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齐瑞福 《经济导刊》2007,(11):61-62
香港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系之一,被视为"最佳经营商城市和最具有潜力的投资基地",被公认为是中国走向世界和世界进入中国的最佳桥梁和中介.但是,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香港特殊的优势逐渐受到威胁,调整香港经济的发展战略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与城市现代化的联动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大树 《经济学家》2003,32(1):57-63
经济全球化与城市现代化的联动效应表现为:经济全球化使现代化都市的中枢作用更加显著,并使城市产生出的经济活动特征;城市体系成为全球化中的主体,首位城市控制全球经济明显,城市的网络化趋势加剧了全球化进程,我国城市现代化在经济全球化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也表现出相应的特点和不足,需要重点提高都市经济圈的现代化水平,加快二级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和促进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3.
作出"今后一个时期是中国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判断的具体依据是什么 从国际和国内形势看,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仍然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从国际环境看,尽管全球金融危机一度冲击全球化的进程,到目前为止,全球经济复苏依然艰难,但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4.
蔡军花 《经济论坛》2004,(18):117-118
经济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对全球市场经济发展的确认和共同价值准则体系的重构。因此,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整合需要一个体现全球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规则系统,也需要一个权利与义务对等平衡的秩序体系。处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每个国家和民族都必须确立全球发展战略,而全球法律发展就是主权国家协调行动、共同参与的积极过程,就是尊重国际惯例、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知识化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申玉铭 《经济地理》1999,19(3):13-18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与效率将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同时,21世纪将是信息、知识和文化的时代,经济全球化、社会全球化的进程将明显加快,人类的未来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也将更加依赖于全球社会经济文化的融合及其发展。本文首先探讨了经济全球化的背景,进而分析了知识经济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经济全球化、知识化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城市化普遍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区域间、国际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以城市为核心、以城市为载体、以城市为平台的综合实力的竞争。经济全球化、商业化社会的进程必然将城市带入一个开放的市场交易平台。因此,研究大庆市进行城市营销过程中的问题并寻找解决对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东亚在后发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日本于20世纪初率先实现了近代化,20世纪60年代又再次崛起为现代化的世界经济强国;亚洲四小龙在20世纪80年代实现了现代化,成为新型工业化国家;东亚的中国和东南亚的"亚洲四小虎"、越南也处于现代化的快车道上。东亚的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密不可分,是全球化进程的一部分。全球化在东亚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东亚国家和地区也为其他后发国家树立了迎接全球化机遇和挑战的良好榜样。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世界贸易的增加和新的国际劳动地域分工的逐步形成,以及跨国公司对各国经济的不断渗透,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正在加快,从而使若干全球信息节点城市发展成为世界城市或国际性城市,越来越控制和主宰着全球的经济命脉。世界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使全球城市体系出现了新等级体系结构,即世界级城市、跨国级城市、国家级城市、区域级城市和地方级城市。而且城市在全球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也由于相互间联系的广泛性而愈益重要。这样,随着信息社会的确立和全球城市化的普遍到来,城市间的经济网络开始主宰全球经济命脉,使若干世界性的节点城市成为在空间权力上超越国家的实体,全球城市体系的格局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进程中,经济、社会、环境问题之间存在着一种强烈的互动性,企业不仅是区域经济的基本组织,也是区域社会的基本组织,更是一个可以直接贡献或破坏自己生存发展环境的一个重要角色。所以,企业不仅要追求自身的"利润最大化",而且要为创造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作出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与经济全球化并存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中国作为东亚区域内崛起的大国,对推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有重大的积极意义。当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象与全球化进程并存。当今世界欧美亚三大经济圈的经济一体化是全球经济中鲜活的亮点。亚洲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进程相对较晚,水平较其他两大经济圈较低,关系也更错综复杂。中国作为崛起中的东亚大国对亚洲区域合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一种潮流和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客观趋势,它也是一种复杂的演化过程,充满着矛盾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既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内在矛盾,又是这种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因此,要更好地把握其规律,就必须对经济全球化表现及其趋势中矛盾运动的发展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全球流动空间中的当代世界城市网络理论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马学广  李贵才 《经济地理》2011,31(10):1630-1637
代世界城市网络的发展是建立在对世界城市、世界城市等级体系和全球城市等相关理论的批判基础上的,其理论发展以城市间关系的研究为重点,突破了传统世界城市研究中实证数据的局限,打破了等级观念在城市间关系研究中的垄断地位,凸显了城市间建立联系并互动合作的重要性。当代世界城市网络理论适应全球化经济时代城市间关系演变的需求,以关系视角替代结构视角推动理论研究范式的转型,以“流动空间”替代“地方空间”作为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以“中心流动理论”替代“中心地方理论”来解释世界城市网络的形成机制,推动了本研究领域的理论创新。基于上述对当代世界城市网络理论的梳理,认为我国的相关领域研究可以从城市间关系的转变、城市研究视角的转变、城市策略的转变和城市职能的转变等方面取得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家的民族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相互渗透,使具有共性的文化样式逐渐普及。在这个过程中,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是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全球化追求的是世界性,本土化力图保证民族性。因此,理性看待民族主义就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和落后文化传统的羁绊,遵循普适价值原则,构筑对抗全球性风险的"联合体",才能维护整个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促进本国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能源消费的大国,这是全球化趋势和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所产生的能源“替代消费”效应所决定的。中国的能源产业不仅满足了本国的需要,还在对世界能源生产方面做出了贡献。中国应该大幅度提高石油、天然气的消费比例,降低煤炭等低能效能源的消费比例。增加能源进口是优化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必然选择。我国单位GDP能耗的降低很大程度上只能期待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和经济结构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曾青 《经济研究导刊》2009,(25):163-165
服务贸易自由化是在服务贸易重要性显现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提出的。随着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程度的深化,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服务贸易自由化可谓是大势所趋。这必将对世界各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和政府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众多深远的影响。服务贸易自由化既具有积极的经济效应,又具有一定的负面效应。作为既是发展中国家也是WTO成员方的中国,服务贸易自由化对我们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必须要在这一趋势下认清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抓住机遇,并勇于迎接挑战,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应对策略,提高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不断扩展和国际货币需求的日益增加,美元对国外的供给将不断扩大,但如果美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顺差,则美元的供给就将减少,难以满足国际需求;如果美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逆差,则又不利于美元价值的稳定,就要导致美元的贬值,这一点,罗伯特·特星芬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做出了准确的预测。发生在美国的金融危机与美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周期性国际收支失衡和美元极度扩张密切相关,美元的不稳定使国际金融体系变得更加脆弱。美元扩张已经积累了巨大的全球金融体系的风险,使全球经济面临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进程决定了中国经济的高度开放,造就了双重资本积累模式,即内资主导的工业化城市化积累和外资主导的全球低端制造平台积累.这一模式加速了中国经济增长,同时削弱了经济自主.反过来,中国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多方面影响,包括改变劳资利益格局,推动各国产业重组,改变金融市场结构,加强中美金融依赖等,这些影响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将日趋显著.因此,中国必须立足内需实现可持续增长,并依靠技术创新来控制资源和环境成本.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中叶现代化: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对城市化内涵与城市化方式争议较多 ,城市化既是不可阻挡的全球性浪潮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其内涵有二 :一是农村人口、地域转变为城市人口、地域的过程 ,即城市化数量过程 ;二是城市文化、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等城市文明在农村地域扩散过程 ,即城市化质量过程。中国城市化的必然性 ,包括亿万农民的追求、人口众多的国情、耕地资源的稀缺性和大都市连绵带的辐射 ,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推波助澜。中国城市现代化战略选择是城市发展多元化、创造世界特大城市群体、建立沿海城市经济带、开拓长江城市群体系、整合传统城市群和建立国家城市化目标等。  相似文献   

19.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deepening of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the integration of foreign trade and investment is booming, which leads China to linked with world by world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The imbalance in the global economy is getting worse, and the attention has a constant improvement. It's necessary for us to have a intensive stud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