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研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如何对实际经济产生影响的.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发展和演进起始于1911年IrvingFisher提出的直接机制.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发展和演进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传统的货币数量论时期、凯恩斯的利率传导机制时期、货币主义的货币供给传导机制时期和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时期,并时每个阶段的理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的综述和简要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需求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最富争论的理论之一。本文首先讨论在20世纪初由费雪、马歇尔、庇古等经济学家发展起来的传统货币数量论,之后介绍了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和米尔顿·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最后对西方货币需求理论作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发展与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研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如何对实际经济产生影响的。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发展和演进起始于1911年IrvingFisher提出的直接机制。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发展和演进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传统的货币数量论时期、凯恩斯的利率传导机制时期、货币主义的货币供给传导机制时期和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时期,并对每个阶段的理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正> 目前,西方国家占主流地位的货币理论是当代货币数量论。尽管凯恩斯学派和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主义”及其它货币理论在货币定义、作用和货币政策等问题上存在各种分歧,但不同学派在解释货币与物价及商品流通量的基本关系上,均属货币数量论之大流。对当代货币数量论如何评价?我国理论界直到如今的主流观点是:当代货币数量论无非多几个公式或公式中的自变量,其基本理论与庸俗的旧货币理论一脉相承。因此,马克思对旧货币数量论  相似文献   

5.
新货币经济学一反传统的分析方法,指出在一个自由放任的竞争性市场环境下,货币现有的两大职能将由不同的物质分别承担,货币将会被取消,货币性质将会由此发生很大的改变,这对传统的货币理论提出了挑战.新货币经济学观点的提出使传统的货币数量论不再适用,此外补充了凯恩斯货币理论的不足,同时肯定了弗里德曼定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货币新思维     
西方经济学之货币学说演变繁复,大浪淘沙,基本骨干是三大理论。一是决定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关系的货币数量论,二是决定汇率与物价(货币供应量)之关系的购买力平价理论,三是决定各国利率水平与汇率走势之关系的利率平价理论。三者共同构成当今各国货币政策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龚利平 《特区经济》1990,(3):17-18,54
<正> 创办深圳经济特区以来,特区的货币市场一直流通着人民币、港币和少量外汇券。这种局面给外汇管理、市场管理、企业财务和物价管理带来不少困难。为此,早在1985年即已有发行特区货币的设想。笔者认为,特区货币的发行是一场举足轻重的货币改革,改革的成功与否则取决于诸多因素。从目前深圳经济特区的内外部条件来观察,发行特区货币的前提尚不具备。一、发行特区货币缺乏必要的现实条件发行特区货币,我们会面临两个现实问题:一是发行基金从何处来:二是发行后怎么保持币值的稳定。发行货币当然要有发行基金或曰发行保证金。在西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多种保证金制度。在金本位制时代,发行纸币(银行券)差不多需要一一对应的准备金;在金汇兑本位制阶段,缺乏金准备的国家以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外汇作为发行的保证;即或实行了纸币本位制,西方国家仍持有相当数量的  相似文献   

8.
货币的速度与"弗里德曼悖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陶江 《南开经济研究》2003,(5):24-27,34
弗里德曼的理论缺陷制约了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他的货币理论恢复了货币数量的重要性,遗弃了货币的交易速度,并不是货币数量论的完整表述。他的货币理论的基本命题是货币需求的高度稳定。但他忽视了制度和技术的长期变化会导致货币速度加快,如果没有抵消性因素,货币需求将不会相对稳定。弗里德曼既没有为这一悖论设立补充假设,也无法解释他的经验证据与制度环境的变化之间存在的冲突。弗里德曼研究的货币收入速度,是一个虚拟的非独立变量。经验分析表明:货币的交易速度是比货币的收入速度更真实的、更有价值的宏观经济变量。  相似文献   

9.
古典经济学家把经济体系分离成实体经济与货币经济两个体系,一部分是利用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解释的实体经济体系,另一部分是利用货币数量论解释的货币经济体系,两个体系受各自规律支配,独立运行,货币是中性的,这就构成了古典货币中性理论的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52个国家或地区2000~2016年的季度数据,对货币数量论的适应性展开了更进一步的细化研究。平稳性检验中,将传统的ADF检验与内生两突变点的LM单位根检验相结合,防止因果检验样本的可能遗漏。逐个国家或地区全样本因果检验结果显示,货币供应和货币超发对通货膨胀具有显著影响(10%显著水平)的国家数比重分别为27%和36%,反映货币数量论并非绝对存在而应具备一定的适用条件。通过使用滚动窗口方法,文章进一步验证了货币数量论同一国家或地区在不同时间段的情况,得到了适用性不一致的结论。最后,利用滚动窗口的检验结果,发现货币数量论适用与不适用两类国家或地区,除GDP增速外,通货膨胀水平和货币供应增速均具有显著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自二次大战结束以来,古老的汇率理论有了引人注目的新发展。产生了弹性论、吸收论、政策配合论、货币与资产市场说,证券组合论等新学说。特别是进入70年代浮动汇率以来,汇率问题的探讨一直是国际金融领域中的热点。但是,尽管汇率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各种汇率理论迄今为止仍未能很好地说明与把握现实的汇率运动与趋势。在这样的情形下,深入地考察一下汇率长期运动的历史,将对我们产生很多有益的启示。美元是20世纪最重要的国际货币,对它的汇率运动的深入考察与解剖,对于我们把握汇率运动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降息与货币需求 西方经济学的利率决定论大都着眼于货币供求的分析,认为利率是种价格.其分歧在于什么样的供求关系决定利率.马歇尔的实际利率论强调的是非货币的实际因素,生产率和节约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生产率由边际投资倾向表示,节约用边际储蓄倾向表示,利率的变化则取决于投资量和储蓄量的均衡点.  相似文献   

13.
证券市场和货币需求:一个新货币需求函数的探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推导出一种具有清晰的微观基础,考虑证券市场因素以及有机综合交易、安全和投机等三种动机的新货币需求函数,并分析了四个外生变量的效应和作用机制。在对中国问题的研究中,我们认为证券市场的发展使仍被广泛采用的货币数量论的缺陷日益暴露,我国一些学者已经开始重视对于考虑证券市场因素的货币需求函数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但是在研究的方法论上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设计的新货币需求函数在方法论上有一定的创新。最后,运用我国1995年1季度到2001年4季度的数据对该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实证结果与理论预测具有很高的吻合程度,该货币需求函数能够很好地反映我国的货币需求规律。因此,我们希望本文设计的货币需求函数能够对我国宏观经济体现出应有的理论及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而言,我们的持续加息等货币政策不可能只涉及到货币和物价两个系统,而且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它都会影响到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速度。不可能简单地像很多学者按照“货币中性论”的观点所推出的各种逻辑来演绎。  相似文献   

15.
樊苗江 《开放导报》2003,(12):40-42
外生货币供给假设是主流经济学的货币教条 外生货币供给假设,即由中央银行决定货币供给和利率,是主流经济学货币理论的基石.这是因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是在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凯恩斯在<通论>中采用了外生货币供给的假设.在主流货币理论中,货币供给理论描绘的是基于机械乘数原理的货币供给过程,而主流货币理论之间的差别或争论,主要是货币供应量与收入之间的联系强度与途径、货币政策的效力和传导机制上的不同解释.然而,外生的货币供给却是一个缺乏历史根据的经济学教条.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证“黄金非货币化”问题。第一,从历史的结果看,货币并非必须是黄金或具有商品性;第二、从货币理论史的发展看,“黄金货币论”其实质是“货币金属论”的翻版;第三、运用马克思唯特辩证法原理进行分析后认为,“黄金非货币化”是对马克思货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货币对实物经济活动的影响是否中性,是现代经济学中各个流派争论的焦点之一,西方经济学的不同流派对货币是否中性问题的探讨实质上推动了货币理论的发展,关于这一问题至今仍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在此,我对相关文献中与货币中性有关的知识点做一个综述,同时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货币互换作为一种在西方国家普遍使用的金融衍生工具,在我国目前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它同一般的金融衍生工具一样具有“双刃性”,同时也具有放大功能的杠杆作用。我们应在对货币互换这一金融工具的理性认识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发展我国的货币互换市场。  相似文献   

19.
李静轩 《中国经贸》2009,(16):22-22
一.有关金融与经济的理论争论 1.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关系 对于货币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西方古典经济学家根据萨伊定律提出了货币中性和信用媒介论,该理论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不影响产出、就业等实际的经济变量。后来的一些经济学家如K.Wicksell,虽然认识到了货币在经济增长中具有重大的、实质性的影响,但主要强调的是消除货币对经济的不利影响。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Friedman认为“货币至关重要”只是就短期而言,在长期中货币供给的变化只会引起物价水平的变动,而不会影响实际产出。Joan Robinson也认为金融体系的出现和发展仅仅是对经济增长的被动反应。  相似文献   

20.
刘秀光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2):67-69,94
《美国货币史》论证了货币因素在经济事件中的作用。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重读《美国货币史》,更深刻地感受到"货币重要"。历史上和当前发生的金融危机都证明:金融危机的爆发祸起于货币,而化解金融危机又要求助于货币。金融业的不断变革给金融监管带来了困难,而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要求对金融业的谨慎监管,以避免金融危机对经济社会产生不良影响。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货币重要",但货币管理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