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第三方物流公司如何选择承运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物流业的飞速发展,第三方物流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很多第三方物流公司拥有强大的物流策划、物流整合等方面功能,而具体的运输操作非自己的强项,因此不得不把运输业务外包给承运商。第三方物流公司怎样选择理想的承运商,具体的步骤如何,有哪些标准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进行了归纳承运商选择的具体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2.
行业要闻     
《物流时代》2010,(5):20-22
阿里巴巴全球布局马云物流投资效应初显 近日,淘宝宣布联手雅虎日本6月将开通首个中日跨国网购平台。对此阿里巴巴表示,在日本站会整合专门的第三方国际物流公司,来提供国际段的物流服务,中国地区的物流也将由国内另一家第三方物流公司来承担。作为中国国内诞生的首个跨国网上“丝绸之路”,保障买卖双方物流的有效沟通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侯峥春 《上海质量》2005,(12):38-40
上海中远物流有限公司(原上海外代物流有限公司)是由中国远洋物流公司(以下简称中远物流)和中国外轮代理总公司(成立于1953年)投资成立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作为中远物流旗下最大的区域公司,上海中远物流整合并强化了中远集团在长江流域的优质物流资源,在保持传统船代货代业务优势的同时,积极致力于开拓新兴的第三方物流市场。  相似文献   

4.
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的五大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流管理是使用一体化与第三方物流并存;物流功能达到时间消灭空间;企业再造(BPR)的内容包括标杆管理,导入供应链管理和绿色管理,目的是提高物流公司的组织竞争力;整合市场营销是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整合企业内外部所有资源为手段的一致化营销,目的是提升物流公司的一致化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将提升物流公司的全面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在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物流活动日趋复杂,促进了专业化分工,从而产生了第三方物流。狭义的第三方物流还明确地界定了第三方物流企业是独立于物流需求和物流供给之外的一方,其主要功能是为两提供整合与管理服务,这正是第三方物流的内涵。以提供这种服务为核心业务的公司就是第三方物流公司。作为现代物流发展水平标志的第三方物流是不是具有竞争优势?这将决定其行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尤其对于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各个行业都面临着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第三方物流公司也不例外。第三方物流公司若想继续生存与发展下去,就必须实现仓储分拣和配送管理的精益化,以此不断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论文针对第三方物流公司仓储分拣和配送管理精益化的可行性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第三方物流公司仓储分拣和配送管理的精益化途径,希望有助于第三方物流公司经济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发展趋势提出一种新的供 应链模式——以第三方物流公司为主导的供应链模式,并对该 模式形成的原因和存在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国第三方物流现状与发展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分析了我国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四种类型和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了一个好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客户满意度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分析了第三方物流公司在客户满意度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物流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客户满意度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分析了第三方物流公司在客户满意度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物流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韩国标准化和合格评定体系的概况,包括《国家标准法》和国家标准体系、韩国工业标准、KS标志制度、合格评定体系以及韩国的国际标准化活动。  相似文献   

12.
第四方物流管理咨询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韧 《物流技术》2005,(9):35-37
比较了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介绍了4PL咨询的概念,并着重讨论了第四方物流咨询的分类模式、内容、特点和面临的问题,具体介绍了典型的4PL咨询公司业务模式。  相似文献   

13.
刘瑶 《企业技术开发》2005,24(10):36-37,75
企业技术创新是获取高利润的创造性活动,而技术整合又是解决企业技术创新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文章论述了技术整合的实质、作用及其对企业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The issue of conformity to social norms has been a major focus of research. Yet, intermediate conformity, which refers to actors who are neither total conformers nor non‐conformers, has received scant attention even though the behaviour is likely widespread. This paper aims to extend the literature on conformity to social norms by laying the foundations for a tractable theory of intermediate conformity. Here, a set of key factors hypothesized to lead actors into intermediate conformity is identified and formal arguments about the dynamic‐legitimacy and reputational effects of their intermediate conformity moves are formulated. Important building blocks include a taxonomy of norms that allows for norm heterogeneity and a recognition that conformity may change over time. The developed framework provides a new conceptual lever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how intermediate conformers cope over time with social norms of different types and importance.  相似文献   

15.
美国合格评定体系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格评定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本文从美国合格评定的法律依据、认证体系及认可制度等方面分析了目前美国合格评定体系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网络经济下的虚拟价值链和实体价值链的整合分析为基点,探讨了价值链整合后会计的一些相关问题。认为价值链的整合使价值链会计在现行会计核算体系与虚拟价值链活动之间存在一个切合点;价值链会计的管理活动主要从价值信息管理和增值活动管理等方面具体实施;价值链会计应对现行财务报告体系进行修正,反映企业的非货币及非财务信息,全面实施企业综合业绩报告体系。  相似文献   

17.
张微 《物流科技》2008,31(6):64-65
为提高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的运行效率,改善物流配送渠道,简化物流环节,应加强物流配送的信息化建设。进而重新整合物流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物流配送成本,为电子商务持续、健康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选择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物流外包战略,物流服务商类型,以及物流的成本及风险.构建一个关于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模型,并采用两级模糊综合评判法,结合选择模型从定量的角度分析给出综合的物流服务商选择的模型,为供应链中的成员选择物流服务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公众对于政府服务的精细性及准确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公众的合法需求,政府致力于个性化电子政务服务领域,期望新的有效的方法,于是就将网格化的管理方法引入,并针对个性化电子政务服务的各方面提出网格式的细分与整合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we address how director expertise impacts a director's social status and conformity within the board. Our results, derived from two unique multi‐source datasets of peer ratings on director status and conformity of non‐executive directors from Dutch organizations, indicate that industry‐specific expertise and financial expertise differently impact directors’ social status and influence within the board. We find that directors’ individual performance orientation – the motivation to demonstrate expertise – acts as an important contingency for expertise to increase directors’ status within the board. Additional analyses using archival data and interviews with non‐executive directors substantiate our findings and provide additional insight into the dynamics operating within boards. This study extends existing research on boards of directors and provides unique micro‐level insights into the boardroom dynamics that connect director expertise to director status and conformity within boar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