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黑龙江省森工企业实施治危兴林方案已经三年了.经过三年的努力,治危兴林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促进森工企业发展,使森工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仅就黑龙江省森工企业治危兴林谈几点浅见.1.“治危兴林”取得重大成果(1)木材产量调减到位、森林资源消耗得到控制.经过省政府和全林区的共同努力,到1993年,全省森工采运企业木材产量全部调减到位.由于木材产量调减到位,森林资源消耗得到有效控制,全林区出现了森林资源长大于消的好局面,比较突出的如牡丹江的穆棱林业局.为控制森林消耗,从总局到林业局都成立了“三总量”监督检查机构,有效地控制了森林资源消耗.  相似文献   

2.
由于森工企业长期以来实行以木材生产为主的经营方针,可采资源愈采愈少,森林资源状况日趋恶化,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恢复和发展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导需求。森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已由木材生产为主体转移到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轨道上来。特别是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木材生产实行限额采伐,木材产量逐年调减,木材生产作业方式和经营管理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木材生产成本核算办法已不能适应当前木材生产成本核算的需要。因此研究传统的森工企业木材生产成本核算办法存在的问题,探索目前木材生产经营的特点,制定新的木…  相似文献   

3.
“三总量”控制是国家林业局对森工企业森林资源消耗控制的重要指标.本文对各森工企业”三总量“控制管理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加强管理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三总量”控制是国家林业局对森工企业森林资源消耗控制的重要指标。本文对各森工企业“三总量”控制管理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加强管理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由于森工企业长期以来实行以木材生产为主的经营方针,可采资源愈采愈少,森林资源状况日趋恶化,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恢复和发展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导需求.森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已由木材生产为主体转移到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轨道上来.特别是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木材生产实行限额采伐,木材产量逐年调减,木材生产作业方式和经营管理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木材生产成本核算办法已不能适应当前木材生产成本核算的需要.因此研究传统的森工企业木材生产成本核算办法存在的问题,探索目前木材生产经营的特点,制定新的木材生产成本核算办法,这对于规范森工企业木材生产成本核算,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森工企业加强木材生产经营管理,提高木材生产的经济效益,加快森工企业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和林业产业化体系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国有森工企业是国家重点木材生产基地之一,几十年来,为国家生产了大量的木材和木材制品,为国家建设和国民收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长期的超量采伐,大量消耗森林资源,使得可采蓄积越来越少,很多企业几乎到了无林可采的地步,出现了资源危机。同时由于林业企业产品单一,过分依靠木材产品收入,当资源危机出现,不可避免地带来企业经济效益下滑、资金短缺、周转速度变慢等经济危困。要解决森工系统的“两危”局面,单靠木材产品难以取得有效成果,必须广开思路,开发新的资源,新的财源才是根本解决“两危”的有效办法。林区…  相似文献   

7.
对俄森林资源合作开发是中俄两国政府长期友好合作的重要领域,是近年来两国高层定期会晤积极推进的大项目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都明确要求扩大对外开放,实施“走出去”战略。伴随着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黑龙江森工林区木材采伐量大幅下调,大批采运产业工人也随之下岗,大量采伐设备闲置,企业经济负担逐年加重,为摆脱这一不利局面,黑龙江省森工总局因势利导,组织所属林业局到俄罗斯投资采伐森林和木材深加工。目前黑龙江森工系统已有鹤北、海林等9…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全面实施 ,森林可采资源的锐减 ,木材产量大幅度下调 ,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已显得尤为重要。充分利用伐区剩余物进行木片生产 ,既节约了木材资源 ,提高了木材的综合利用率 ,又创造了经济效益。笔者就鹤北林业局充分利用伐区剩余物生产木片的情况谈几点浅见。1 木片资源及生产基本概况鹤北林区木片资源来源于采伐剩余物。2000年林业局木材产量调减到20 6万m3,按1989年省森工总局采伐、造材、加工剩余物计算方法 ,可产生伐区剩余物40886层积立方米 ,折合28592m3 ,可生产木片71484层积…  相似文献   

9.
面对可采森林资源越来越少、木材产量较大幅度调减、下岗人员增多等新形势 ,怎样才能使森工企业的二次创业立于不败之地 ,逐步走上强企富民之路 ?我们认为大力发展林产工业是最根本性的措施之一。1 大力发展林产工业的重要意义(1)大力发展林产工业是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的根本保证。多年来 ,森工企业一直是以生产木材、卖原木为主财源的。随着木材产量的较大幅度下调 ,“独木”已很难支撑森工企业的经济局面了。主要原因就是可采森林资源日益减少 ,出现了严重的森林可采资源危机。以东京城林业局为例 ,按1999年25万m3的产量 ,再采3…  相似文献   

10.
我省森工企业以经营木材采运和林产品加工为主,并肩负着营林育林、护林防火的社会责任。当前木材及林产品处于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激烈,森工企业的经营效益普遍处于不佳状态。所依赖的可采林木资源储备严重不足,新造林成材速度同采伐速度无法同步,森工企业将面临可采林木资源枯竭的危险,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国家在1998年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实行限制木材采伐政策,投入天保专项资金帮助森工企业休养生息,但投入的天保资金有限,不能抵减减产减收因素对森工企业的冲击。其中公益林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以弥补育林基金少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的木材行业管理 ,既突出了木材的源头管理 ,又突出了木材的加工利用管理 ,为保护全省的森林资源和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 经验和做法(1)保护森林资源 ,加强木材管理体系建设。全省各地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的法律和法规 ,依法行政 ,严格按照采伐限额指标控制采伐量 ,从长效管理着手 ,加强木材管理的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木材采伐、木材检查、森林资源保护等审批和检查机构 ,做到持证采伐、持证加工、持证运输。一是抓好木材的源头管理 ,严格执行采伐限额 ,并严格按照管理程序执行审批、检查 ,做到采伐有审批、伐前有设…  相似文献   

12.
王月华 《绿色财会》2005,(12):25-26
对俄森林资源合作开发是中俄两国政府长期友好合作的重要领域,是近年来两国高层定期会晤积极推进的大项目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都明确要求扩大对外开放,实施"走出去"战略.伴随着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黑龙江森工林区木材采伐量大幅下凋,大批采运产业工人也随之下岗,大量采伐设备闲置,企业经济负担逐年加重,为摆脱这一不利局面,黑龙江省森工总局因势利导,组织所属林业局到俄罗斯投资采伐森林和木材深加工.目前黑龙江森工系统已有鹤北、海林等9个林业局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森林资源合作开发已取得初步进展.  相似文献   

13.
1998年夏季长江、嫩江、松花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后,国家决定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云南省涉及到金沙江流域和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区域的9地、州(市)70余县(市)16个森工企业,1998年10月1日起全面禁伐。清理封存已伐木材,冻结剩余采伐指标,收缴伐木工具入库,伐木工人撤出伐区,林区停止修建公路及其设施,各级政府组织工作组督查伐区,林业部门组成各种专业队伍对天然林进行保护工程的总体规划、设计。禁伐区域内有近80个国有林场,占全省150个国有林场总数的一半以上。这些国有林场的经济主要是“木头经济”,“木头经…  相似文献   

14.
一、当前国有林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1998年陕西国有林区森工企业全面停止森林采伐后,2000年按照国家天保政策和天保方案启动天保工程,由过去的以采伐为主转为以保护培育为主,企业无经营性收入,主要依靠天保经费维持生存。实施天保后,陕西森工企业全面停止采伐,以生产木材为主的经营方式不复存在,企业主要工作为森林资源管理,企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名为企业,实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在天保工程一期中,  相似文献   

15.
1987年国家为缓解森工企业“两危”,决定国有林区森工企业退出利改税,实行“收入不上交(或定额上交),支出不拨补,结余全留用”的财务包干体制。我省财务包干分两个层次:即以企业主管部门省森工总局为一户,对省财政包干;森工总局内部自行层层包干。实行几年来,我省森工企业在保护森林资源,扭转过量采伐局面,大幅度调减木材产量(6年共调减560万m3,减收23亿元)的情况下,全省89户企业有40户发生亏损情况下,除省森工总局内部调整平衡外,还累计上交省财政近2亿元。这种财务管理体制适合我省森工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8年来实行财…  相似文献   

16.
1.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给国有森工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森工企业在“两危”的困境中艰难地跋涉了十几年,“越穷越砍、越砍越穷”。“天保”工程的实施给国有森工企业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多方面的发展机遇。(1)森林得以休养生息。国有森工企业由于长期过量采伐,导致森林资源消耗过快,“治危兴林”战略虽实施10余年,但政策和措施均未到位,膨胀的林区人口将经济危困直接、快速地转嫁到森林资源上,可采资源在多半森工企业i#耗殆尽。从1958年到1997年,等河林业局活立木总蓄积从2496.91m3下降到1346.8万m3,可采蓄积下降至152万m3,多数…  相似文献   

17.
焦鸿靖 《绿色财会》2005,(12):23-24
国有森工企业的主业是森林经营和木材采运,但是由于建国初期至上世纪末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和改革开放初期对可持续发展观的淡漠,森林资源消长严重失衡,一度使国有森工企业陷人资源危机、资金危困的"两危"境地.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1998年开始,国家林业政策发生根本性的转变,陆续实施"六大工程",促进林业"五大观念"转变,将林业的公益性作用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了减少森林资源消耗,国家对木材采伐量大幅度削减,以吉林森工集团为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前的1997年,集团内八户森工企业的木材采伐量为179万立方米,而2004年木材采伐量锐减至89万立方米.  相似文献   

18.
国有森工企业的主业是森林经营和木材采运.但是由于建国初期至上世纪末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和改革开放初期对可持续发展观的淡漠.森林资源消长严重失衡.一度使国有森工企业陷入资源危机、资金危困的“两危”境地。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1998年开始.国家林业政策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的国有林区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开发,在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多数森工企业面临着可采资源危机和林业经济危困,由于集中过量采伐,破坏了林区生态平衡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导致问题成堆,积重难返。然而,就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我们也看取了复兴的希望,只要端正企业的经营思想,坚持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立足于积极培育,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就能够兴林立业的“两危”中生存,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这里介绍的黑龙江省穆棱林业局就是这样的一个森工企业。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当前基层集体林采伐管理中存在的林木采伐指标下达迟,伐区调查设计不规范,伐区采伐作业存在违法行为,加工企业非法收购木材,林业执法存在随意性的弊端,提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新形势下必须加强队伍建设,减少审批环节,加强伐区源头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林权档案实行动态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