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3年,泰州市姜堰区被列为国家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全区大胆创新,先行先试,着力培育家庭农场和家庭农场服务联盟两大主体,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农业经营之路,有效破解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现实难题。2014年、2015年,在农业部举办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绩效评价中,姜堰在示范区试点中分列第一名、第二名。一、主要路径1.以家庭农场为主体,实现农  相似文献   

2.
正农业经营主体创新是安徽省宿州市"两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早在2012年11月,宿州市就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家庭农场认定标准,把发展家庭农场作为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战略举措来抓。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市已认定家庭农场3342家,比上年  相似文献   

3.
<正>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是国家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区、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试点区。近年来,该区遵循"试点先行、整体跟进"的思路,大力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着力培育家庭农场和家庭农场服务联盟两大新型经营主体,形成了"规模适度、价格适中、主体合格、效益显著、服务完善",符合本地实际并具有姜堰特色的"桥头家庭农场"规模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以鼓励农村经济发展治理机制的探索创新。其中,家庭农场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新型市场经营主体,在粮食安全保障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较好成效。现阶段,我国家庭农场发展仍然存在主体性质模糊、治理方式简单、土地流转制约、融资措施较少和社会治理服务不足等突出问题。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背景下,应进一步完善家庭农场法治体系建设,创新家庭农场治理机制,形成"法治、自治、智治"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以国家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为契机,紧扣适度规模经营主题,以桥头镇为试点核心区,着力培育家庭农场(新型经营主体)和专业化服务合作社(新型服务主体),通过家庭农场服务联盟(组织形式)和为农服务综合体(服务载体),将两个主体有效衔接,构建适度规模经营新体系,形成家庭农场规模经营的"桥头模式"。"桥头模式"经过充分验证,已在泰州全市复制,适度规模发展经验在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6.
<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伴随着城乡统筹发展、农村改革不断深化而逐步发展。近年来,上海松江区家庭农场模式发展已具规模,对上海乃至全国探索农业经营主体的制度创新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快探索建设家庭农场,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探索推进家庭农场发展的热潮。然而,家庭农场仍处于试点阶段,要深入剖析上海发展家庭农场的实践,客观把握全国农业经营组织发展形势,才能科学发挥松江家庭农场模式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江苏农村经济》2014,(1):17-18
<正>近年来,铜山区按照省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要求,紧扣"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主题,探索形成股田经营等新模式,壮大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发展。一、深化"三项改革"一是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紧紧抓住铜山被列为2013年全国农村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单位契机,强化乡镇流转服务平台建设,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8.
<正>家庭农场服务联盟是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在农业改革试点中总结提炼的重要成果,其本质内涵是以村级为农综合体为载体,联结家庭农场、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提供生产、经营等多种服务功能的为农服务组织。为持续深化这一试点成果,姜堰从2017年开始开展示范性家庭农场服务联盟创建工作,首批创建对象涉及16个镇街20家联盟,  相似文献   

9.
吴四军 《上海农村经济》2014,(5):20-22,2,49,50
<正>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推进"家庭农场"发展,随着奉贤区发展现代农业和加快产业化进程,突破"一家一户"生产经营局限,着力培育家庭农场,力求从家庭农场为切入点,提升合作社价值,带动奉贤农村农业经济。奉贤区根据2014年上海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本区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现状,统"服务"、分"经营"、集聚优势,完善和创新粮食生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江苏全省农业农村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特别是2021年以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省农业农村厅把家庭农场服务行动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内容,推动全省家庭农场发展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
<正>松江区自2007年推行"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以来,农业机械化的工作切合了"家庭农场"的发展需求,通过社会化服务、专业化装备、家庭化配置、互助化作业等多元探索和发展,使得农机装备水平显著提升、农机装备结构明显优化、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农机科技创新成效突出、农机服务和经营模式日益完善、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稳步增长。近年来,松江区始终把农机服务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农户家庭经营仍是我国农业经营的主导形式,通过农业服务的规模化来创造适度规模经营形式,是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提高规模经营程度的可行路径。国有农场在20世纪80年代也进行了"统分结合"的改革,但保留了较强的农场统筹能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农场的统筹经营功能为农业服务的规模化提供了落实机制,农场组织在职工家庭分散经营条件下"办不好和不好办"的公共生产环节发挥作用,通过对职工家庭生产服务需求的统筹,促进了职工家庭经营与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效对接,分散的职工家庭经营也因此满足了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强化统筹经营能力,实现"统"与"分"的有机结合,为当前农业服务规模化在农村的推行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20年,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2年)》的通知,强调财务管理对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成本核算与控制对创新农业保险赔付标准、金融支持农业信用体系建设、财政支持农业项目实施信息支撑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家庭农场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家庭农场发展的需要提出解决对策,以实现科学成本核算,帮助家庭农场通过成本核算与控制提高经营效益,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4.
赵维清 《农业经济》2014,(11):73-75
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阶段性标志,是未来中国农业微观经营组织的重要形式。2013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家庭农场发展实践,归纳了家庭农场的概念及特征、家庭农场培育机制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家庭农场培育机制的主要内容,并从认定标准、农场主培育模式、社会化服务机制等方面探索了家庭农场培育机制的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15.
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阶段性标志,是未来中国农业微观经营组织的重要形式。2013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家庭农场发展实践,归纳了家庭农场的概念及特征、家庭农场培育机制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家庭农场培育机制的主要内容,并从认定标准、农场主培育模式、社会化服务机制等方面探索了家庭农场培育机制的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16.
<正>广东省云浮市作为新一轮首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承担"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制机制"试验项目。几年来,云浮市坚持把农村改革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大胆探索,找出制约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提速增效的症结所在,最终确定以"公司+现代家庭农场"、"公司+理事会+农户"、"合作社+合作社"三个创新机制进行大胆试验。云浮作为广东最年轻的地级市,在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探索上展现出超乎寻常的改革魄力,从"现代家庭农场"到"乡贤理事会",从合作社联合经营到"信用云浮",云浮改  相似文献   

17.
正"家庭农场"首次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正式拉开了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帷幕。加速发展各具特色的家庭农场,培育一支具有科技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技能、会经营管理的家庭农场主队伍,是推进农业创新、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新路径,也是全面调优农业结构,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抓手。2013年,江苏省出台的《关于积极稳妥发展家庭农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家庭农场"新概念的提出,关于农业经营模式的探讨增多。其实,土地规模化经营一直就是国家探索的方向,但是家庭农场毕竟是一个新的概念,其发展面临着许多复杂问题,要综合考虑城镇化建设水平、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农业生产的需求以及现代化建设大局,确保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家庭农场提出的总体背景家庭农场概念的提出与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速度相关,更与  相似文献   

19.
发展家庭农场的三个关键问题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结合近期在浙江、广东等地调研中了解的实际情况,认为家庭农场的内涵特征表现为以农户为经营主体、以适度规模为经营方式、以利润最大化为生产目标;家庭农场的兴起和发展是适合我国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阶段的产物,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家庭农场应当作为农业生产环节的主体,也可以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生产单元;自然禀赋、生产传统、科技水平和社会化服务获得等因素共同决定了"适度规模",在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下应该以替代相对稀缺资源为创新投入点来实现家庭农场的规模效益;需要正确认识包括家庭农场在内的规模化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在一段时间内将长期共存的现实,不能"拔苗助长";"四化"建设同步推进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是带动农村人口稳定转移、促进家庭农场达到适度规模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家庭农场被认为是应对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等问题的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本文分析了广州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认为广州家庭农场的发展仍处于起步和初期阶段,呈现出家庭农场以自主形成和发展为主,平均经营规模总体上较小的特征。现阶段存在新型家庭农场经营主体短缺,地少价高,流转机制不健全,资金短缺,金融市场不完善,家庭农场相关扶持政策缺位,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最后,提出创新登记管理服务,构建发展政策支持体系,加强培训示范引导,规范土地流转机制,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完善社会化服务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