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用事件研究法及ARMA模型对2003~2006年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事件的市场反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对控制权转移事件的反应具有明显的"先抑后扬再抑"的倒N型特征,控制权转移信息存在提前泄漏问题。但是,随着市场的逐步完善,投机炒作现象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事件研究法及ARMA模型对2003-2006年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事件的市场反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对控制权转移事件的反应具有明显的“先抑后扬再抑”的倒N型特征,控制权转移信息存在提前泄漏问题。但是,随着市场的逐步完善,投机炒作现象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事件研究法对2003和2004年沪深二地140起控制权转移事件进行分析,用市场预期的基本思想,对控制权转移的市场反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度。本文得出市场对控制权转移事件做出了正的回应,在转移前的短期窗口内,上市公司股东获得了显著为正的累计超常收益率,但在控制权转移后的窗口内却有显著为负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同时得出了我国控制权转移市场存在着信息的提前泄露的结论。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股权集中度的替代变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控制权转移事件一年内行业发生变化因素均对短期财富效应有一定水平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2001—2010年深沪两市A股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控制权转移事件中目标公司国有股东将股权转让给民营股东会对其短期市场反应和长期财务绩效产生何种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控制权性质是否变化,并购都能够给目标公司带来显著为正的短期市场反应,民营化的公司市场反应更强。但是控制权转移完成之后,民营化并未比其他控制权转移的公司给目标公司带来更好的长期财务业绩。  相似文献   

5.
李晓慧  殷红 《会计之友》2012,(14):65-71
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我国的控制权市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文章以莲花味精控制权转移为例,研究控制权转移过程中大股东的盈余管理行为以及市场反应,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控制权转移前大股东尤其是经营业绩较差的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倾向于向下进行盈余管理,调减利润,以便通过政府部门审查并获取定价优势;在控制权转移中,投资者对控制权转移公司抱有乐观预期,从而导致市场出现积极反应;信息提前泄露和内幕交易行为的存在表明我国目前的控制权市场还不健全,缺乏一套合理有效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6.
后股权分置时期控制权市场的激活使得控制权争夺战将愈演愈烈。以鄂武商的控制权之争为背景,采用案例研究法分析了双方争夺控制权的原因以及资本市场对控制权争夺的反应。研究表明,鄂武商的控制权私有收益达到27%,且这一私有收益是造成本次控制权争夺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事件研究法分析资本市场对控制权争夺的反应后,发现投资者更倾向于支持原来的国有控股股东。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股东收益是市场对控制权转移的反应导致公司股票价值的变化,从而引起股东财富的变化以及由于控制权转移引起的利益流动。2002年发生的丽珠集团控制权之争,两家上市公司争夺一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这在我国二级市场上还是第一次。其控制权争夺过程中手段的多样化及操作上的市场化,开创了我国上市公司之间控制权之争的先河,也为我们分析现代公司控制权市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际案例。  相似文献   

8.
控制权转移作为一种有效的外部治理机制,其通过降低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进而提高公司股东财富的作用己在完善资本市场国家得到了证实。由于存在大股东超强控制的内部治理环境和不完菩的外部资本市场环境,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事件表现出异于完善资本市场国家实践的特点。因此,分析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市场的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对于提高我国控制权市场的效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金融市场的财富效应是指在金融市场上.金融资产持有人持有的财富随着金融资产价格的上涨或下降而同步增加或减少.进而对消费产生抑制或刺激。控制权转移的财富效应是市场对控制权转移的反应导致公司股票价值的变化,从而引起股东财富的变化以及由于控制权转移引起的财富的流动。控制权转移的财富效应侧重从微观的角度研究控制权转移对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股东财富的影响.即在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过程中.谁是最大的赢家。  相似文献   

10.
并购融资不仅影响着交易的成败,也会影响并购的有效性。深入分析蓝色光标收购多盟与亿动的股权融资选择与设计,并采用事件研究法检验其短期市场反应发现,过桥资金、战略投资者引入等创新的股权融资设计不仅缓解了公司资金压力从而促成了交易的达成,而且显著提升了收购的市场绩效。在融资选择中控制权转移风险不容忽视,而加强收购后的整合协同、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是化解控制权转移风险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问题由来已久,一直受到经济管理学家的关注。控制权转移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有何影响,控制权转移的市场反应如何,中外专家和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控制权转移会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应考虑控制权转移后公司的长期绩效与短期绩效这两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从总体来看,控制权转移后公司经营业绩有所改善,只是改善的程度有的公司明显,而有的公司不明显,这需要综合考虑盈余管理、公司控制权转移后的资产并购和公司所处的行业特征及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的原因进行基本面分析和行业分析。  相似文献   

12.
国内很多学者使用间接变量说明控制权市场存在知情交易现象,文章首次采用知情交易概率模型,使用控制权转移公告前的高频分笔交易数据,测度我国控制权市场知情交易的概率大小,衡量控制权转移公告期间的信息不对称水平,直接反映内幕交易的严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控制权市场确实存在明显知情交易现象,控制权转移公告前信息不对称程度加剧,交易中平均有15.20%来自知情交易者.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00年发生的100起控制权转移事件作为样本,对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短期财富效应进行了测度和分析。以国外常用的事件研究方法,通过计算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第一次公告日前后(-10天,30天)等不同窗口期的AAR和CAR,并进行统计显著性检验,测度了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短期财富效应;从主并公司取得控制权动机的角度,通过分析主并公司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前后短期财富效应的关系,发现了主并公司股权性质对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短期财富效应的影响,从而为有关此方面的研究做了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内幕交易识别研究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测算了中国控制权转移事件(2001~2009年)中的内幕交易严重程度,并且利用回归模型研究了控制权转移中内幕交易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控制权转移事件的内幕交易效应超过50%,公告效应仅为19.1%,即80.9%的超额收益发生在控制权转移事件首次公告日之前,可以看出控制权转移过程中的内幕交易相当严重;流通市值规模、股价波动幅度、目标公司的盈利性、公司治理水平等都对内幕交易的严重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转移会改变投资者对目标公司的预期,从而引起目标公司股价的变化,进而使得目标公司股东的财富发生变化。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分行业对2002年我国资本市场上第一大股东发生变更的目标方公司股东财富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整个资本市场而言,控制权转移能为目标公司带来显著的财富增加;而对于不同行业控制权转移的财富效应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只有原材料企业在公告日前可以获得显著的正财富效应,而工业企业和消费企业的财富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控制权争夺事件时有发生,控制权争夺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归纳总结了控制权争夺的主要动因、方式、由此产生的市场反应以及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原因总结了避免控制权争夺的有效措施,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希望能为后续的控制权争夺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依据财务数据法,以我国资本市场2003年~2005年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对控制权转移前后目标上市公司绩效变化进行实证研究,并对综合因子得分进行两配对Wilcoxon检验.研究表明,控制权转移没有显著的改善公司业绩,在当前情况下,完善公司治理和市场监管水平是提高公司绩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我国证券市场1997-2000年发生的所有协议转移、数据完整的控制权转移事件为样本,检验了控制权转移价格与转移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控制权转移价格与控制权转移效率基本是正相关的,而在控制权转移后较短的一段时间内,控制权转移价格与转移效率是显著相关,之后二者的相关性就不明显了。这说明虽然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移溢价较高,但并未成为提高控制权转移效率的障碍,反而以较低转让价格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公司需要慎重考虑其整合能力和未来的收益能力。  相似文献   

19.
段光荣  谢伟 《企业导报》2011,(22):24-25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普遍存在大股东控制现象,文章以现有的控制权市场理论和代理理论为基础,基于控制权转移相关利益方的分析视角,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溢价的影响因素,以期发现控制权转移的动机和控制权转移过程中的利益流向,防止控制权转移过程中国有股份低价转出或高价获得控制权,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控制权的争夺成为了这些年资本市场关注焦点事件。本文将万科管理层丧失控制权事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形成与巩固阶段、丧失政治关系后的弥补阶段、"野蛮人"入侵后的抵制阶段。深入分析了各阶段以王石为代表的的管理层如何掌握控制权,又是如何丧失的,以及整件事给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