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爽 《理论观察》2011,(5):172-173
在高科技网络时代,信息高度透明,任何一个重大的能够引起公众兴趣的新闻事件,瞬间传遍全球。某个媒体想独占新闻资源。做独家报道越来越难了。与此同时,社会资源的共享性不断提高。不同媒体报道同一事实的“同源新闻”越来越多,由此引发的新闻同质化现象非常普遍。在同一个城市里由于新闻供应渠道相同.常常会出现多家媒体传播同一事件或事实的现象.不仅重大新闻互相“撞车”,连一条小小的社会新闻也互相炒“冷饭”,你有我有,大家都有,真可谓“一家持酒樽,全村闻酒香”,传媒日渐失去了个性化特色。  相似文献   

2.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新闻在新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南方周末》适时推出了“绿色”版块,报道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资源能源利用等方面的内容。本文通过对环境新闻的概念考察,分别用科技、经济的报道视角,和工业文化角度论述在报道中体现出的“生态中心主义”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相似文献   

3.
关于新闻资源配置方法的选择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伟  张崇 《理论观察》2000,(1):82-83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新闻资源的配置是单一的,指令性的。而在市场上,新闻资源的配置既要坚持党性原则,又要考虑“市场”受众的需要,并努力实现二者的统一。本文本文具体论了不同历史条件下,新闻资源配置方法的选择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王巧灵 《发展》2008,(11):121-121
如果说新闻作品是信息传播中的“易碎品”,那么图书相对而言就应当是“耐用品”了。然而,随着新闻策划的不断介入,“易碎品”与“耐用品”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借助新闻策划,“易碎品”完全可以锻造成畅销的“耐用品”。在新闻媒介无孔不入、新闻报道无处不在的今天,关注新闻报道策划,有助于发现读者的阅读需求,拓宽图书选题策划的思路。本文从新闻报道出发,探讨了新闻策划对图书出版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广播新闻已经从理念到实践发生了许多变化,可听性做得比较充分了,但是仍然未能达到“必听性”程度。本文认为:对新闻播报手段上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凸现了广播新闻专业化内核——在充分理解“新闻传播”本质和“广播媒介”本质的基础上.只有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才能有力地提升广播新闻的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6.
岳磊 《魅力中国》2011,(20):2-2
引领舆论先声,同应时代命题,这是新闻巅传工作赋予的神圣使命。在新闻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必须着力提高新闻舆论引导能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把握舆论的正确导向,就要充分整合各类新闻资源,按照“大宣传,大循环”的要求,形成合力、扩大覆盖,提高整体宣传效果,实现新闻宣传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新闻传播事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要使现代新闻传媒更好地恪尽职守和促进社会的发展,迫切要求新闻从业人员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切实当好党和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文章主要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危害和成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王志涛 《魅力中国》2013,(10):324-324
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西方称之为“新闻鼻”“新闻眼”。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识别能力,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的综合表现,其核心就是政治敏感。新闻敏感看似偶然得之,其实是记者在具体工作中长期积累、处处留心的结果,它不会与生俱来,而只能在不断的新闻实践中培养练就。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的广播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面向新世纪,新闻的内涵与外延也发生了变化。原有新闻的内涵“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陆定一语,普遍的说法)被新的内涵所代替,即“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或正在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的外延也在不断地扩大,在原有的国内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体育新闻等基础上,又增添了时政新闻、农业新闻、工业新闻、教育新闻、军事新闻、交通新闻、文化新闻等。作为三大传播媒体(也可以称为四大传播媒体,即新增加的因特网)之一的广播,也必然显露出新的发展态势,尤其…  相似文献   

10.
谈如何提高新闻播音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播音员要提高新闻播音质量,应从“播清楚”和”新鲜感”两方面下功夫。“播清楚”是对播音员的基本要求,播出“新鲜感”是进一步的要求.也就是说新闻播音的新鲜感建立在条理清晰的基础上,说清楚正是为了体现新鲜感创造条件。二者互为条件,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1.
曹萍 《魅力中国》2011,(6):158-158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从纷繁复杂的新闻事实中发现新闻的一种能力,也是衡量新闻工作者是否称职或优秀的重要标志。在一些著述中,有人又把它称做“新闻嗅觉”、“新闻鼻”、“新闻跟”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新闻信息和新闻事实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而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渠道的诞生,越来越多的新闻信息也逐渐的趋于俗套,很多的信息只是从网络上抄袭下来,甚至出现了许多离经叛道的假新闻,从而不断的使受众的价值观产生错误的导向。本文从新闻采写过程中具体的对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进行了探究,从新闻的内容、时效性以及闪光点出发,从而不断的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将新闻事业真正的做到为党和人民服务,从而不断的加强新闻在人民生活当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卢秀芳 《魅力中国》2014,(11):265-265
地方网络媒体是指省级及其以下新闻单位设立的新闻网站,在全国性的新闻竞争中存在新闻资源不足、技术发展滞后等不足,地方网络媒体应该不断传递本土正能量、强化网媒公信力、增强话语引导力,抢抓4G新的发展机遇并构造全媒体之路,才能避免竞争中被弱化、边缘化。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新闻信息和新闻事实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而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渠道的诞生,越来越多的新闻信息也逐渐的趋于俗套,很多的信息只是从网络上抄袭下来,甚至出现了许多离经叛道的假新闻,从而不断的使受众的价值观产生错误的导向。本文从新闻采写过程中具体的对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进行了探究,从新闻的内容、时效性以及闪光点出发,从而不断的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将新闻事业真正的做到为党和人民服务,从而不断的加强新闻在人民生活当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静 《发展》2009,(7):76-76
策划新闻,用百姓的话说就是制造新闻,不同的是策划新闻在制造出一件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之后,要通过精心安排、组织宣传出去,使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策划新闻重在对还未产生的“新闻事件”的主观预想,但同时要表明的是,“新闻事件”必须是潜在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否则就是捏造事实、制造假新闻。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们的一些新闻媒介时间观念差,致使新闻不新的问题比较严重,用“最近”、“不久前”、“前些日子”等弹性很大的字眼做要素的“新闻”比比皆是,这不仅为新闻事业激烈的竞争趋势所不容,也与广大受众要求鲜活信息的呼声背道而驰。对于这种慢新闻,业内的权威人士和有关著述已探究过其迟缓的原因。大的方面可以归结为:首先是记者编辑观念陈旧、素质差,传统计划经济时代养成的惰性所致;其次是新闻机构的管理体制不尽合理,一篇新闻稿件常常要过五关、斩六将,环节太多,审批繁琐,活鱼也被闷成死鱼;再有就是我们目前许多新闻单位的通讯、交…  相似文献   

17.
新闻资源是新闻媒介所拥有的新闻信息渠道及其产品,包括新闻提供者,新闻合作者,新闻线索,新闻稿件,新闻资料等。信息资源实际是依托环境资源而派生的,新闻环境资源为新闻媒介提供了可供报道的客体.也预备了乐于为媒介提供线索和稿件的新闻爱好者,以及从事与新闻相关的宣传工作人员。对新闻信息资源的占有率决定了媒介新闻传播的数量和质量。走基层中记者的新闻资源开拓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8.
高峰 《西部大开发》2010,(5):156-156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样的事件,不同的媒体发出不一样的新闻,新闻价值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记者的发现。如何提高新闻的发现能力?可以从新闻的五个要素着手。这五个要素分别是重要性、扩展性、连续性、贴近性和趣味性。二起新闻事件通过在这五个方面的深入考量挖掘,定能产生许多新的“不同”发现。  相似文献   

19.
王飞 《魅力中国》2013,(6):56-56
“公民新闻”,也称参与式新闻,开放式新闻,草根新闻。指的是公民在搜集,报道,分析和传播新闻信息的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也有学者将其翻译为“市民新闻”,并给出这样的定义:市民新闻是指市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和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和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或者把它称之为“来自业余新闻工作者的第一手新闻报道”。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新闻”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由美国纽约大学新闻系主任杰依.罗森教授最早提出,并在他的倡导与推动下,于20世纪90年代形成一场波及全美,影响世界的运动。  相似文献   

20.
周正 《理论观察》2012,(6):114-115
体育新闻存在着题材同质化、表达模式化等问题,缺少对新闻资源的挖掘、整合和优化配置。把握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专业性与通俗性"等方面的关系,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力戒见事不见人、见人不见心,破除雷同僵化的叙事模式,是不断提高报道质量,实现有效传播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