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 ,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宏伟目标。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必须突出抓好发展县域经济这个重点。  相似文献   

2.
王爱民 《经济师》2007,(7):230-231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失地农民问题,这直接关系到科学发展观在农村的树立和落实,直接关系到现代农业的成败,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实现失地农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导向作用。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的生态文明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它主要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三个方面的内涵。在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县域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生态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4.
黎斌 《经济导刊》2009,(9):58-59
党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为中国各经济区域进行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从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个新的历史跨越、新的伟人实践,也是一项更加艰巨、更加宏伟的系统工程。对于正在面临战略转型期的西部省份来说,要想尽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超出常规的进行跨越式发展,而这种发展又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前提指导。  相似文献   

5.
关于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党的十六大提出,在21世纪头二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且把县域经济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必须着力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调整产业结构,必须面向经济现代化,建设现代农业、发展新型工业、培育现代服务业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要立足于建设现代农  相似文献   

6.
彭艺 《技术经济》2003,22(11):1-2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分体现了当代最先进的科技发展观邓小平指出的“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的科技发展战略思想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思想 ,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和生产力理论的创造性发展。中国科技发展的思路 ,将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时俱进的要求做出必要的调整 ,确立新的科技发展理念 ,必须把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置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 ,这正符合当代经济、科技发展规律的要求。这是一个涉及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课题 ,在这里作些理论思考 :首先 ,要深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认识 ,树立新的科技发展理念。全面…  相似文献   

7.
李石保 《广东经济》2003,(12):37-40
实现工业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省委九届二次全会提出,要促进山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走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的路子,而"三化"的核心是工业化,因为农业产业化必须以工业化为基础,城镇化必须以工业化为依托,才能有效地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况宁欣 《当代经济》2016,(3):106-107
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在2020年让八千万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到2020年我们要建成的小康社会,必须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方面发展的和谐社会.虽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脱贫是困难的,但是在党中央和习总书记的领导下,我们一定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党的十七大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的新要求。这为我们山区县加快经济发展,全面实现宽裕型小康社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铺设了坦途。新兴县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毗邻珠江三角洲,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县上下形成了一心一意思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发展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根据十七大的新要求,国家统计局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再一次做出修正,从而形成了目前较为客观、科学和权威的衡量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其中,失业率指标是关键性指标。要想如期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必须进行失业治理。  相似文献   

11.
财经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财经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财经职业道德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财经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坚持诚信服务的道德建设目标,提高“以人为本”的财经服务意识,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养老保障:从“家庭”到“社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二元经济结构条件下,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长期向城镇居民倾斜,作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核心内容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不健全,给我国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农村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阶段,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从农民养老保障的客观需求出发,顺应我国农村的养老方式向社会化方向转变的必然趋势,致力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城乡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是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本文以河北省11个设区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城乡经济发展协调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对河北省城乡发展协调度进行了评价测度。并提出了提高城乡经济发展协调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保持同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的需要.目前,中部地区经济"塌陷",通过分析发现,这与中部地区缺乏合适区域政策、产业结构不合理及趋同、城市群的发展滞后等因素有关.因此,中部地区应确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意识,积极引导产业集群和城市群的形成,进而促使该地区经济崛起.  相似文献   

15.
张志蓬 《生产力研究》2007,2(14):5-6,18
经济学与哲学是社会科学的两大基础学科。长期以来,在我们的经济学研究和哲学研究中,存在着一种经济学家拒斥哲学、哲学家漠视经济学的倾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客观上需要宏扬经济学的哲学传统,强化哲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缔结经济学与哲学之间的联盟,以使哲学走出"困境",经济学实现真正繁荣,从而更好地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性和艰巨性,有必要作进一步深刻认识。一些地方,一些行业不可不顾条件轻率地提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要用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公有制经济是小康社会的主要经济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都是为着使社会主义能够持续发展。因此,对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应有足够认识和研究,为可持续的社会主义打下牢靠基础。  相似文献   

17.
我国加入WTO以后,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国际市场的冲击.黑龙江省不仅是一个农业大省,而且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畜牧业和林业生产基地,要想在国际大环境中得以立足,就必须依托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以优质化、多样化和名牌化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开发扶持和开拓外部市场,走外向型农业的路子.外向型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实现外向型农业仍需一个很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当地实际出发,针对外向型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不同地区的特点,总结经验,寻求对策,以便更好地发展外向型农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资源环境对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约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了长江三角洲资源短缺、环境变差引发的诸多矛盾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约束,提出科学发展观与循环经济是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为此,必须解放思想,树立循环经济的观念,走出有区域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梅宗奇 《生产力研究》2004,3(7):11-12,31
邓小平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贡献 ,在于明确指出中国的发展必须实施“三步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稳定是其根本前提 ,改革为其奠定基础 ,科技和教育为其提供支撑 ,还必须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人的素质 ,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促进经济 ,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Circular economy in China and recommendation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t is an overall, urgent and long-term strategic task for China to vigorously develop the circular economy and build a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 mental-friendly society. China is now at the acceler- ating stage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Lower per-capita resource amount and tendency of 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 has not been fundamen- tally averted. Therefore a circular economy devel- opment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realize the goal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ensure su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