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宏明  朱晋  朱纯  张超 《经济师》2002,(7):76-77
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的转变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 ,如何妥善地安置国有企业职工是完成“两个置换”的关键所在。因此分析研究“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的转变” ,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有中小型企业改革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以“两个置换”(“资产置换”和“职工身份置换”)为标志的企业改革已经接近尾声。相比之下,东北、西部和中部地区部分省市和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改革进展迟缓,国有企业数量多、国有经济分布领域广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改革滞后型地区的国有企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生存和发展挑战,深化改革迫在眉睫;财政部、税务总局给予国有企业改革契税方面的优惠政策截止到2005年12月底,2005年初国务院已经通过了国资委关于国有企业关闭破产…  相似文献   

3.
当前,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以“两个置换”(“资产置换”和“职工身份置换”)为标志的国有中小型企业改革已经接近尾声。相比之下,东北、西部和中部地区部分省市和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改革进展迟缓,国有企业数量多、国有经济分布领域广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成为改革滞后型地区。随着我国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改革是职工对身份的重新认识过程,进而得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流失的原因、途径。并运用集体行动理论,以国有企业内部单个人的行动来分析人力资源流失。  相似文献   

5.
自2000年5月份起,江西省鹰潭市在全市国有企业中全面推进"二换一新"的产权制度改革,即通过以出让产权、股份经营、破产重组为主要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使国有企业产权由单一投资主体向多元投资主体转换;采用一次性安置的办法置换原国有企业职工身份,把企业职工彻底推向市场;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新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相似文献   

6.
文章简单回顾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认为“国有资产所有权”和“全民职工身份”互为存在前提 ,并据此质疑了几种国有企业所有权改革措施对所有者利益的损害。在分析马克思“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 ,提出通过国有资产所有权的移交赎回“全民职工身份” ,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 ,是国企所有权改革的制度前提和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7.
劳动关系是现代经济社会最基础、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做好劳动关系调整工作,实现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意义重大。当前,河北省劳动关系的状况总起来是好的。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劳动保险、经贸、工会组织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初步建立了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全面实行了劳动合同制度,大力推行了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切实加强了劳动争议处理工作,排查和化解了大量劳动保障方面的矛盾纠纷。特别是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妥善解决了大量职工的劳动关系和身份置换问题,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使其中大部分人通过各种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8.
石玉顶 《经济师》1999,(10):17-18
如何解决国有企业富余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新增就业机会在哪里?人们已形成共识: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新增就业机会主要集中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然而,各地在实施再就业工程的过程中,人们却发现,大多数国有企业富余下岗职工宁愿拿很低工资收入,而不愿离开国有企业。或已公开失业或下岗并可能事实上已受雇他人或自我雇佣,但不愿公开身份,以“下岗”身份与国有企业保持劳动关系,因而形成隐性失业和隐性就业并存现象。对此许多人认为,这是国有企业职工就业观念陈旧,再就业的关键是职工要转变就业观念。我认为,“双隐”现象并存…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改革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本质原因在于“资产国有制与经济市场化之间的矛盾冲突”,主观和简单的认为“国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无助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在分析马克思“重建料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要用发展的眼光把握“国有制”的本质,在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作为“全民所有制”表现形式之一的“国有制”,可以转化为“个人所有制”表现形式。据此,国有企业可以从竞争领域全面退出,全面建立社会主义的“全民个人所有制”。文章最后提出国有企业改革要有观念和制度的重大转变和创新:其一,保持国有企业在竞争领域的“零规模增长”,其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制度方向是“国有资产”和“全民职工身份”的双向对等无偿置换,其三,警惕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所有者权利扭曲”现象。  相似文献   

10.
《经济论坛》2005,(21):I0004
近两年是企业改制攻坚年,秦皇岛市海港区经贸局肩负着全区工、商、菜、燃等部门国企改革的重任,在全区37户国有企业改制中,累计安置职工7567人,发放安置费21220万元。其中:解除在职职工身份3231人,发放安置费5985.4万元;安置内退1204人,发放安置费5252.7万元;安置离退休职工3132人,发放安置费9981.9万元。在全区国有企业改制的大潮中,涉及国家、集体、职工个人三方面利益的再分配,区经贸局全体员工充分履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用真情,动爱心,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各种问题,化解了各种矛盾,保持了全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改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清产核资、企业产权界定、资产评估和处置、企业员工身份置换等一系列事关民生的重大问题,但由于历史、政策、体制、法制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国有企业改制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改制企业进行的资产评估不规范,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企业改制过程中的产权交易不规范,缺乏公开透明度;企业改制工作缺乏制约机制,逃、漏、废债现象依然严重;国企改制依据的主要是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政策性较强。这些问题的存在,已严重影响了国企改革的进程和成效。  相似文献   

12.
榆树市共有国有企业149家,有16家国有企业被列为今年省、市国企改革攻坚计划。今年年初,榆树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思路,制定了改革方案,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对企业进行分类排队,22名市级领导包保44户重点国有企业的改制工作。目前,已有68户国有企业通过实施产权出售、破产及资产重组等方式实现了职工身份和国有资本双退出。原榆树市油脂厂是老国有企业,近年来生产经营一直走下坡路,去年该厂实行职工入股的方式建立股份制企业,成功转型并焕发出勃勃生机。如今,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上半年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0%。现…  相似文献   

13.
关于国有公路运输企业规范化改制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天真 《经济师》2003,(11):293-293
当前国有公路运输企业正进入实质性改制阶段 ,总体情况处于一种胶着的状态 ,但深层次改制有些艰难。究其原因 ,是改制没有规范化操作。文章对法人治理结构、企业注册资本和股权设计、经营者持大股、职工身份置换和返聘等规范化操作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践中,我党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在十五届四中全会上,我党提出“坚持有进有退”的方针,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进一步提出,要“加大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力度面临有待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其中,当务之急是人的问题,即国有企业职工身份退出问题怎么办?理论和实践有了一些探索,但系统性的研究很缺乏。2005年2月,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的谢茂拾教授的课题研究成果《企业人力资源制度创新——国有企业职工身份退出与就业制度变革研究》(2003年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及时地适应了这一需要,对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就业制度改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总览该著作的内容,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20年来,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责、权、利、作用不断明确,但其身份一直是模糊的,是代表国家(产权所有者),企业,还是职工?国有企业经营者实际是谁都能代表又谁都不代表的特殊身份。这种特殊身份造成一部分经营者,或为了讨好上级部门不惜牺牲企业的利益,或为了企业(集体)和职工的利益处心积虑地算计国家,或为达到个人目的“恶意经营”,上坑害国家下克扣职工,成为穷庙里的富方丈。 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到底应该是什么身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所谓现代企业制度,其特点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由支薪的经理层管理的多部门公司。由此笔…  相似文献   

16.
<正> 从理论上说,尽管个人素质的差异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但人们心态与行为主要是由社会环境结构决定的。而对于国有企业职工而言,就业制度是制约其就业心态与行为的基本环境要素,因为就业制度是工薪获取者,凭借其对劳动能力的拥有参与社会交换行为,借以取得职工身份的客观基础。在这个意义上讲,现阶段国有企业经济效率低下以及导致这一问题的深刻根源之一是职工就业心态和行为的失衡和偏差,显然与就业制度的设定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加快变革传统的就业制度,是改善职工心态与行为,提高国有企业组织效率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在资本、技术、生产规模以及外部市场等为外生给定时,职工积极性的高低取决于企业在其内部对经济活动的组织,而如何组织经济活动则取决于企业在其内部所采取的微观制度安排。职工积极性供求均衡模型表明,国有企业职工积极性不高实际上是企业在其内部对劳资双方的产权地位、获取职工积极性的方式和职工报酬构成三个方面采取不当安排的产物。因此,为了在改革进程中同时调动职工积极性,国有企业应该在其内部对这三个方面采取新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推进,利益在进行重新整合,为了在利益较量中特别是薪酬、晋升等方面利益不受损,员工会运用正当或灰色手段进行政治行为,其他员工对这种政治行为的知觉便是薪酬与晋升政治知觉。同时,国有企业员工的职业价值观随着国有企业改制、员工身份置换等变革不断发生变迁,根据认知一致理论,这些职业信念会影响着工作行为如绩效。然而,薪酬与晋升政治知觉作为一种无法规避的环境知觉是否让员工们职业信念的实现受到影响,进而影响着员工绩效?本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对国有企业员工薪酬与晋升政治知觉、职业价值观与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员工职业价值观对关系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加入薪酬与晋升政治知觉变量,我们还发现,薪酬与晋升政治知觉对职业价值观与关系绩效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此基础上,对国有企业人才体制改革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的“非常福利”与国有企业退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验研究表明 ,国有企业自产生之日起 ,就成为给工人阶级提供“福利保障”和“终身雇用”就业关系的工具或载体。随后 ,“终身雇用”演变成“铁饭碗”劳动就业体制。在“铁饭碗”体制中 ,工人可以凭借“铁饭碗”吃社会主义的“大锅饭” ,使谋求“非常福利”的意识既有产生基础 ,又有存在空间。实践证明 ,国有企业的“非常福利”行为既阻碍国有资本寻利 ,又侵害国有资本本身 ,并构成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正反馈机制”。而随着经济转型、非国有经济发展和改革向深层次推进 ,国有企业 (职工 )谋取“非常福利”的行为倾向也越来越受限制 ,政府作为国有企业所有者的合法代表 ,其理性选择是行使退出权 ,职工对促使国有企业退出也较为积极。但在现实条件下 ,国有企业退出至少有三个基本约束 ,一是“非常福利”的正反馈机制 ,二是业已形成的“分享格局” ,三是持续的就业压力。三个基本约束决定了国有企业采取“内部置换型”路径退出较为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重点难点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明确提出了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指导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各地区、各部门和国有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许多方面实现了突破与创新,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重大成就。概括起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