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融控股公司是对传统分业经营体制的重大革命,它冲破了传统的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界限,在集团内部实现了混业或综合经营。这种新的金融业组织结构,既有利于金融机构通过股权交叉提高效率和增强竞争力,又有利于分业监管和更好地控制不同金融业务的风险。在国内尚不具备全面混业的条件而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又时不我待的两难情况下,积极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是中国从分业到混业的一个现实选择,有利于我国实现金融经营和监管体制从分业通向混业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西方发达国家在金融实践中相继由传统的分业经营模式逐渐向混业经营模式转变。在这一背景下,作为金融混业经营重要组织形式的金融控股公司,也随之产生并迅速发展壮大。金融控股公司的出现,对我国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更是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组织机构和所面临风险的特殊性,如何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有效监管已越来越受到各监管当局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伴随经济转轨,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由统一监管发展为现在的分业监管。2003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即"一行三会")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分工合作的金融监管体系正式确立。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分工合作的金融监管体系有监管专业化优势,监管主体之间权责明确,有利于提高金融监管的专业化水平,突出监管重点,提高对金融细分行业的监管效率,总体上是有效的。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4.
在金融自由化、集团化和国际化的浪潮下,金融业务综合化经营已经成为当前国际金融业务的主要趋势.在金融市场由间接金融逐步走向直接金融的过程中,金融商品推陈出新,使得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主要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区别逐渐变得模糊,金融产业逐渐走向整合.中国的金融业现在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因此在国际大潮流之下,面临巨大挑战.本文拟从中国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现状出发,结合国际潮流,指出其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如何应对的建议,以期对当今的金融体制改革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范围内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发展,主要国家的金融体系先后由分业经营模式转向混业经营模式。而且在这一过程中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都选择金融控股公司作为实施混业经营的经营组织形式,这一选择并非巧合.主要是基于各国和地区对金融控股公司这一组织形式具有优势的共同认识。但是由于金融控股公  相似文献   

6.
何正祥 《英才》2015,(2):78
由于民营实业资本多参与了民间资金融通和资本市场产业并购,实业金融控股模式的风险也较大。从美国上百年的金融发展史看,其经历了混业—分业—再到混业的多次变更。金融业经营模式的变更,是所处经济发展阶段和特征的必然,其中几个标志性事件是:30年代大萧条、80年代金融全球化和08年次贷危机等直接促成了金融监管机构对混业和分业的变革。中国的金融监管发展和美国有相似之处。1994年起,我国金融业开始遵循分业经营、分业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金融监管机构的结构安排可以分成两个阶段:1992年以前,中国人民银行同时行使金融监管职能,对所有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进行监管,是单一金融监管机构模式。从1992年开始,监管体制开始向分业监管过渡,1998年11月18日成立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是分业管理体制正式成立的标志,确立了现行金融监管"三分天下"的格局。  相似文献   

8.
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简要综述了我国现行金融监管模式的形成过程,并指出了我国目前的分业监管模式与混业经营趋势存在的冲突,具体分析了混业经营的两个层次——业务层次的混业经营和资金层次的混业经营。由于我国目前尚处于混业经营的第一个阶段,因而目前的分业监管模式只须加强三大监管机构的合作即可,待我国的混业经营发展到第二阶段,时机成熟即可实行统一监管。  相似文献   

9.
一、统一金融监管的优势 (一)统一金融监管模式顺应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需要。目前,国内外金融业混业经营的主要方式是金融控股公司,这促使监管当局寻找更有效的途径进行监管。如果采用分业监管,不能从总体上衡量整个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不能确保各分业监管间没有缝隙或漏洞,不能根除一些金融控股公司内部的风险,也难防止金融控股公司内某个机构危机和风险的扩散。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在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过程中,国内涌现出许多形式各样的金融控股公司,国外金融集团也纷纷进入我国。与之相比,由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组成的“一行三会”的监管格局,则构成了我国的金融业分业监管模式。在金融分业监管体制下,以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为代表金融集团将何去何从?显而易见,我国金融业经营与监管存在制度性矛盾。  相似文献   

11.
综合经营模式下的金融监管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嬿 《企业经济》2005,(12):181-182
随着我国加入WTO进程的加快,我国金融市场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体系当中。监管也不例外。金融监管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到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如何构建适应当前金融综合经营趋势的有效的金融监管组织体系,是理论界和金融产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指出了当前分业监管模式的局限性,提出了在分业监管基础上的合作监管模式构想,进而就合作监管模式的有效实施,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优化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体系,需要从优化股东会结构、提升董事会独立性、发挥监事会作用来优化内部监管体系,从理顺监管体制、搭建法律体系、完善信息披露来优化外部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3.
李芳芳 《审计月刊》2007,(11):50-51
本文在阐述金融控股集团和金融监管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金融控股集团面临的风险和对我国金融控股集团实施资本监管的必要性,并结合海外金融控股集团资本监管模式,对我国金融控股集团资本监管体系设置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金融监管简言之就是政府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进行的监督管理。金融监管起源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早期,仅仅是被西方发达国家当作执行银行法规的一种手段,而没有更多的其他含义。及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于国际货币体系发生了严重的混乱以及随后出现的一系列变化,金融监管倍受重视,金融监管的含义也因此延伸了新的内容,主要是它的一整套科学监管理论被各国立法机关视为立法的依据。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几个主要的西方市场经济大国相继修改了银行法,在鼓励竞争的前提下开始加大了对金融监管的力度。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陆高等学校财务信息不透明成为高校管理诸多问题的根源。本文选择同质性较高的香港台湾高校财务信息为样本,与大陆高校的财务信息披露进行对比,比较财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相关绩效,分析可借鉴的经验和局限,提出大陆高校应该以年度绩效报告形式披露高校运营绩效财务信息,完善高校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为信息披露的内部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社会审计和第三方评估机制为外部保障机制的基本改革策略,以此提高高校管理绩效和社会公信力。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9,(25):222-223
本文以民宿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台湾为例,从其发展的成功因素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并结合大陆民宿发展现况,找出大陆民宿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金融混业监管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子立  罗莹  杨洁 《财会月刊》2011,(17):41-42
本文认为,在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的选择上,应充分借鉴和参考国际金融监管的原则和经验,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和混业经营发展的不同阶段,逐步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管机构和体制,由分业监管模式向统一监管模式过渡。  相似文献   

18.
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带来了世界范围内的金融混业经营。我国在分业经营的法律框架内实现了实质上的混业经营格局,这要求我国在金融监管体制模式选择上做出适当调整,以适应金融混业经营发展的需要。在金融监管体制发生改变前,我国的监管机构间协调合作机制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金融监管机构间的协调合作,以便有效化解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9.
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创造了三分之二的国民生产总值,提供了四分之三的工作岗位。然而,目前大多数大陆中小企业正面临着来自国内大企业和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企业自身内部缺陷和市场环境不完善的严峻挑战。台湾通信、金融企业并购前的状况与目前大陆中小企业的处境极为相似,它们通过并购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成功并购并获得发展的经验值得大陆中小企业学习和借鉴。本文通过对台湾通信、金融企业并购动因和并购方式的分析,归纳它们成功的原因,总结它们成功的经验,洞察其成功背后共性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大陆中小企业并购的现状,探讨了它对大陆中小企业并购的启示,以期对大陆中小企业的并购和发展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提速,国际国内各金融机构的竞争强度不断加大,同时来自国内外的大产业资本对国内金融企业的收购进程也在加快,这一切都使得地方性金融机构的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艰难。如何才能应对越来越复杂的市场竞争,进一步发展壮大,是摆在中小金融机构面前的重大问题。而组建地方性金融控股公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