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缺乏中介服务组织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滞后是制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要因素。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严密的土地流转监控体系,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2.
浅析土地流转过程中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分散的家庭土地承包责任制已经很难适应市场需要,土地流转市场问题受到关注和重视。文章以此为出发点,首先分析了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政策宣传不到位、流转程序尚不规范、流转机构不健全、失地农民保障等问题;第二部分总结通过加大土地流转政策宣传,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培育土地流转服务中介组织,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方法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制定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农村的所有问题当中,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非常突出的问题,它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我国至今还未曾建立起有效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为此,应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合理的保障基金支撑体系;完善社会保障的法律体系;修改《土地法》,切实保护好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流转后土地保障功能如何存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南洁 《乡镇经济》2008,24(3):28-31
土地保障是农村传统的保障方式,长期以来,在农村社会保障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保障功能持续弱化。由于缺乏正规社会保障,失地农民、农民工及农业劳动者社会保障形势严峻。但是目前我国农村还不具备建立全面社会保障的现实基础,农民社会保障还不能完全脱离土地保障,土地保障仍然是中国转型期发展和稳定的需要。因此,文章将土地流转与土地保障功能存续联合构架,针对失地农民、农民工和农村务农人口三大群体,通过土地流转补偿方式的设计实现土地保障功能的存续。  相似文献   

5.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新思路——论土地保障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洁 《开发研究》2004,(4):49-50
现阶段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是以土地为核心的保障。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土地保障与土地经营规模和农业经济效率的矛盾 ,结合实践 ,主张农民可让出一部分承包经营的土地 ,获得一定数量的经济补偿 ,并以其经济补偿参加社会保险 ;并且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形式 ,从而建立新型土地保障制度 ,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从社会保障制度看,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主要为土地保障功能的存在和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为此,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变土地就是农民保障局面,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拉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春 《改革与战略》2011,27(1):101-103
文章认为,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干部不尊重农民意愿、过多干预损害农民利益、土地流转程序简便但流转手续不规范等问题。推进和加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必须:明确土地权利,形成多样化的土地流转形式;大力培育发展农村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机构;明确乡镇政府职能,搞好服务;完善保障,弱化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多渠道、多途径输转农村劳动力,减轻土地压力。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制度与农村社会保障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拟合性。农村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使得我们更加依赖原有土地制度所提供的保障。现有土地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农业增产和农民的增收,使得农村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缺乏一定的物质和经济基础。建立农村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完善农地流转机制的必要条件,两项制度的改革应当同时推进、配套进行,农村社会保障的改革应适当先于土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9.
现代农业园区土地流转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园区土地流转可以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土地利用率。土地流转应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稳定、分权、放活原则和集中、规模、增效原则,通过组建土地流转中心,连接农户、专业合作社和入园企业,公平合理地分配土地流转利益。同时要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管理服务,解决好土地流转纠纷,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农业发展效益进行了实证分析,对陕西省土地流转与农业发展效益的典型案例作了剖析,提出了政策建议.应提供土地流转价格指导,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价格市场;培育农村市场主体,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健全风险化解机制;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切实提升生态效益水平;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健全农村土地中介组织;鼓励土地流转体制机制创新,全方位提升农业发展效益.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村社会保障是紧密关联的。当前,由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难以满足农民工的现实诉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尚未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仍在探索试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举步维艰等,导致土地流转不畅。文章指出,大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适合现代农村特点和发展要求的社会保障新模式,对顺利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王恒 《改革与开放》2016,(14):22-23
土地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农民最后的生存保障,而且也是维系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源泉.土地进行流转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良好有序的土地流转有利于土地集约利用,有利于发展高效农业,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我国农村的土地流转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中既有一般性的影响因素,诸如农民的流转意愿的大小、社保体系的完善程度、家庭特征、农业生产服务体系的成熟程度等,又包括了由于我国社会主义性质产生的一些特殊因素,如土地所有制度、不完全市场化、土地减轻货币化压力手段的有效性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各种影响因素.只有充分了解影响土地流转的因素,才能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科学有序展开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始终制约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和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因此,只有建立和完善起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才能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属于生态脆弱型、生存环境恶劣、生存条件待改善型深度贫困地区,加快该地区农户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实地调研发现,地理环境险要、土地碎片化、农民主体地位缺失、地方基层政府职责不到位等因素阻碍了土地流转,提出解决土地碎片化、明确农户的主体地位、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的监督管理机制、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等土地流转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2015年CHARLS数据对农村居民养老保障对土地流转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农户养老保障水平的提高,其对土地养老保障功能的替代效果越明显,农户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也就越低,因此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及土地流转率也会随之提高。同时,研究发现农业固定资产价值越高对土地流转的抑制越强,农业固定资产价值高表明农户从事农业的沉没成本高,因此不愿意流转出土地。相对于东、西部地区土地流转具有显著差异,原因在于东部地区城镇化进度快、非农就业机会更多,因此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更倾向于流转土地。基于以上结论,文章提出建议: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升农村居民养老保障水平是促进土地流转的有效途径,同时加大农业固定资产补贴力度、加快发展西部地区二三产业创造更多非农就业机会也会为促进土地流创造有例条件。  相似文献   

16.
土地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基础,农村土地的有效流转大大推动了农村经济快速有效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尽快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建立起失地农民权益保障体制。本文拟从农村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农民再就业促进制度、农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3个层面来构建农村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17.
构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运行机制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土地流转市场化运作具备了充分的政策法律依据和成熟的现实条件,但也存在着土地流转主体被虚化、流转的外部环境不完善及内生动力不足等因素的制约。构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运行机制,必须进一步明确土地流转的市场主体、转变政府职能、培育中介组织、构建流转平台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8.
刘爱莲  彭恩胜  倪文荣 《特区经济》2009,242(3):170-172
农村土地规范有序地流转,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推进城市化进程。然而,政府"角色"错位、农村土地流转法缺乏、中介组织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滞后等因素制约了农村土地的有序流转。为此,必须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建立土地流转法,完善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健全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19.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呈现出在纯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小、增长缓慢、城乡差距较大且有扩大、不同地区结构差异明显等特征。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财产,但在现有土地制度的制约下并没有盘活。为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应从明确农民土地财产权、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盘活农村宅基地和房屋财产、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改革征地制度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同时,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强化产业发展支撑、修订相关配套法律法规,这是增加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政府通过农地和户籍等制度对农户的种种限制,产生了一系列深远的影响。我们必须促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中小城市建设,实行既有利国家对土地资源的宏观管理,又赋予农户对土地具有完整产权的土地国有农户永佃制,真正保障农户对土地的处置权和收益权,同时要加大对农村的支出,以社会保障体系来替代土地的保障功能,促进土地流转和企业化经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