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长源 《江苏商论》1997,(11):45-47
<正>建成于公元618年,全长1794公里的我国南北大运河,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它是经济的跨越,文化的摇篮,为商业繁荣首开先河,留下了非凡的影响和文化底蕴。 一、凿河兴运,第一次提供空前广阔的运转渠道,孕育运河商流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开疆兴利的结晶,而商流勃兴是运河经济的生动延伸和集中表现。它的经济体系和阶段效应是这条渠道的脉搏和生命力所在。 1.早期运河的滥觞作用。我国运河的开凿首起春秋,兴于隋代,历史悠久。吴国有湑河,公元487年吴王夫差开邗沟;汉有鸿沟、汴渠和关中漕渠;隋有永济渠、通济渠、广通潭;唐有广济渠、广运潭:宋有汴河、蔡河、广济河、金水河,对大运河的孕育、改善和吸收入运,对早期商业都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2.
运河既要以可持续发展思想建立健全运河保护机制,又要以科学发展观思想充分开发、利用大运河为社会发展服务。借鉴运用运河历史经验,善用运河铸造江苏新的发展力需要拓展运河航运物流业,为其提供服务延伸源;打造运河经济带为其提供经济动力源;需要整合、开发运河文化带为其提供文化凝聚源;需要规划运河绿色风景带为其提供环境保障源。  相似文献   

3.
弘扬运河文化 振兴运河餐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条京杭大运河,绵延三千余里,贯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它不仅大大促进了南北方的交融与发展,更创造出灿烂的运河文化。地处运河中段的山东省济宁市,历来就是运河重镇,素有“运河之枢”的美誉,“客商往来,南北通衢”,创造了高度的商业文明,同时也使济宁的饮食文化既坚持了齐鲁文化的持重与豁达,又包容了江南文化的灵活与务实,济宁饮食文化的发展与运河有直接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浙商》2011,(6):84-85
在浙商中,凌兰芳也许是最具人文气质的一位。出生在运河边的凌兰芳,对运河有深厚的感情。从商业至文化,从历史到人居,谈起运河,他就有说不完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京杭大运河开掘于春秋、完成于隋代.畅通于唐宋、取直于元朝、繁荣于明清。是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人工建筑之一,在世界三大运河中开凿年代最久、流域最广。大运河的诞生。直接成就了唐宋元明清五朝鼎盛繁荣的局面。见证了人间的沧桑巨变。[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王波 《江苏商论》2013,(1):30-32
近代苏南运河沿线城市包括苏州(近代称吴县)、无锡、常州(近代称武进)和镇江四市。这四个市是近代江苏京杭运河沿线城市商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又是全国商业经济中心之一,在全国近代市场的产生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学地、全面地总结这一地区商业发展历史经验,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本玉 《商场现代化》2007,(22):245-246
人文经济是以人为本的文化经济,是一种崭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它强调一切经济活动都要坚持以人为中心,体现人文关怀,为人的全面发展和价值实现创造条件。人文经济的兴起,使当代商业文化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变革:即商业伦理由"物"向"人"的转变;商业行为由"物质利益至上"过度到"和谐共生为本";渗透于商业制度中的经济与文化由二元结构转变为双重融合;商业精神在传统和现代之间通过人文对话实现重构和创新。  相似文献   

8.
江苏运河承担了水上运输、南水北调、旅游观光等诸多功能,为世界运河所仅见。中国大运河申遗进入了冲刺阶段,其发展面临两难选择:运河保护与开发;运河保护与水上运输以及南水北调的矛盾。在后运河申遗时代,亟须调整和优化大运河功能,充分发挥加减乘除效应,即加强运河保护,减少交通流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去除浓重商业气息,使大运河成为造福当代、恩泽子孙的智慧之河、幸福之河。  相似文献   

9.
商业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随着商品交换的产生而产生,与商业实践相始终,迄今已有悠久的历史。而作为现代的一个专门学科的建立,则还仅仅只有短暂的不到20年的时间,是一门很年轻的学科。商业文化不仅积极影响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而且关系到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关注和推进商业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古代中国,以农为本,把“重农抑商”作为治国方略,商业经济得不到自由发展,力量脆弱。近代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工商业备受压制。建国后的三十多年间,在指导思想上把市场经济看作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特有的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10.
江苏运河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其要义就是"双轮驱动"。江苏运河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主要表现为三种代表性的模式:无锡土洋结合;扬州水城交融;淮安河湖一体。江苏运河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基本经验:抢抓机遇与真抓实干结合;坚持原真性和完整性结合;坚持草根化和精品化结合。  相似文献   

11.
高梅 《北方经贸》2022,(12):140-142
扬州是运河文化的原点城市,也是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大运河扬州段沿线拥有众多遗产点、段,近年来基于运河文化的文旅产业发展也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现以大运河文化带扬州段文旅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顶层设计、创新开发及宣传运营多角度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扬州古运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运河系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运河申遗工程中将起极其特殊的作用。本文围绕运河申遗工作的战略布局与如何发挥扬州古运河的旅游效应,对运河申遗的关键性环节、支撑性力量及阶段性任务进行了探讨与阐述,并提出了扬州古运河进一步的开发规划方案,从而为申遗工作的优化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商业文化     
<正> 一、商业文化概念的界定何谓商业文化?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笔者对散见于报刊杂志的专家、学者所发表的意见进行归纳,大致有以下几种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商业文化是商业部门在历史的实践中创造的具有本行业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商业硬文化和软文化两大类。商业硬文化是指商业部门所拥有的物质设施和物质状态,含商业机器、设备、技术、建筑、仓库、商品等,它的主体是物。  相似文献   

14.
古代扬州依靠运河交通,成为中国的物流中心,经济繁荣一时。由于黄河泛滥,导致运河淤积,扬州的交通经济遭到灭顶之灾。今天,扬州将在宁启铁路、润扬长江大桥修建的契机下,重展雄风。  相似文献   

15.
扬州是历史上的商业重镇,"老字号"店铺不胜枚举。随着时月流逝,多数老字号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现仍在营业的老字号有24家,在商贸业加快发展的今天,部分老字号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挤压,处境艰难,难以为继。本文在充分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以扬州老字号的代表之一三和四美酱菜为例,提出推动扬州商业老字号创新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商业文化》2006,(10):72-73
齐鲁商业文化肇始于商周,形成于春秋战国,成熟于两汉,在此后的不同历史阶段,又有所发展与完善。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地域文化,齐鲁商业文化已成为中国古代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古代商业文化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运河文化不仅包括物质遗产,还包括非物质遗产。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天津运河文化,运用符号学的方法,将天津大运河的历史文化进行解构,得出设计要素,以设计学的方法,提出运河旅游商品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城市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扬州作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深厚底蕴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脉络。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打造“文化扬州”有着特殊的战略意义,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和保护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9.
唐朝国势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在中国封建时代是空前的,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仅有的。而经济繁荣的表现之一就是商业的发展,商业是专门从事商品的收购、销售、调运和储存的行业。它通过商品的买进和卖出活动,实现商品的交换和商品的价值。商业活动有利于节约社会劳动,有利于加  相似文献   

20.
如何充分发挥镇江的文化优势,开发镇江文化产业资源,打造镇江旅游文化品牌,对拥有得天独厚历史文化优势的镇江而言,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以镇江运河文化为例,对运河文化资源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镇江运河文化的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