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模式的宏观政策协调不但会对产业结构优化产生差异性影响,也会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带来的宏观经济效应。本文在新凯恩斯框架下构建理论模型,并基于贝叶斯参数估计和数值模拟分析政策协调对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宏观经济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数量型货币政策比价格型货币政策更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收入型财政政策比支出型财政政策更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价格型货币政策和收入型财政政策的政策协调更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对消费、就业和产出的促进作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和支出型财政政策的政策协调更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对通货膨胀的稳定作用;货币政策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一目标与稳定经济波动这一目标存在着Trade Off现象,财政政策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一目标与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目标存在着Trade Off现象。因此,建议采取货币政策为主、财政政策为辅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具体操作体现在减息为主结合降低税率水平为辅的政策协调组合来应对经济增速下滑和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2.
胡心舟 《商》2012,(3):77-78
在现阶段,世界各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主要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证券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是一国宏观经济的指示剂和晴雨表,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必定会为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所反映出来。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基本原理货币政策一般是中央银行调控货币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和货币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两种最重要手段,为了保障宏观经济平稳的运行,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适时、适当地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十分重要。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财政政策在我国的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财政政策根据稳定经济的需要,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  相似文献   

4.
向楠 《中国市场》2008,(39):40-41
近年来,中国经济出现流动性过剩问题,中国股市价格指数不断创出新高,国家多次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对股价指数影响较大的因素有:财政政策工具印花税、货币政策工具实际利率、货币政策中介变量、货币供给量。本文通过建立这些变量模型,发现股价指数与印花税呈正相关,与货币供给量呈负相关,实际利率对股价指数影响不显著,而且股价指数与印花税、货币供给量不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5.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是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及国家收支平衡;这一目标的实现需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经济调控手段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胡湘 《经贸导刊》2000,(6):42-43
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传统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从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实践来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其政策效应的发挥仍然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经济体制。这促使人们寻找新的更有效的短期政策手段,而其前提条件则是其效应的发挥应有相当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7.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西方国家的经验来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过去20多年,由于受货币主义的影响,西方各国普遍推祟货币政策、轻视财政政策,担当宏观经济调控主要任务的是各国的中央银行。近几年来,西方各国开始强调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以使货币政策产生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唐琦 《商》2012,(13):132-132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国家赖以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政策支柱,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经济增长与财政政策的概念出发,分析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在宏观经济发展中,政府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人力资本政策等,其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政府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政策手段。本文立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实践,重点分析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我国宏观经济中的作用机制、政策局限性和政策风险,进而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下对不同政策组合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背景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成为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笔者首先回顾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协调使用状况,然后结合当前形势指出我国目前财政、货币政策配合中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强化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效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主要政策取向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04年中国经济形势总体良好,在中央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情况下,呈现出速度快、效益好的局面,但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隐患,国民经济仍面临从局部过热向整体过热蔓延的危险。2005年宏观调控丝毫不能放松,但要改进调控方式,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加强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在总量调控上,注重运用货币政策,防止高通货膨胀爆发;在结构性调控上,注重运用财政政策,加强薄弱环节发展。同时要积极采取措施,大力促进消费、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同属国家的需求管理政策,因此可据宏观经济调控要求进行合宜搭配。通过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货币政策配合的六个阶段,总结二者协调配合的经验与规律。结合近两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时代背景,分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并对未来两年我国财政与货币政策搭配的趋向做出简单预测。  相似文献   

13.
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者的协调配合一直是政府关注的焦点,也是经济学家们重点研究的对象。协调好这两类政策,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鉴于我国目前复杂经济形势对政策协调带来的困难,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效应不佳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从原则、技术、制度等角度研究具体的协调方法,并提出提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效果的建议措施,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所在。  相似文献   

14.
从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根据我国已步入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为保持宏观经济平衡运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既要根据经济形势的需求致力于各自目标的实现,又要注重协同配合,形成政策合力,解决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所面临的难题,以充分发挥综合调控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于海 《财贸经济》1997,(2):20-22,30
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于海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无论是在微观经济领域还是在宏观经济领域或在某项特殊的经济政策执行时,都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也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因此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做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意义甚大。一...  相似文献   

16.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两者既存在统一,又有着明显的差异.如何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在对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转型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财政、货币"双稳健"政策,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伴随着财政政策的角色从国家强制资本形成机制到社会安全网的转变,从宏观经济不稳定的根源向宏观经济稳定工具的转变。本文采用多种指标和方法研究了1953年以来中国财政政策周期特征的转变,发现60年以来的财政支出、财政投资支出和政府消费均为顺周期;中国政府执行的是财政政策顺周期调控。财政支出用于资本形成的比例过高,是导致财政政策在计划经济时期呈现顺周期和改革开放后逐步告别顺周期调控的主要原因。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中国的财政支出政策从严格顺周期逐步走向非周期,财政宏观调控的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与发达国家的逆周期调控相比还有很大距离。  相似文献   

18.
夏仕龙 《财贸研究》2019,30(12):14-29
从历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取向组合的变迁规律,得出2008—2017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两种取向组合的样本区间,且可用经济主体预期的马尔科夫过程刻画。将符合马尔科夫区制转换的政策规则植入含政府部门的新凯恩斯模型,用Maih(2015)开发的RISE软件对MS-DSGE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模型求解,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剥离出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效应,发现经济主体预期的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显著影响货币政策冲击、通胀目标冲击和自然利率冲击的效果。因此,政策当局应及时对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做出承诺或有效沟通,在预期管理到位的情况下,实现对宏观经济的精准调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到来和新常态的出现,货币政策调控和流动性管理,和宏观经济之间形成了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彼此之间也产生了越来越深入的影响。对此,介绍了货币政策的作用和特点,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阐述了货币的流动性管理,最后对货币政策调控、流动性管理与宏观经济稳定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宏观经济持续低迷引发学界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广泛讨论。本文构建包含名义利率零下限约束的混合型货币政策框架,据以系统比较存在和不存在零利率下限约束两种情形下宏观经济波动异质性以及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差异。研究发现,总需求下降时零利率下限约束情形下产出下降和通缩程度更为严重;总供给下降不会引致名义利率触及零利率下限以致宏观经济波动演变无明显差异;零利率下限约束情形下央行数量型调控的有效性显著降低,价格型调控则完全失效。本文认为考虑零利率下限约束的建模更宜刻画现实经济周期和宏观调控效力,忽视零利率下限约束会对宏观经济预判和政策调控有效性的认识产生偏误;需求低迷环境下“数量型调控为主、价格型调控为辅”的政策组合仍为央行合意的货币调控范式,央行须更加关注降低实际资金利率;政府应注重宏观政策协调配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以与货币政策发挥有效政策合力,促使实体经济趋稳高质发展以摆脱利率下限约束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