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化是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国内的学者通过研究却普遍认为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水平。目前中国国家公布的城市化水平异乎寻常的低于经济发展水平及工业化程度,通过工业化、城市化相对统一、同步发展的本质看,同样可以发现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现象。实证的研究也给出了中国城市化水平低于工业化水平的现实。可见,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已成为事实。  相似文献   

2.
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协调推进的逻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永国 《技术经济》2005,24(9):12-15
工业化与城市化运动的辩证逻辑表明,工业化是内容,城市化是形式,工业化的特点决定了城市化的形态;工业化与城市化运动的现实经验表明:二者的协调推进并不是指二者同比例、等速度的发展,而是有一范围。在我国,既然作为内容的工业化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演进,那么作为形式的城市化也应向新型城市化发展;同时,作为形式的城市化对作为内容的新型工业化有反作用。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一般理论,西方详细分析了河南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现状,指出当前河南省工业化、城市化所处的发展阶段与特点、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以及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等。在此基础上,西方进一步提出了加速河南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4.
郑宇  刘彦随 《经济地理》2007,27(5):805-810
文章以沿海城市——无锡为例,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和统计数据,分析了工业化、城市化不同阶段上,驱动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阶段变化,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驱动因素及其对土地转换的影响程度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就案例区域而言,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前期,需求和产业成长是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投资、城市化和农村工业化。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期阶段,需求、产业成长、城市化是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农村工业化、经济国际化、比较利益和投资。需求和产业成长一直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影响耕地转换主要的、一般的因素。而城市化则是工业化中期和城市化中期影响耕地转换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互动关系发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回顾国外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新型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并提出了在新型工业化条件下,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江西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化、城市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过程,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差异上。江西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比较落后,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良性互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成为江西新时期发展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基于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推进的新型城市化发展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永国 《生产力研究》2006,(7):141-142,167
世界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推进的历史逻辑表明,工业化是内容,城市化是形式,工业化的不同发展特点决定了城市化的不同形态,现实经验进一步表明,二者的协调推进并不是指二者同比例、等速度的发展,而是在不同的工业化阶段,二者有一合理的协调系数。既然作为内容的工业化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演进,那么作为形式的城市化也应向新型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肖卫 《经济前沿》2010,(3):33-40
基于分工演进和交易效率构建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模型,并运用中国改革30年的经验检验理论分析的结论,本文认为:交易效率与专业化水平提高推进了工业化、城市化,城市化和工业化倾向的发展战略导致二元经济结构形成,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优先发展工业、劳动力流动限制等工业化、城市化倾向的政治因素在推动工业化、城市化的同时,导致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结构转换的角度总结了发展经济学家们关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公共财政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一般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分析了工业化与城市化引致的公共产品需求的增加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对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得出公共财政促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公共产品、支持结构转换以及调节国家与农民的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十一五”期间,河北省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速城市化进程”及“工业化和城市化并举”发展。从世界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运动的逻辑看,工业化是内容,城市化是形式,内容(工业化)决定形式(城市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人口集聚作为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的引擎已经获得普遍的认可,但是不同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否有利于人口集聚却值得商榷。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长春市城市化、工业化与人口集聚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长春市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人口集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长春市的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长春市现阶段的工业化发展不利于就业水平的提高,会阻滞人口集聚;人口结构问题和“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口集聚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走内涵型城市化之路,以及实现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是密切相关的。目前中国城市化长期滞后于工业化的局面正在改变;信息化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新动力;市场化在中国城市化健康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国际化日益成为中国城市化必须面对的选择。"五化"语境中的中国城市化就是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过程中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92-201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收入、工业化和城市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能源强度、收入、工业化与城市化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收入对能源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工业化、城市化对能源强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业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效应大于收入与城市化,只有收入增长到能抵消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影响时,三者的联合效应才会使能源强度降低.从政策角度看,降低能源强度,不能仅依靠提高收入的经济政策,而重点在提升工业化、城市化的内在质量,推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简要回顾巴西土地制度及城市化历史演进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巴西如何处理土地制度与工业化、城市化的关系及由此带来的后果。研究发现,巴西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长期采取扶工抑农政策,结果造成工农发展失衡,城市化畸形发展等一系列严重社会问题。巴西的经验教训,对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的中国如何正确处理土地制度与工业化、城市化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工业化、城市化与环境污染相关文献的回顾、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环境问题的国际经验比较、国内区域经验比较和城市经验比较,总结了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环境问题。研究发现,我国各地区由于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的不同步,面临的环境问题也不尽相同。现阶段以工业化发展为主的地区,其环境问题主要是大气污染;以城市化发展为主的地区,其显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潜在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水污染。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对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这种分析与学术界以往的三种主要观点有较大的不同;其次特别强调不同阶段的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作用存在着差异,不同时期的城市化对工业化的影响也不同;最后分析了在我国不均衡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背景下,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本推动力,新型工业化作为与发达国家走过的工业化以及中国过去的工业化所不同的工业化道路,不仅扩充了工业化的内容,而且重视工业化过程中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还把环境保护作为工业化的目标之一。因此,新型工业化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而且有利于提高城市化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工业化、城市化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秋成 《经济地理》2005,25(3):329-332
辽宁的重工业对其城市发展和城市化发挥了积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但1970年代后期以来,辽宁工业化率特别是重工业比重随经济体制转轨和国企改革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相反,人口城市化率则在经历了1960、1970年代的下降后重现生机,持续上升,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由同向变动逆转为异向变动。文章通过对辽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考究,探讨了其工业化、非农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辽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本文对工业化和城市化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进行研究,结合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与农民收入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湖南的实际数据作出了模型,最后就如何推进湖南工业化和城市化提高农民收入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交易效率引入工业化、城市化的一般均衡模型,推导出交易效率与工业化和城市化关系的基本理论预言,并运用因素分析计量方法提取出代表中国1997至2002年的交易效率指数,检验这一理论设想在中国的适用性。结果显示,交易效率的改进为工业化、城市化提供了好的支撑,但工业化对城市化的贡献却不显著,这意味着中国的工业化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政府推动型的,而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则更多地表现为市场推动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