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邵玫 《沪港经济》2013,(10):36-37
上海白领刘小姐已经很久没逛过书店了,她一般上网买书或者下载电子图书。她的同事跟她一样,很少光顾书店。 网络书店攻城略地,电子书外围包抄,传统书店在夹击中江河日下,不时听到内地实体书店关门的消息,但是香港的书店却越开越多。 香港书店何以能活得滋润? 书店不会死 2013年6月,高四层、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香港三联书店元朗旗舰店正式开业,这是香港营业面积最大的书店之一,销售10万种图书,名字叫“文化生活荟”。在这里,  相似文献   

2.
ECHO 《沪港经济》2012,(10):34-35
8月11日,台湾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创意品牌诚品书店,在岛外的第一间分店——香港铜锣湾店盛大开幕。当香港本土实体书店哀鸿遍野之际,“诚品”的到来究竟是香港书店业的救星,还是大敌?  相似文献   

3.
胡羽 《开放潮》2002,(3):59-60
2000年下半年,曾经风风火火的香港IT业,象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超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那样,莫名其妙地闯上了高科技信息业海洋中的巨大冰山,致使许许多多搭乘的五花八门网站,被倒闭关门的滔天巨浪无情吞噬,有的甚至连尸骨也无从寻觅。号称香港“中文亚马逊”的网上书店-博学堂也步其后尘地以3年负债高达3000余万港元的巨额亏损,历经3年零8个月的由盛转衰短命生涯,一步三回头地退出了香港网上购物的超强竞争市场。为何“博学堂”仅仅只存活了44个月,就成了香港IT业惨烈争斗的“替罪羊”?为何财大气粗“博学堂”CEO-余志明,却在不到4个年头的苦苦折腾之后,好心不得好报地蜕变为身无分文且债务缠身的“倒霉蛋”?  相似文献   

4.
香港茶餐厅     
早前,跟几位内地的朋友说起,香港的餐厅总有一些菜式,称扬州炒饭、厦门炒米等等。他们说,扬州、厦门并没有所谓特色的炒饭、炒米——很可能是随便说说而已。我问,那么内地有没有“香港一”呢?他们想了一会,有人说,有“香港茶餐厅”。也许,对内地来说,“茶餐厅”三个字,就代表“香港”了。  相似文献   

5.
在澳门你要是想坑谁,就叫他开书店。开书店就好象不会赌钱的人进澳门赌场——输定了。澳门读书人多,为什么进书店买书的人很少?说是澳门太小,谁出了本书,大家都知道,亲朋好友—一送过来,拉下谁都不合适,或者说谁也没法拉下,好象就把书送给了整个澳门,还有几个人买书?不过澳门人春节不送书。说是送书音同“送输”,大过年的口彩不好。澳门老老小小都喜欢写旧体诗,这个密度在整个华人世界里是最高的。尽管道地中国人在澳门的人口比例,比之内地和台港都低。因为有一些葡萄牙人,尤其有相当多的“土生”。当地人把中葡混血儿叫作“…  相似文献   

6.
王彦之 《开放潮》2002,(11):18-19
“香港600万人口中,有110多万人祖籍福建,而这110万人口中,有不少是具有一定实力的成功人士。” “香港与福建距离非常近,有‘地利’可享。” “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闽港经济合作将面临许多新的机遇。” 提起利用港资,长期以采我们一直都有这样一些感觉,就像提到引进台资就一定会联想起“主要祖籍地”、“一水之隔”等等一样的自然。  相似文献   

7.
丁笔 《沪港经济》2003,(2):42-45
香港家庭财富增长居亚洲之冠 类似什么“香港经济下滑”、“市民生活今不如昔”等议论,相信我们听得不会太少。香港现在果真变得如此“穷”么?对此,丁笔一直是持怀疑态度的。其实,你只要去看看香港的饭店、商店,看看香港的楼价以及说不清的娱乐场所,你就会对香港的“穷”另眼相待。去年底,世界著名的花旗银行公布的每年一度的“财富调查报告2002”,就充分验证了丁笔的“怀疑”是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8.
要说节日,香港的赛马日,可能算是市民最大的节日了。 香港政府是明令禁赌的。可奇怪的是,漫步香港的一些闹市,麻雀馆(打麻将的场所)的招牌比夜总会、桑拿浴的广告还多、还显眼,至于万人空巷的赛马就更明目张胆了。 原来,香港《禁赌条例》规定,所谓赌博场所是指“设立庄家”,或“抽取佣金”,或“互搏入……不为同等沾惠者”。而麻雀馆馆主自称“头家”而非庄家,不抽佣金,赌者输赢与头家无涉;赛马在香港被看作是一项“高尚娱乐活动”,主持这项活动的香港赛马会名义上又是一个不牟利的慈善机构,故都能合法经营。  相似文献   

9.
谢景文 《特区经济》1997,(11):21-22
<正>一、宁波与香港血缘相亲渊远流长 早在香港开埠之初,就有众多的宁波人辗转赴香港开拓创业。以邵逸夫、已故船王包玉刚及陈延骅为代表的海外“宁波帮”,更是联结宁波与香港的亲情纽带。现海外宁波人共有7.2万户,其中4.2万户居住在香港,他们之中除了一些工商企业家外,也不乏社会名流、科技专家和社团领袖。  相似文献   

10.
晓鼎 《沪港经济》2001,(6):33-35
到香港已近8个月了,初来时的新鲜感和好奇心都已随风而去。平心而论,香港给我的印象的确有点特别,有好多感觉就仿佛是吃檀香橄榄,刚入口时没什么味道,甚至还有点涩口,但慢慢地你就会觉得“味道好极了”。本文我说从一些衣、食、住、行等生活琐事写起,试图从这些小事中让读者和我一起来认识和了解香港。  相似文献   

11.
王韶辉 《新财经》2013,(7):52-53
“在一个全球性竞争环境当中,如果不是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投资标的,可能未来再融资就变得很困难,所以在香港上市后,对企业的约束力、压力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12.
1997年7月1日,香港就要回归中国。对香港而言,这无疑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认为,香港未来成功与否,将取决于我们能否维护以至增强香港今日赖以成功的各项因素——亦即“香港模式”的组成要素。本文先从整体经济层面分析这些成功要素,继而就金融业以至证券市场方面与这些要素的关系作具体探讨,然后指出这些成功要素所面对的挑战,并提出一些可予考虑的对策。最后,概括指出香港证券市场若能迎接“九七”后所面对的挑战,则发展潜力必定无可限量。  相似文献   

13.
<正>近二、三十年,香港经济发展最引人注目的成就,莫过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崛起,并且,这已成为香港经济发展的主要内涵和特征。“九七”以后,能不能保持、巩固和进一步提高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这不仅关系到香港整体经济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一国两制”、“港人制港”伟大构想的实践。本文将就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崛起及其前景问题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一期“香港行业系列扫描之一:零售服务业”一文刊登以后,不少读者来信来电表示,“内容丰富”,“很有看头”,并希望能继续介绍一些香港有特色的行业。今期为读者介绍的是香港的电讯业。  相似文献   

15.
张先生是一家外企白领,闲暇时,他每天面对着电脑,“轻点鼠标”在网上寻找一些现今流行、自己有兴趣的电子书来阅读。“我已经有两年没有去过书店了。”张先生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16.
香港期货市场考察报告  文/吴蓬生不久前,我应邀参加一工作小组专程到香港考察期货市场,就关心的一些问题先后与香港期货交易所(简称“香交所”下同)、金银业贸易场,获多利-詹金宝公司、华润公司等单位有关人士交换意见,并从实地考察、见习和座谈中学习和体验到...  相似文献   

17.
张先生是一家外企白领,闲暇时,他每天面对着电脑,“轻点鼠标”在网上寻找一些现今流行、自己有兴趣的电子书来阅读。“我已经有两年没有去过书店了。”张先生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18.
<正>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此前表示,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全面恢复后,香港多个行业“活起来、动起来、热起来”。随着各项大型国际活动的举行,香港经济活动将进入“全面复苏的直路”。但经过3年疫情困扰重启后的香港,无论是社会结构还是经济结构以及其他一些方面,都已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往的固有竞争力无疑在某些方面变得不再强势。  相似文献   

19.
上海人确实越来越爱看书了,每到周末或者节假日,便携妇将雏或好友相约一起逛书店去。于是,周末和节假日的福州路总是人潮涌动。福州路“文化街’的名声由来已久,外文书店、上海书店、科技书店、图书城等一些规模较大的书店几乎都集中于此,近些年新建的上海书城其规  相似文献   

20.
阿丁 《沪港经济》2002,(4):27-29
香港人习惯称来自中国“海外兵团”的人才为“红色过江龙”。据悉,在香港一些上市公司和跨国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中,正活跃着一大批超级中国“过江龙”,他们曾留学外国、熟悉多种语言、精通中西文化,既有良好人际关系,又有丰富专业知识。这些“红色过江龙”在香港犹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身价也“日新月异”,堪称是“红色大班”。其中高盛公司的胡祖六、上实控股的卓福民、华润创业的宁高宁,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