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中国人民银行从1996年5月到2002年2月先后八次降息,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从⒑98%降到1.98%,扣除20%的利息税后,目前的税后名义利率已降到1.584%。降息次数之多,降息幅度之大,建国以来实属罕见。然而,与频繁、大幅降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居民的储蓄持续增加。到2002年11月底,我国城乡居民储蓄余额高达85693亿元,同比增长18.5%。由此可见,降息并没有真正起到分流储蓄存款、刺激消费和投资的目的。那么,问题的症结在那里?究竟什么原因导致居民储蓄居高不下?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一、消费习惯使然通常情况下,…  相似文献   

2.
美国一个月内三度降息,为刺激经济,为防止衰退——利率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通常上调利率是为了抑制经济过热,防止通胀上升,利率的下调则是出于刺激经济增长,防止衰退的考虑。  相似文献   

3.
古典学派的经济理论认为,利率是影响居民收入在储蓄和消费之间分流的重要因素。银行利率高,人们偏好于储蓄,将收入中除了用于基本生活消费之外的部分用与增加储蓄;相反,利率低,人们会减少储蓄,增加现时消费。按照这一观点,各国政府都将利率杠杆作为调节社会总需求...  相似文献   

4.
1996年至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八次降低存款利率。根据利率政策原理,利率上调,存款增加;利率下调,存款减少。但结果却是利率的连续降低并未对居民储蓄有多大影响,我国居民储蓄仍在稳定地增长。制度政策、实际报酬、货币流通、投资渠道、消费信贷、年龄结构、传统习惯等因素,是造成我国利率下调反而储蓄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居民消费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冀申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1):1-3
居民收入、社会保障和人口结构等诸多因素影响着居民消费行为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上述因素显著变化,导致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发生变化。文章运用误差修正模型,从实证角度验证了三十年来上海市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并考察了消费信贷、老龄化等新情况的出现对上海市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当前,启动消费的问题已为人们广为关注,国家也采取了大力发展住房按揭、汽车消费贷款政策,1999年6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又宣布自1996年以来第七次降息,降息幅度为历史之最,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降40%。从而渐渐拧开了消费信贷的“水龙头”。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市场,促进和规范个人消费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1999年3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指导意见》,力促消费信贷。消费信贷已成为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然而,消费信贷能否吊起消费者的胃口?今后消费信贷能否“火遍神州”呢?消费信贷缘…  相似文献   

7.
张未民 《发展》2002,(8):72-73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5月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8.04万亿元,首次突破8万亿元大关。为加快经济发展,启动消费,抑制通货紧缩的蔓延,自1996年起,央行连续8次降息,使利率降低了78.4%,达到历史最低水平。央行的举措,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引致储蓄分流,但居民储蓄总体上仍然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联系近期本被看好的记账式国债发行所遭遇的冷清,我们该怎样看待这8万亿元储蓄规模?储蓄是收入的函数。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广大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得到稳步提高,居民储蓄存款…  相似文献   

8.
持续近两年的消费疲软,一直是全党全社会最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从生产到流通部门都采取了一些治软的政策措施。中央和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加大再加大基础建设投资,银行储蓄降息再降息和消费信贷、住房按揭、汽车按揭等一系列拉动、鼓励和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收到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消费疲软的大势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物价连续下降的趋势继续发展。按名义值计划1985—1997年我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7%,1998年仅仅增长6.9%,1999年上半年只增长6.4%,商品零…  相似文献   

9.
《开放潮》2002,(3)
视点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2年2月21日起,降低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这是1996年5月至今第8次降息。央行希望此次降息能对我国经济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股市迎来了“及时雨” 据《生活时报》文:对于股票市场的投资者来说,多数经济界人士一致认为,降息无疑是利好消息,因为股票市场的走势通常是和利率产品的走势相反的。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第一反应就是此举非常正确,中国经济正需要经济杠杆调节。萧灼基说,降息对股市会产生积极作用,呵护股市就是”可护中国经济。由于降息对经济的刺激有一个滞后期,此时降息可…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不久前表示,中央银行应该支持资本市场的发展,希望8万多亿的银行储蓄能更多地投向资本市场。正因此,央行进行了自1996年来的第八次降息,然而居民储蓄并没有像一些人希望的那样,大量涌入资本市场。相反,虽然人民币储蓄利率降息至历史较低水平但人们储蓄倾向仍然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和教产业化的发展,以各个大学为载体的高等教育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近年来,各地纷纷通过开发和建设大学城,来集聚各类教育资源,以此构建区域产业基础,并希望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由于高等教育兼有公益性和经济性的特点,再加上各类大学城  相似文献   

12.
生态与科技相契的困境与破解的逻辑厘定,有利于生态建设与科技发展回到协同为人类的自由全面初衷。厘清生态与科技相契之困的生态危机的表征,分析生态与科技相契之困的科技理与生态理性关联缺失的缘由,论述生态与科技相契之困的人与自然共进本质的破解之道。这为回应生态与科技共同发展是"悖论"的论断提供了强有力的切入点,也给人类摆脱兼顾生态建设与科技发展诸多困境提供一个重要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3.
"实验室开放"是体现高等院校办学水平与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开放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有利于维护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但也存在监管问题。开放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关键是规划好实验室开放的目标和规章制度,制定相应的实验项目。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4、2009、2014和2019年的30个省份数据,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探究产业转型升级与对外开放水平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上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耦合度整体水平较高且随年份增加不断加强,并具有较小的区域性差异,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耦合协调度在整体上倾向于失调且随年份增加稍有加剧的趋势,并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差异,在地理空间上大致呈现“自东向西,梯形递减”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5.
城市污水污泥的处理利用及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处理城市污水污泥的目的和要求,从污泥的减容化、无害化、稳定化及资源化四个方面阐述了常规处理方法及发展新方向.并介绍了从污泥的产生过程中控制减少污泥产生量的方法,即污泥减量化.  相似文献   

16.
《首都经济》2006,(7):93-95
现代服务业主导作用不断增强。一季度.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现代服务业行业增势良好,增速分别为l5.2%.13.1%、l8.5%和l3.1%,均高于第三产业11.9%的平均增长水平。这些行业占GDP的比重为28.8%.比2004年提高2.7个百分点.是带动第三产业比重提高的重要行业。  相似文献   

17.
搞好废旧钢铁回收利用的对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旧钢铁是可利用的重要再生资源。介绍了回收利用现状,分析了为什么有很多废旧钢铁白白地浪费的原因,提出5条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The paper addresses the problems of structural and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s in the economy of Kazakhstan, analyzes state programs for the strategic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until 2015, and justifies the directions of the prospectiv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infrastructure for an innovative economy.  相似文献   

19.
城市群内涵、外延辨析与新城市群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贡生 《山东经济》2008,24(4):36-41
从归类的角度来讲,城市群内涵有八种界定方法,如城市空间论、体系论、经济区域论等等。同时,对都市连绵区、城镇密集区、城市圈、城镇体系、城市集群等概念加以区分,以有助于深化研究。对中国即将形成的23个城市群范围给予了界定,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打破行政边界,逐步建立区域经济系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建立立体交通体系;建立开放型的城市经济系统,强化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实行资源节约型的城市群发展战略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