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历过几年不温不火后,NFC支付市场在今年的夏天又开始变得热闹起来。针对支付宝的第一款NFC产品"未来公交",支付宝无线事业部产品经理曹寅介绍,该产品目前已经可以实现在全国35个城市公交地铁闸道的手机刷卡,2014年该项计划将布局60个城市。"目前仅仅支持OPPO旗下N1、N1 mini、Find7三款手机。"曹寅补充,支付宝钱包一期也会跟包括三星在内的更多手机厂商合作,二期也并不排除跟运营商合作,"支付宝跟银联都在推动NFC技术,推动NFC整个行业在前进,目标不一样,银联在主打金融Ic卡,支付宝主打公共交通,目前而言,两者是没有重叠的。”  相似文献   

2.
《金卡工程》2014,(3):21-22
正移动支付可以说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相比支付产业链主体的一腔热情以及媒体的卖力宣传,实际用户数显得有些不那么协调。不过,随着4G时代的到来,移动支付标准的确定以及移动支付可信公共服务平台的打通,2014年移动支付将逐渐渗透入人们的生活。"四大金刚"角力移动支付移动支付从一开始的标准之争到现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的争夺,说到底都是为了争夺主导权。和其它支付方式相比,移动支付产业链更长,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手机支付产业链涉及  相似文献   

3.
《金卡工程》2014,(8):20-21
正根据iResearch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Q2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3834.6亿元,环比下滑5.8%。移动支付遇拐点,首次出现负增长2014Q2,中国第三方移动互联网支付领域首度遇挫,由前几个季度100%左右的增速变为负增长。最主要的原因是余额宝领军的基金申购额较大幅度的下跌。2014年Q1,余额宝领  相似文献   

4.
刘洋 《金卡工程》2014,(6):18-20
智能手机的普及对我们生活最大的改变,恐怕就是手机支付逐渐被认可。而目前国内的手机支付方式,除了各大第三方支付工具的移动版(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等),还主要有二维码支付、近场支付(Near-Field Communication,NFC)两种。而在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厂商的推动下,二维码支付的规模曾在2014年年初超过NFC支付,一度将NFC支付边缘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支付行业的崛起,而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革新机遇,这也让移动支付领域成为了支付企业的必争之地。根据iResearch艾瑞咨询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59924.7亿元,较2013年增长391.3%,继续呈现出较高的增长状态。而根据艾瑞预测,2018年移动支付的市场交易规模或将超过18万亿。  相似文献   

6.
《金卡工程》2014,(4):21-21
正日前,中国银联发布消息,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全国"闪付"终端近300万台可支持金融IC卡和NFC手机支付受理,全国金融IC卡发卡量也超预期推进,移动支付行业飞速发展。众多移动支付参与方加速布局移动支付,中国银联力推以TSM系统为核心的移动支付平台,搭建商业银行与电信运营商合作渠道,同时,中国银联还联合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线下POS机改造,并进行补贴,以为NFC手机支  相似文献   

7.
《金卡工程》2016,(4):25-27
随着苹果的Apple Pay将手机公司跟移动支付紧密结合起来,越来越多的手机公司正跨界加入“支付”的战局。但是,在Apple Pay初期的绑卡热潮褪去后,二维码支付与NFC支付并存的状态短期并未改变。对此,上市公司既不豪赌也不愿缺席,在博弈中备战恐成常态。“扫码”还是NFC支付?日前,支付宝联合华为在其最新旗舰手机P9中推出“扫码秒付”功能,将二维码扫码支付升级至“1秒即付”,而此前广受关注的NFC功能只被加载在P9 Plus顶配中,这对于国内手机市场来说是个  相似文献   

8.
《金卡工程》2012,(7):29-29
缺乏竞争活力的行业犹如一团死水,要解开移动支付发展的桎梏,需在市场放进一条“鲶鱼”。但问题是,中国银联、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企业,它们愿意放“鲶鱼”进来吗?7月16日的深夜,世界贸易组织(WTO)专家组对持续了16个月的美诉中国电子支付垄断案做出初裁,认定银联在人民币计价的支付卡清算交易中存在垄断,违反了WTO相关规则。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人民银行金融IC卡领导小组近日表示,央行将建立我国移动支付技术检测认证体系,并指出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目标方向应该是,促进移动金融服务与金融IC卡融合,以商业银行、通信运营商、中国银联的NFC移动支付电子化路线为主导,第三方支付机构、地方性区域性移动支付电子化路线为补充,实现优势互补、多方共赢。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近两年来移动互联网领域发展最快的业务之一,移动支付以其广泛的应用场景贯穿于社会生活之中,从乘坐交通工具到手机购物,从办公签到至零售消费,移动支付的小额性、移动性、融合性等特点,在方便百姓生活、增加用户粘性、带动新兴产业发展、促进全社会信息化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移动支付  相似文献   

11.
《金卡工程》2014,(8):41-42
正中国互联网协会近日发布的《2014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显示,去年我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增长率为707%,远高于银行卡收单、互联网支付等增速。在政策推进与产业链协同发展中,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生态日趋成熟。其中,运营商作为产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正不断通过业务合作和完善终端等硬件设施,全面押宝NFC支付,卡位金融领域。  相似文献   

12.
《金卡工程》2015,(8):1-1
随着配备近场通信(NFC)支付技术的三星移动支付系统(Samsung Pay)陆续在全球推广,移动支付成为手机厂商竞争的关键点。中国银联产品部总工程师徐晋耀日前在深圳国际金融移动支付论坛上表示,银联将会进一步联合产业链,同运营商、手机厂商进行合作,未来NFC将成为中高端手机的标配。  相似文献   

13.
《金卡工程》2014,(4):8-8
正据统计,2013年美国人平均在手机上花的时间一天是1小时,而中国人是1.65小时。随着我们的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我们相信这个时间还会持续的变长,因为我们的手机功能和应用在日益变化。手机功能从过去2G语音向3G多媒体和互联网发展,今后4G还会加入NFC的应用,NFC将会引发新一轮的变革,可能会极大地变我们的生活。NFC的应用环境是丰富多彩的,各类应用集中在NFC手机上以后,迅速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归  相似文献   

14.
随着手机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将移动终端和电子商务相结合的移动商务发展迅速,而移动支付是移动商务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首先对移动支付从多种角度进行分类,然后给出一种以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为中心的支付模型,并设计了移动支付的完整流程,最后讨论了该模型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5.
正4月22日,继三月中旬被央行暂停后,二维码支付再次被央行人士评价为不能作为可信的支付方式大为推广。也难怪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此前感慨:"有时候,打败你的不是技术,可能只是一份文件。"其实,受到冲击的不只是支付宝,进行大量线下商户拓展的腾讯旗下微信二维码支付也被迫暂停。  相似文献   

16.
《金卡工程》2016,(4):31-33
瞄准了用户的钱袋子,移动支付行业入场者日众,市场竞争硝烟渐起。扫码支付使用门槛低且方便快捷,云闪付安全性更高但受一定局限,二者各有所长、优劣互现。如何选择,考验的是用户的消费偏好和对风险的权衡。支付江湖烽烟再起,“云闪付”队伍正不断壮大,其与“扫码支付”的竞争也愈演愈烈。一个说:“我的使用门槛更低!”另一个说:“我的安全性更好!”目前看来,二者各有所长,虽然扫码支付眼下暂时占据优势,但未来局势如何演变,尚  相似文献   

17.
《金卡工程》2012,(10):19-21
两周前,招商银行与手机厂商HTC"结盟",宣布双方合作推出搭载内置"手机钱包"应用的智能手机。这是国内移动支付产业新标准"瓜熟蒂落"后,银行与手机厂商率先推出的移动支付产品。嚷嚷了很久的中国"移动支付元年",终于有了点看得见的影子。然而,摆在移动支付面前的依旧并非坦途。不少人发现,这个行业正在变得越来越拥挤:一家又一家的互联  相似文献   

18.
《金卡工程》2015,(8):10-11
现在,越来越多的市民出门购物已经不带钱包了,因为用手机即可完成支付。不过,手机支付方式却发生了逆转——曾被运营商推出的NFC支付功能遭遇“瓶颈”,而互联网第三方支付软件则在福建省以爆发式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19.
《金卡工程》2015,(6):25-26
6月8日,国内权威互联网监测数据研究机构DCCI发布《中国移动支付票务场景分析》报告。报告显示,目前互联网巨头纷纷在移动支付端布局,并展开激烈竞争。其中移动票务支付市场潜力巨大,BAT三大巨头纷纷抢滩。支付宝、微信支付和百度钱包成为用户使用率最高的第三方支付工具,并呈现出三足鼎立的态势。票务场景移动支付成主流,引各方竞逐DCCI报告显示。  相似文献   

20.
支付是最广泛、最基本的金融活动,支付创新影响着金融发展的走向,也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支付产品是支付服务机构进入新领域、新区域的先导产品。银行卡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支付领域的最佳载体,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等时下热点支付创新都属于"卡基支付"创新的范畴,银行卡支付创新本质是电子支付指令发起、传输、验证、执行四个环节的创新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