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年初,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这与2003年宁波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的目标要求不谋而合。从这个意义上说,自2003年宁波就开展了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吕梁市从2003年就率先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后,吕梁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方向、目标和思路,目前初步培养出一批典型示范村,总结出一些不同类型的发展模式。最近,我们组成专题调研组,有针对性地对吕梁市不同类型的5个县(市)、8个乡镇、12个村、34个农户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发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科学规划、典型示范、完善机制,形成各方面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才能顺利实现新农村建设由点向面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3.
浅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磊 《乡镇经济》2006,(6):18-20
本文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开阐述,阐明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新农村建设的新特点,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全局出发,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广东省委、广州市委结合本地实际也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在我国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科学总结建国以来农村建设的基本经验基础上,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在农村建设理念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它的推进实施,必将对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杨燕 《发展》2010,(6):76-7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举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这五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含义。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6.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央在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如何从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深的层次推进宁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宁渡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围绕国外经验、国内动态、发展趋势、宁渡探索等四个方面组织了专题研究。本刊在此择要刊发其中一些研究成果。[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马生珍 《发展》2007,(9):47-48
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推进农村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必然选择,抓住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抓住了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关键,抓住了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按照构建“和谐崆峒、小康崆峒”的发展目标,结合甘肃省平凉市西郊经济开发区实际,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做好以下五条。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2006年“两会”最主要的议题之一提出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建设新农村的热潮。相关专家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诸多有意义的政策性建议。本文根据对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分析.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且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主要任务之一。这样郑重地强调新农村建设,把新农村建设问题提升到这样的高度,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任务的确定,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战略性推进,也为包括先进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0.
张龙 《重庆经济》2006,(3):32-3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使广大农民感到无比欣慰,非常拥护。它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必将极大推动农村经济的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和农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为了了解广大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期望和要求,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近期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问题在万州区、巴南区、合川市、綦江县等区县对基层群众开展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乡风文明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在当前加快建设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必须深刻把握乡风文明建设的新要求,把培育文明乡风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相似文献   

12.
《唐山经济》2006,(9):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从我市来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推进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和谐唐山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治本之策,也是解决当前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之举。全市各级各部门、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自觉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实现更快更好发展、构建和谐唐山两大历史任务的战略举措,作为落实执政为民要求、造福广大农民群众的实际行动,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抓住机遇,扎实工作,积极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在全市形成工业与农业相互促进、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如何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巩固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党的先进性建设推动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必须认真探索和实践的一个重大课题。当前,我们要紧紧围绕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结合余姚实际,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破难点、解难题,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走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的前列。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回顾历史,新中国成立至今已50多年了,2008年又是改革开放30周年.为此,文章在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背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新农村建设与经济法的关系、新农村建设在经济法的调整下的前景进行了全面综合地分析.展望未来,在经济法的有效调整和积极配合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景一片曙光.  相似文献   

15.
蒋勇 《当代陕西》2006,(8):45-4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仅惠及亿万农民,而且也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如何贯彻中央的这一战略决策,就我们宁条梁镇而言,核心是要如何抓住这项工作的切入点和关键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建设。  相似文献   

16.
<正>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是党中央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包含的科学内涵,对于在实践中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一、从目标上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乃至更长时间我国农村发展的总目标、总思路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而且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高度,统一思想,科学规划,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力争到2010年,基本形成与宁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8.
《浙江工商》2006,(5):4-4
4月26日下午,省工商联在宁波奉化召开全省市级工商联会长和党组书记会议,研究部署工商联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服务工作,讨论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关于开展“组织引导民营企业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会长徐冠巨,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徐建华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工商联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会长汤为平主持会议并讲话,奉化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周涛代表市委、市政府在会上作了题为《实施经济顾问举措,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经验交流,省工商联副会长郑明治、邓国安、陈豹年,助理巡视员、秘书长李任治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9.
谭世杰  杨得芳 《发展》2007,(6):114-1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加快农村发展,创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充分发挥银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需要从更新服务理念、提高履职能力、提升服务水准、创新服务途径四方面加以努力,以适应基层银行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新要求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中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也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中以人为本、解决人民生活问题的根本目的,对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领导力度和工作力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把握其长期性和阶段性。从实践工作中体会到,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