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现代化进程中,必然会出现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通过对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型分析,结合对中国特有的制度环境的实证研究,得出中国劳动力转移的必由之路是走农村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2.
赵玉 《经济论坛》2004,(14):101-102
农村劳动力转移可以说是“三农”问题的根本所在。农村劳动力不能合理、有序、规模化地转移到非农产业,则农民难以增收致富,农业结构难以调整升级,县域经济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例如,2002年威县农民年人均外出务工收入4800元,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10.1%,仅此一项农民可每年带回资金1亿元。在增长了见识、掌握了技术后,部分农民工返回家乡创办企业,成为威县经济发展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3.
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发展县域经济对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具有重要作用 (一)当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征 从总体上看,有3个明显特征:一是第三产业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二是外出务工是近年来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增长因素;三是县域经济已日益成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向大中城市转移,外出打工日益增多。外出打工的收入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这就是劳务经济,它极大的拉动农村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拉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拉动国民财富的动态平衡,同时,更重要是加快劳动力转移,增强农民自身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1)劳务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2)是剩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转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的公平和效率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薛军民 《财经研究》2003,29(4):55-60
本文主要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行为对农村经济所产生的公平与效率的影响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提高农村经济效率的同时,加剧了农村内部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农村经济效率的提高,得益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则源于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选择”的过程,贫困地区和农户在这一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这一分析也是对库兹涅茨曲线在农村经济内部的一个验证。  相似文献   

6.
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是广东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广东破解科学发展难题,促进新一轮大发展,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双转移"战略实施3年多以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福建农户问卷调查为基础,分析了农民工就业地点选择、职业选择、就业单位变更频率、务工动因及满意程度,以及农民工未来就业意愿、农业劳动力转移意愿等问题,提出了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土地的规模经营能够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二者的互动发展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总结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互动发展的几种形式,分析现阶段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规模经营互动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规模经营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杜焕来 《时代经贸》2007,5(12X):17-18,20
计划经济体制人为地造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国家就业政策的调整使农民逐步有了选择职业的自主权。本文用定量方法测算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进程和效益,分析了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不同因素,提出了促进农民工就业、加快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须消除三大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重要举措。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必须不断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外部环境,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各种有形和无形的障碍,即体制政策障碍、思想观念障碍和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较低的障碍。  相似文献   

12.
13.
14.
杜焕来 《时代经贸》2007,5(12):17-18
计划经济体制人为地造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国家就业政策的调整使农民逐步有了选择职业的自主权.本文用定量方法测算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进程和效益,分析了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不同因素,提出了促进农民工就业、加快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及转移规模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当今发展中国家解决剩余劳动力,提高全社会生产率,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文章运用城乡人口比重预测法,对北京未来2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未来20年内北京市农村大概需要转移300万左右的农村劳动力,但目前北京市所提供的就业岗位远不能满足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中就业的需求,因此,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就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国家鼓励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实施和完善,我们国家的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同时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但随着近年来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的加快,一些负面影响也逐步暴露出来,本文对这些影响做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在这一过程中,因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必然给农村社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对这些问题,我们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否则,不仅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将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时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慧 《经济论坛》2002,(18):14-15
近几年来,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2000年城乡居民的收入比例达到4:1,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农村人口太多,占全国人口的70%,导致农民人均资源拥有率太低。因此减少农业人口,即农业人口非农化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必然趋势。同时,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一、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所需时间及阶段性划分根据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就长期性而言,农村劳动力的份额由75%下降到10%,被视为一国基本上完成劳动力转移的标志。英国大约用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