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交易过程中自然演化出交易媒介,货币就是一种社会隐性契约。信贷是一种显性契约。文章提出跨期融资功能区分了货币契约与信贷契约。货币契约是中性的,信贷契约是非中性的。货币契约稳定是信贷契约稳定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纸币契约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交换的角度出发,认为货币是一种为了节约交易费用而设计的载有对社会资源支配权的契约。契约的目的是保障货币作为一种有效率的交换媒介,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从契约这一视角理解货币可以发现金融系统有三项重要功能:组织社会资源进行生产、调节消费与投资的比例和风险管理。笔者基于金融系统对消费投资比例的调节功能,通过构建模型说明,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和金融系统功能,借助市场的力量实现投资与消费的最优比例,从而使经济得到最优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6.
本文用数学模型探讨了马克思的金属货币流通规律、纸币流通规律和商品的纸币价格;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价格总水平模型,并将马克思的货币流通量和价格总水平模型与货币数量论模型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8.
9.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规模不断扩大,对货币供应量以及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日渐加深。尝试构建引入影子银行体系的货币乘数模型,基于货币乘数视角分析影子银行信用创造对货币创造机制及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并运用2005年至2018年5月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子银行体系与货币供应量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且影子银行体系的扩张会扩大货币供应量;而影子银行体系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影子银行吸收存款比例、存款"流动性"及其预留扣减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质量信用监管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能,对质量信用相关问题的剖析也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虽然目前已经有相当数量的研究涉及到质量信用及其监管工作领域,但是质量信用的经济学内涵等基础理论在学术界仍然比较模糊。文章在国内外现有消费者行为学以及经济学方面相关的成熟理论的基础上,明确了质量契约内涵及其在消费者决策和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并首次把质量信用置于质量契约中探讨了其经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1.
孙国峰 《经济研究》2019,54(4):182-198
本文从逻辑的原点出发,分析了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的创造过程,提出货币的核心功能不是交易媒介和价值储藏手段,而是组织生产。货币的本质不是一般等价物,而是作为无限跨期价值尺度的一般性债务。从货币创造的视角出发分析了货币的演进历史,质疑了传统理论描述的从实物货币到信用货币的演进过程,提出信用货币是历史上货币的主要表现形式,货币演进历史的主要脉络是:私人信用货币—政府信用货币—银行信用货币。最后本文分析了对银行货币创造的约束,并回顾和总结了中国央行约束与银行反约束在中国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欣士敏 《发展研究》2001,(12):11-11,17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注83中提到:“清朝户部右侍郎王茂荫向天子上了一个奏折,主张暗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现的钞票。在1854年4月的大臣审议报告中,他受到严厉申斥。”王茂荫,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正是由于《资本论》的注释,使王茂荫及其货币理论得以进入中国研究者的视野,引起中国学术界的重视。 王茂荫(1798-1865),字椿年、子怀,安徽歙县人,是中国清朝咸丰年代对货币问题有独到见解的人物。道光进士,曾任御史、侍郎等职。咸  相似文献   

13.
花永兴 《经济问题》2003,(11):64-66
虽然货币和信用是以私有制为基础而产生和发展的,但在社会主义公有制阶段仍然存在货币和信用。从货币和信用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出发,货币和信用体现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关系,这和公有制这种生产关系所体现的社会关系有着天然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14.
后凯恩斯信用货币供给理论认为现代货币的本质是信用货币,是银:厅和客户之间的债权交换;信用货币的供给是需求决定的,贷款创造存款,存款引致储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很难实现数量控制,只能采取价格(利率)控制。在一个具体的市场期间里,无论是在零售贷款市场方面还是在存款市场方面,银行都是价格的制定者和数量的接受者。对中国1994—2006年相关数据的经验研究支持上述理论逻辑。信用货币循环的理论逻辑与经验事实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契约的不完全性与执行契约的成本在劳动和资本市场上产生了租金,并导致代理人厌恶风险的行为,厌恶风险的行为又引起供给和投资函数的不稳定,要维持充分就业就要求价格具有较大的调整空间,而契约的不完全性的工资,价格及利率作为基租的事实,使得这些调整不会发生或非常缓慢发发生。信息不对称加上对新契约形式的风险规避产生了契约刚性,契约刚性和不完全契约以及由此产生的租金,厌恶风险的行为提供了宏观经济波动的微观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16.
论信用货币时代财富标志的泛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首先分析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论述信用货币时代的货币供给机制及法定财富标志缺失将导致财富标志的泛化。财富标志的量价波动是一种货币现象,本文研究发现货币供给是影响股票、债券、期货、商品房、艺术品、金银珠宝等财富标志成交额变动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信用货币时代财富标志的泛化路径。  相似文献   

17.
论马克思宏观性的货币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对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分析,都是建立在货币理论基础之上的。对货币而不是产品的追逐,使资本主义成为货币经济而不是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交换经济,货币在资本主义或市场经济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其量的变化决定着市场经济运动的方向。从马克思内生性的货币理论出发,可得到资本主义经济在长期保持相对稳定而短期则不断波动的结论。所以,客观认识马克思货币理论的主要内容,不仅对正确理解马克思宏观动态性的理论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和货币调控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货币是人类社会长期分工交换合作的产物,其本身是商品,基本功能是交换媒介。当今的纸币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货币,而只是一种"命令货币"。货币的本质为交换媒介,超越其本质不当运用货币,试图刺激经济、增加就业其副作用会很大。不兑换纸币的体系较金本位体系易于受政府操控,倾向超发导致信用扩张。就现实而言,继续采用目前不兑换纸币制度使之运行平稳,需严格控制货币数量的供给,降低对实体经济的扭曲。货币作为交换媒介角度看是不存在问题的,而采用何种货币及如何运用此种货币才是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20.
欣士敏 《发展研究》2001,(11):12-13
严复(1853—1921),字又陵,又字几道,福建侯官(今福州)人,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曾留学英国海军学校。1894年中日战争后,发表《论世变之亟》、《救亡决论》等文,反对顽固保守,主张维新变法。译《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论点,号召人们救亡图存,“与天争胜”,对当时思想界有很大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