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养成探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姚红玉 《经济师》2006,(4):101-102
近年来,我国贫困大学生的入学比例不断增加,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校园里产生的一个新问题。由于经济的贫困,引起了贫困大学生心理上的种种困惑。文章在分析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表现基础上,关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养成。  相似文献   

2.
贫困大学生不良就业心态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任江林  臧小林 《经济师》2006,(5):107-108
贫困大学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高校弱势群体。文章从贫困大学生不良心态的主要表现入手,在对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教育管理、就业指导、心理调适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引起社会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的关注和就业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家庭经济贫困大学生是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直面竞争和经济贫困的心理压力,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了高校大学生心理病变的"高发群体"之一,加强对这一群体心理问题的研究,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摆在各个高校尤其是高校辅导员群体面前的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陈琴 《大陆桥视野》2016,(24):159-160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产业化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分析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及成因,探寻建构贫困大学生健康人格的策略,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贫困大学生数量日益增多,本文介绍了我国贫困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和经济问题,从而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贫困大学生数量日益增多,本文介绍了我国贫困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和经济问题,从而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城市贫困人口已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在这些贫困家庭中的生活着的子女不仅要面对物质生活的匮乏,其心理层面承受的压力更令人担忧。以城市贫困家庭由"收入贫困"导致"教育贫困"的视角进而对贫困子女"心理贫困"的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得出贫困家庭子女心理上自卑、敏感、脆弱封闭等心理特点和问题,最后从个人、学校、家长、社会多方面提出针对贫困子女教育和心理贫困问题的对策性意见和措施,以帮助他们走出物质与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8.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培养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1995年中国高校招生并轨制度开始实行,高校收费持续攀高,除极少数专业外,全部是自费上学。由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部分农村或城市的贫困家庭经济压力沉重,没有能力负担大学生的高额学费,这就形成了中国高校特有的贫困大学生群体。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贫困生现象日益突出,并呈逐年迅速上升趋势。由于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高校的普遍重视,通过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对他们的心理现状、心理问题的成因进行调查研究,为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提出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多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尤为突出.如何更好地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将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影响贫困大学生择业的因素包括政府、社会、高校等多种因素.本文仅通过对影响贫困大学生择业的个人因素进行分析,并对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贫困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结合华南农业大学职业指导的实践经验,总结出职业指导能够通过实施全程化职业指导体系和个性化的职业指导模式,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就业观,培养积极的就业心理,促使他们尽快融入社会,做出明智的职业选择和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实现就业、就业稳定、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就业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健康的就业心理有助于大学生就业活动的展开和顺利解决就业问题,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的地位,合理评估自己正确把握理想和现实的结合点,而不良的就业心理则会阻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在当代贫困大学生中,影响和制约其就业心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在目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贫困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结合华南农业大学职业指导的实践经验,总结出职业指导能够通过实施全程化职业指导体系和个性化的职业指导模式,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就业观,培养积极的就业心理,促使他们尽快融入社会,做出明智的职业选择和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实现就业、就业稳定、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叠加作用,使得不少贫困大学生呈现出了愈益明显的就业焦虑问题。客观把握贫困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基本现状,深入分析贫困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基本原因,积极探究应对贫困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基本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贫困标准及全球贫困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标准是用于测量和识别贫困人口的重要工具。收入贫困一直是全球使用最为广泛的贫困标准。以收入标准定义的贫困线,一般包括满足家庭基本需要的食物和非食物货币支出。世界银行用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的收入贫困线定义了世界贫困标准。收入是实现脱贫的重要工具,是衡量贫困的重要代理变量,但并不能全面反映真实的贫困状况。人类发展指数旨在弥补收入标准的不足。虽然人类发展指数对收入标准作了重要补充,但仍不足以反映人的基本可行能力被剥夺情况。为此,基于阿玛蒂亚·森的能力方法理论,Alkire和Foster构建了多维贫困指数,以更加全面地反映贫困人口的多维度被剥夺情况。《2010年人类发展报告》首次公布了全球104个国家和地区的多维贫困状况。多维贫困指数包括了反映环境贫困和资产贫困的重要指标。收入标准、人类发展指数和多维贫困指数三种方法,对加强我国贫困监测,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薇 《经济师》2009,(10):93-95
高校贫困生作为高校的一个弱势群体,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文章就高校贫困大学生在经济、心理上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政策层面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武晓东 《经济师》2013,(1):102-103
当前高校学生心理贫困问题不容忽视,由于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贫困,导致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十分突出。当前很多学者在这个问题上已有相关研究,文章对其综述,并对该问题阐述具体观点。  相似文献   

17.
关注大学生贫困群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阿恋 《发展研究》2007,(7):104-105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收费制度的形成,大学生贫困群体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和谐校园的构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当前大学生贫困群体的存在已在和谐校园构建中引发一系列不和谐现象,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为此,解决好大学生贫困群体问题已成为构建和谐校园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梳理学术界关于贫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贫困的内涵、贫困的根源等两个方面介绍贫困研究的概况,并做简要述评.主要结论是:(1)贫困的内涵从最初的以生活贫困为主,扩展到以社会贫困、功能性贫困为主,且其外延不断延伸;(2)贫困的根源认为是社会状态下的不平等产生的,与自然选择无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从多个视角来描述贫困的特点和性质,进一步深入阐述有关贫困这一主题的相关话题,从而寻求消灭贫困的可行性方案.因为不同社会群体、不同社会学家对贫困的定义各有不同,本文分析了不同的贫困理论,探讨了不同贫困理论中所关注的贫困的不同特点,并研究了贫困分析理论所用到的不同方法.在分析贫困理论研究议题中,探讨了衡量贫困的标准,并为如何帮助贫困群体摆脱贫困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贫困与扶贫是一个世界性话题。贫困问题解决不好,必然会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对当前我国贫困问题的研究也就势在必行。本文从论述贫困的涵义出发,将贫困进行分类,着重从相对贫困和城市贫困角度探讨当前我国居民贫困出现的问题,并指出贫困研究的实际意义,为我国居民扶贫提供相应的对策,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