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区域政策基本架构日趋清晰,可概括为1334的框架,即贯彻区域协调发展这1个总体要求、完善3个基础环境、推行3类区域政策、健全4类协调机制.近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也出现了若干新趋势.对新加坡而言,除了过去经常提及的东部沿海三大都市圈以外,新的重点政策区域和其产业重点都将是值得关注的重要合作领域.  相似文献   

2.
《调查研究报告》2007,(164):1-16
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可概括为1334的框架。即1个总体要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其基本内涵是各地区比较优势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发挥、各地区人民都能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各地区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和谐状态;3个基础环境:全国统一市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适性环保规制;3类区域政策:四大板块、功能区、问题区;4个实现机制: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总之,推进主体功能区形成是对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进一步细化,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指出FDI在中国区域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关性,然后分析了FDI在中国区域分布的不平衡,并对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了通过FDI的区域分布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3万亿元(折合美元2.23万亿),进出口总额1.42万亿美元,分别居世界各国第4位和第3位。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在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特别关注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纲要》准确地界定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标准,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在国家规划文件中首次提出了主体功能区域的划分和区域互动机制的构建,明确了走向东中西各展所长、良性互动,地区间公共服务与人民生活水平差距逐步收敛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格局的目标和路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着国际、国内新的形势,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制定出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总体战略,加快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的步伐。[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中国第三产业区域发展水平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第三产业区域发展水平差异分析李冠霖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重大战略方针的确定,各地第三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并不平衡,且有的相差甚大。正确分析这种差异,对制定第三产业区域发展政策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主要从总合差异及总体发展水平衡量的角度分...  相似文献   

7.
王蕾  叶磊 《北方经济》2008,(10):54-55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经历了恢复国民经济,重点发展内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基础的协调发展;积极备战,以“三线建设”为代表建设战略大后方的非正常协调发展;抓机遇、抢时间、争效率,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统筹全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东西互动,点线面互动动态协调发展4个时期。总结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验教训,借鉴外国发展区域经济的成功经验,通过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和科技创新,推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实现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8.
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三个核心理念。走区域科学发展之路,即坚持以人为本的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区域科学发展将成为未来中国区域发展的核心理念,未来中国区域发展将进入一个更加注重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9.
张永丽  李国政 《改革与战略》2012,28(1):126-128,157
随着中国区域经济格局的不断演变,中国区域经济政策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调整。文章在全面评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区域经济格局演变、区域发展战略制定和区域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效果等问题的基础上,对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政策制定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倾斜政策被普遍认为是沿海和内陆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本文则认为,由于沿海与内陆外向型经济内在发展条件悬殊,贸易自由化对两个区域的影响迥然不同。本文首先就贸易自由化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贸易政策的变化对产业集聚有重要影响,而不同区域贸易参与度的差异也直接导致区域收入差距。继而从区域总体差距、区域差距的部门分解和制造业集聚三个方面,对实施贸易自由化以来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对贸易自由化和中国区域经济差距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二者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2月6日,商务部部长助理傅自应在“2007跨国公司中国论坛——跨国公司与中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表示,下一步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继续保持引进外资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海外智力为重点,优化吸收外资的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依照不同省份区域石墨烯专利数量、技术领域、创新主体3个不同维度构建R-NFA动态分析框架,利用二维矩阵图归纳不同区域专利发展的3个维度具体特征,综合3个维度的各省份石墨烯专利数据,利用SPSS系统聚类发现,中国石墨烯技术创新发展区域可分为4个梯队,每一梯队表现出不同发展特征。研究的重要政策启示在于中国各省份区域石墨烯技术创新呈现差异化发展特征由各省份经济发展层次不同决定,在石墨烯助推中国深化供给侧改革和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的大背景下,需要深刻审视中国石墨烯产业发展方向和阶段。  相似文献   

13.
<正> 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在过去的10多年中,是与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种种政策、措施尤其是区域经济政策的转变紧密相联的。中国区域经济政策模式的转变,增强了区域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推动了区域间横向联合的发展,提高了宏观经济效益和区域发展的整合效益。但与此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甚至失误。为了今后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有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和区域协调发展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受到特别地关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准确界定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充实完善了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首次提出了主体功能区域划分和经济互动机制的构建,明晰了走向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勾勒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区域金融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总结出区域金融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点.以及对于发展的政策和经济建议,得出由于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区域金融发展应给予特别的经济政策,方能够完成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近期来,国家密集批准多个区域经济规划,提升区域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日前,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宣布。国务院已批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并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此前,深圳特区扩关申请、重庆“两江新区”总体规划方案以及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等相继获批。多个区域政策密集出台,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变化很大,不论是国家的区域经济政策,还是地方的区域发展战略,都有崭新的调整。在国家区域经济及其政策发生变化的背景下,西北五省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有新的调整。一、世纪之交的区域经济发展新趋向1中国区域经济正处在工业化社会的中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正处在高潮之中。因此,产业和人口的空间集聚过程远远大于扩散的过程,产业的优势区位集中,形成各级经济中心,形成城市群或城市圈,并进一步沿主要交通干线形成产业、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带。如果我国到2010年的城市人口比重达到600,则人口总数将过到84亿。…  相似文献   

18.
在较具激情色彩的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浪潮中,审慎地考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形成的原因是有必要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是多元的、复杂的,绝非单纯一个方面的原因可以形成目前如此之大的区域发展差距,本文认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是基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渐进式改革政策取向所衍生出来的区域之间在制度创新和市场机制以及知识与思想观念累积效应上的巨大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19.
统筹区域发展,需要从各区域自身的比较优势出发,在强化管理、突破重点、制定标准、突出规划、完善政策、健全机制等层面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现有区域统筹发展的政策,重新架构区域统筹发展的思路。在完善政策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测度与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靖宇  张宪平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5):23-25,38
文章利用泰尔指数,并将中国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大区域,对1978-2005年间的中国区域经济差距进行了测度和分解.通过考察中国区域经济差距整体变动情况,以及四大区域内部及四大区域间差距对总差距贡献率的变动情况,以期为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带来一些政策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