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7,(31):14-16
2013年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给传统银行业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冲击,传统银行业的支付业务、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战。本文主要分析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对2006-2015年传统银行业(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子)每股收益数据的变动进行对比研究,挖掘中国工商银行每股收益数据变动背后的原因,并提出了在新常态金融背景下传统银行业与互联网金融交互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期望能够加速实现传统银行业与互联网金融"线上线下金融网"的新型金融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企业技术开发》2016,(4):63-64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诸多互联网金融项目都纷纷崛起,其中的"余额宝"、"零钱宝"、"定期宝""增值宝"等都是典型的代表。这些互联网金融产品项目的出现,无论是在便捷服务上,还是在增值额度上,都较传统的金融产品有较大的优势,对传统的金融形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文章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内涵、特征、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银行业带来的冲击,进一步探讨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业合理有序的竞合关系。  相似文献   

3.
《企业技术开发》2015,(19):24-27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它正不断冲击着传统银行的运作模式。直销银行作为一种全新服务模式已成为传统银行业布局"互联网金融"的新战略。文章从市场定位、经营策略、产品服务等多个方面对直销银行独特的服务进行深入讨论,并结合我国直销银行的发展现状,提出促进我国直销银行长久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技术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推动着各行各业朝着智能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当前,互联网正在与社会经济高度结合,移动支付、网贷平台等互联网金融产品与服务不断出现,在改变人们消费、投资模式的同时,也对传统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传统银行业在互联网金融模式影响下,市场份额被侵蚀、客户数量流失,在这一背景下,如何转型发展,如何提升市场竞争力是传统银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金融产业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也迈入了其发展的黄金时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内的金融产业,其中,受到影响最大是银行业。不仅如此,互联网金融还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些都对传统金融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本文将通过对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对传统金融造成的巨大影响展开分析,并提出一些传统金融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挑战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网络金融的兴起。而这对传统的产业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且影响着大众的生活,对全球的经济以及传统银行金融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而面对来势凶猛的互联网金融业,传统的银行业会被如何影响,又该如何应对,对这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对金融结构的调整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于我国传统银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为银行业创造全新的发展空间。文章就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其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向国际经济领域的不断渗透,发展网络银行业务将成为各国金融领域新的经营契机和利润增长点。中国银行业面临WTO和互联网的挑战,也不甘示弱,正要积极推进银行业的电子信息化建设,加快发展网络银行业务,以实现传统商业银行的网络化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产品与服务创新给民营银行提供了一条跨越式发展道路。文章阐述了互联网思维及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及意义;对传统金融思维、传统金融业务、传统金融运行模式及传统金融监管模式与互联网金融系统之间的冲突展开深入剖析;给出重构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运营思维,推进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创新,打造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系统及完善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支撑系统等若干民营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金融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糅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了极大冲击。传统商业银行是否会变成“恐龙”?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中重新布局?文章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其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探讨双方竞合关系的形成机理,指出互联网金融和传统商业银行应着力于构建有效竞争合作的战略模式,共创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所有的行业都受到了影响,互联网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而随着互联网逐渐渗透到金融业,作用也越来越显著。互联网与金融业的彼此渗透将传统的金融业带入了互联网金融的新时代。互联网金融(The Internet Finance)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将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相互联合来完成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虽然互联网金融填补了金融体系的空白,给我国的金融业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同样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本文通过对P2P平台"善林金融"事件的分析,探究"善林金融"的问题以及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并针对不同的风险提出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融合后的新兴业态模式,具有降低交易双方成本,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便捷性的作用,在满足了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的同时,还促进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但随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不断丰富,互联网金融混业经营及脱媒现象加剧,在缺乏监管和法律定位不明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给消费者带来诸多潜在风险。对此,需要按照时间发展顺序,在短期内强化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政策措施,保证互联网金融市场平稳发展;中长期则注重互联网金融发展质量,通过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进而构建具有综合性特征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爆发式发展补充了传统金融无法惠及的层面——处于"长尾"端的小微企业和新兴个人消费者,如何针对这些客户开展适度征信调查、风险控制成为互联网金融能否长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无疑离不开作为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的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文章拟从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和征信的相关理论和逻辑关系出发,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的近期、中期和长期发展模式提出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四个角度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兴起的原因,概括总结了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主要发展模式及现状,并从移动支付、证券行业及银行业这三个方向提出互联网金融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它带来金融创新的同时,也颠覆着传统的金融模式。但因始终缺少国家财税政策作指引,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问题日益凸显。为了建立健全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切实帮助新兴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政府应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从财政支出、财政监督、税收优惠方面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给予支持,进而促进我国经济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6,(28):67-69
随着互联网的日渐成长,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经济创新模式也逐渐开始发展起来,互联网金融模式已经成为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的一种创新模式。发展以P2P网络借贷模式、大众筹资融资模式、互联网金融门户模式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对于打破由金融体系不完善而带来的金融抑制,提高金融行业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务的不断渗透,互联网金融开始逐步打破传统商业银行在金融业务多方面的垄断,对商业银行造成了显著冲击。本文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创新点以及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对商业银行在网络金融环境下发展互联网理财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姚芃宇 《价值工程》2020,39(5):92-93
从"互联网+普惠金融"的必要性入手,先分析其发展和模式状况;再深入探析其内在发展优势、劣势以及外在发展机遇和威胁;最后,提出互联网+普惠金融融合创新发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时代科技水平的发展对传统金融发展模式和服务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背景下,银行处于金融业的核心,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基于新时代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探讨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各类模式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以及银行自身如何在科技金融时代发展的建议.本文首先概括了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和特征.其次,从银行的资产业务、 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三个传统业务方面入手,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以及对银行的传统盈利模式和能力影响.最后,通过比较互联网金融和银行各自的发展优势,提出银行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雯琳 《现代企业》2020,(2):128-129
随着互联网金融热度的不断增加,为了能够明确界定互联网金融模式,从2012年开始,软交所互联网金融实验室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相关信息的不断研究和深入分析,对相关公司进行相关研究,并认真研究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最终梳理出了第三方支付、P2P网贷、大数据金融、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等六大互联网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本质上是相似的,但由于其自身的技术特点,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具有许多创新之处,货币交易和流通形式都发生了许多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