调机制,探讨了该机制的协调原则和措施,为城市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城市化地区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央着力打造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的重大战略布局。对于处在北京西北大门的张家口来说,文化创意发展战略必须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必须自觉地运用战略思维、底线思维、联动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系统思维,解放思想、锐意创新、主动有为,积极做好三地协同发展中的特色服务城、生态涵养区、联申奥运城、区域中心城市、休闲目的地、安全西大门。  相似文献   

8.
中国五大城市群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及溢出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城市群为单元的区域规划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区域发展正在由"带状"转向"块状",区域经济正在由省域、行政区经济转向城市群经济。基于2002—2013年城市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VAR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法实证考察了中国五大国家城市群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及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五大城市群经济发展呈非均衡态势,由基尼系数刻画的经济发展相对差异呈总体下降趋势;(2)长江中游、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区域内差异呈总体上升趋势,其他城市群区域内差异呈总体下降趋势;京津冀与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区域间差异呈总体上升趋势,其他城市群区域间差异均呈总体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3)10%显著性水平下,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对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具有单向溢出效应,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之间存在两两双向溢出效应,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之间无显著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以长三角城市群16座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层次分析法分别测算了其2007~2016年间的城市韧性与经济发展水平,并基于协调度模型,着重探讨了城市韧性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协调性。结果显示:①10年间,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度呈波动上升趋势,区域内部城际差异浮动增强,基本呈现"东部高,南北边缘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上海市韧性水平最高。②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波浪式上升状态,区域内部出现明显的地带性差异,形成以上海、南京、苏州、杭州为中心的圈层式发展格局。③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韧性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度总体稳定上升,但绝对数值偏小,城际之间存在明显的分化,形成了"东强西弱"的空间格局。④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与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动态调适期,70%的城市处于初级协调与勉强协调阶段,只有上海过渡到中级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效益是衡量土地利用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从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方面,建立天津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度模型,评价从2010~2015年开发区土地综合效益,结果表明经开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逐年提升,三者的协调度值也越来越接近。  相似文献   

11.
弹性概念的演化及对城市规划创新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弹性概念为研究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探寻弹性概念和研究方法对促进城镇规划创新的作用,首先对弹性概念追本溯源,剖析它的三个不同的基本含义;其次分析了城市弹性研究的进展;最后探讨弹性思维对规划革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欧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历了20世纪发达国家工业社会的畸形发展之后,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成为21世纪城市规划领域发展的核心。欧洲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和实践方面走在了世界前沿。分别根据不同的方法手段以及规划所涉及的地域范围大小,可以对生态城市规划的各种方法进行种类划分,形成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法类型矩阵。列举各类型中欧洲城市的优秀规划实例。通过这些具体的实例来阐述前沿的、经实践证明切实可行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和原则。  相似文献   

13.
对于城市政府本体能力的研究始于对城市竞争力的研究,以往的研究往往是作为城市竞争力的一部分来研究城市政府,论文运用行政管理学、经济学和相关理论,通过对城市及城市政府的再认识,以及城市竞争力与城市政府关系的探讨,提出了基于城市利益最大化的城市政府改革理念,对城市政府的改革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旨在为城市政府的相关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9,(26):207-208
城建档案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凭证,属于科技档案范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城建档案的有效利用,不仅能够推进城市规划与建设,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也能够节省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从整体上展现城市建设以及发展水平,涉及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贯穿于城市规划的每一个细节。本文从城市档案管理相关论述展开分析,阐述城建档案管理在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城建档案管理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对策。旨在提升城建档案管理的质量与水平,推进城市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16,(30):37-38
目前,我国的经济水平迅速提升,与此同时,经济的增长也促进了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和发展。对城市建设所作出的规划与我国社会的经济水平息息相关,城市的建设随着经济的增长而相对的发展,另外,城市的发展还具有不一致以及不平衡的特点。城市的规划对城市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它主要受到我国的社会、经济以及政治体制活动的影响,所以,城市的规划必须要综合我国的社会、经济以及政治体制运作来进行制定。中国的城市规划,如果想要研究其发展,必须应当先要了解中国的社会背景,体现出中国城市规划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占据的重要位置,同时,在中国社会的背景下,研究出未来中国的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其是如何应用于我国的城市规划中的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群将成为未来中国城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而城市网络外部性是挖掘城市群经济增长潜力的关键途径。本文基于城市网络外部性的理论构建城市群城市经济增长的模型,运用空间计量的实证方法,利用2003—2019年中国12个城市群1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中国城市群城市经济增长的网络外部性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相比城市群外的城市网络外部性,城市群内的劳动力和技术产生更强的正向城市网络外部性,且城市群内部的高铁可达性可以强化劳动力的正向城市网络外部性,城市群内部的产业关联度可以强化技术的正向城市网络外部性。根据本文结论,加强城市群内城市间联系,完善城市群内交通基础设施,促进城市群内城市间产业关联,是中国城市群未来实现城市经济协同增长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创新流视角的广东省城市创新体系与职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城市作为创新的重要载体,研究城市创新体系与城市创新职能结构对构建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城市创新流视角,利用城市创新流强度,揭示了广东城市创新体系与创新职能结构。研究表明:广东形成一个以深圳、广州为塔顶的三级塔型城市创新体系。商贸业是广东创新职能强度最大的部门,其他依次为科教文卫业、金融与房地产业、交通与信息业、工业与建筑业、农林牧渔业、公共管理与服务业。除农林牧渔业外,珠江三角洲是各行业部门创新职能强度的高位区,但不同区域各职能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主要城市群的城市流动态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流描述了城市的基本活动,反映城市的对外服务职能,而城市流强度则是定量描述城市流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我国15个主要城市群城市流强度与结构的分析,从城市流视角探讨我国城市群对外服务功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增长情况。结果表明,京津唐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为高城市流强度中心,是城市群外向服务能力和城市群综合实力最强的三个城市群,且国内较高城市流强度的城市群基本都分布于沿海和沿江的经济地带内;此外,城市群外部贡献率的高低也是城市群演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城市增长的空间组织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借鉴发达国家城市增长与空间组织的最新理论,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实践,演绎出中国城市空间组织的三种典型模式,依次为单中心块聚式模式、主-次中心组团式模式和多中心网络(开敞)式模式.这对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和城市总体布局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