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赶大集     
王欣 《走向世界》2012,(2):14-17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传统的节日,农历正月初—被中国人视为新一年的开始.为了过年,人们早早就准备吃的、穿的、喝的、用的,—般从上一年的腊月二十三就开始,—直会忙到除夕夜.为过年而准备食品、衣服,要祭祖、要拜神,要贴对联,要准备鞭炮等等则被称为"忙年". 对于很多青岛人来说,如果进了"腊月门",还没时间去一趟李村大集,那就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忙年.李村大集在多数人眼里,不仅仅是一个热火朝天的热闹集市,它像年味不减的活影棚,上演着人们对"年"的浓浓情结.  相似文献   

2.
“过了腊八就是年”“不出正月都是年”,可见,过年还真不是三五日就一蹴而就的,这一两个月的时间里有一系列琐事要做。老话说;“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过年是水磨工夫活。不过,过年的热闹、喜庆也从这份“功夫活”里面慢慢打磨出来。放鞭炮一进腊月,空气里便漂浮着淡淡的鞭炮味,所谓的“年味儿”最开始应该是从鞭炮里弥漫出来的吧。过了腊八,大大小小的鞭炮摊陆续摆上街头:千头鞭、大雷子、飞天响、筒花、  相似文献   

3.
重庆人过年大多从农历"腊月"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从杀年猪"团年"到元宵节"偷青",从"铜梁舞龙灯"到"秀山跳花灯",重庆人的年过得多姿多彩,有滋有味。本期记者带你走遍巴山蜀水,领略一下巴渝儿女过年的喜庆。  相似文献   

4.
吴倩 《走向世界》2012,(1):14-18
从年前的洒扫庭院、置办年货开始,到小年送灶王、除夕贴对联,正月初一之后亲友相互走访拜年……一直以来,老百姓总是习惯于围绕众多的年俗和礼仪而"忙"年。如今,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人们过节观念的改变,老百姓的年正在由"忙"变得更"休闲"。  相似文献   

5.
重庆人过年大多从农历“腊月”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从杀年猪“团年”到元宵节“偷青”,从“铜粱舞龙灯”到“秀山跳花灯”,重庆人的年过得多姿多彩,有滋有味。本期记者带你走遍巴山蜀水,领略一下巴渝儿女过年的喜庆。  相似文献   

6.
逛庙会     
毓璜顶是烟台市区的制高点,那里有一座屹立了600多年的玉皇庙,据说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因而形成了庙会有句儿歌:"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说的是,进了腊月门,大人"忙年",做好吃的,贪嘴的孩子"盼年"即可以一饱口福。其实,烟台的孩子盼年,主要不是图吃,而是图玩。因为腊月里"爬锅头"(烟台俚语:指在大人们制作年货时,在灶间缠着要尝鲜。)个个都成了"饱肚儿",大人怕油烹着他们,往往支开,承诺的就是:"别在这儿添乱!听话,正月里带你去毓璜顶玩儿。"  相似文献   

7.
春节是中国人的大日子。这些年时髦的人们喜欢过洋节,中国传统的节日反而都给忘得差不多了。但是,不过年的中国人,还不多见。过年,不是只过一天,一过就是半个月,正月里从初一到十五,都是过年。有的地方兴致高的,整个正月都算是过年,吃喝玩乐整30天。  相似文献   

8.
春节是中国人的大日子。这些年时髦的人们喜欢过洋节,中国传统的节日反而都给忘得差不多了。但是,不过年的中国人,还不多见。过年,不是只过一天,一过就是半个月,正月里从初一到十五,都是过年。有的地方兴致高的,整个正月都算是过年,吃喝玩乐整30天。  相似文献   

9.
过大年     
对于尊崇中国传统的人来说,春节是一个最热闹隆重的节日。人们祭祀神灵、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喜接福、走亲访友,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共同迎接新一个春天的到来。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延续至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山东既是缘起有年头岁尾祭神祭祖习俗商文化的重点影响地区之一,又有齐鲁文化交汇融合,过年传统习俗保留得相对  相似文献   

10.
春节是什么?春节是中华民族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节日,是老百姓对来年幸福生活的期盼,是在外游子归来团圆的锚地。一进腊月,浓浓的年味就开始在齐鲁大地聚集和弥漫,从胶东的渔家到鲁西南的小山村,家家户户都在忙年,都要过出最富地方特色的一个“年”!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中国人来讲,难以改掉的"习惯"有很多,在农历新年到来的团圆之夜,吃饺子、放鞭炮、分发压岁钱都位列其中.过年对于国人来说是大事,含糊不得,这种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风俗习惯渗透到每个国人的血液,世代相传.在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电视的普及和发展,由中央电视台打造出来并诞生在文艺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一一春节联欢晚会正式走进人们的除夕之夜,作为一道独具特色的"精神大餐",在接下来20多年的时间里始终伴随着亿万国人,随之,除夕夜的风俗习惯就变成:吃饺子、看春晚.  相似文献   

12.
年饭是什么     
裴知强 《中国报道》2009,(2):109-109
过年是一个冗长的节目,高潮就是吃年饭。天南地北,年饭怎么吃,这确实是个问题。 在海南,刚进入农历腊月,各大酒楼就挂出了年饭广告。年饭的门槛调得很高。少则千元,多则万元,看看菜谱,都是一些不着边际的吉祥词。不管什么样的酒楼,除夕夜总是爆满。我的一位朋友在距过年还有20天的时候,终于在一家平常的酒楼订到了一桌年饭的席位,酒楼告诉他,时间是除夕那天的下午4点到6点。据悉,好一点儿的酒楼一张桌子在除夕那天至少可以卖3次。  相似文献   

13.
壮乡做客     
今年春节,应同事的邀请,去他老家——广西西南部一个叫崇左的小县城过年。出发之际,淮海大地正飘着鹅毛大雪,到了崇左,却已是春暖花开了。 壮族人真的是很纯朴、热情、好客。那些天我跟着潇云挨家串户地跑,享受亲朋好友的盛情款待,体验着贵宾的感觉。 壮族人过春节特别地隆重,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到正月十五为止,大部分人都放下手中活计,尽情地享  相似文献   

14.
邱慧 《中国报道》2023,(2):22-24
<正>庆贺新年的方式越来越多样,过年的习俗和方式可能和过去有些不一样,但年味儿一直没有变。提起春节,65岁的王玉总要谈论起饺子。无论是在辽宁西部小城生活的那55年,还是在温润海南生活的这10年里,每逢春节,家里餐桌上总少不了饺子。用她的话来说,全家人团聚,围桌吃饺子是整个春节最重要的仪式。在王玉此前生活的辽宁,“年味儿”从腊月里就开始,大多与面食有关。按照惯例,各家会在腊月初蒸上豆包,到了腊月二十八、二十九,则开始发面蒸馒头,以此在农历新年来临之前图个好彩头。尽管生活的区域从中国的北部转到了南部,但蒸馒头、包饺子始终是王玉不变的春节“传统项目”。  相似文献   

15.
东北过大年     
在东北传统民间风俗中,年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这期间的年俗活动千般花样,万种风情,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内容:一是祈年谢神;二是拜年、请酒、社交、串亲;三是守岁、游戏;四是宴饮、歇工、禁忌等。“腊月二十三,敬神祭灶天”。灶王  相似文献   

16.
萧木 《走向世界》2013,(9X):28-29
<正>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挂花灯,耍狮子舞大龙,圆圆的汤圆碗里盛,你一口我一口,甜美的生活好心情……正月十五闹元宵、看花灯是过年正月最热闹的传统佳节。这个节日也是烟台闹大年的高潮。放灯,是古往今来元宵节的最大特征。每每这一天,年味十足的烟台城乡不论是繁华的城镇还是偏僻的农家渔村,到处都张灯结彩、喜气  相似文献   

17.
吃年饭     
儿时盼过年,美食无疑是最大的诱惑。平日里粗茶淡饭,忙活了一年的庄稼人,终于要在过年这几天犒劳犒劳自己了。进了腊月门,杀鸡宰猪、蒸煮烹炸,各种美食接踵而至。时至今日,有些美食还在延续,有些美食则发生了嬗变、流年似水,记忆犹存。  相似文献   

18.
英珍  吕玲珑 《中国西部》2007,(11):42-49
过年,从十三开始 在新龙,过年有“十三”和“春节”两个节庆日,除生活在县城的老百姓过“春节”外,其余地方的老百姓则过“十三”。虽然都是以十三号为年节日,但因计算的月份不同,新龙各区乡“过十三”的月份并不一致,有的是十一月过十三,有的是十二月,还有的是三月。  相似文献   

19.
过年喽!     
《民营视界》2008,(1):82-85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0.
李浩 《走向世界》2010,(4):28-33
春节是中国传统社会里第一大节日,在过去被称作大年或年节。年节是一个时间过程,一般是从腊月二十三灶王爷升天揭开序幕的。从这天起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一段时间,包含着旧年岁末与新年年初这两个前后衔接的时间段落。“过大年”是中国人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积聚了一年的情感与期待在春节的神圣时空中集中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