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品牌意识被再一次强调,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才能提高其市场竞争力。我国只有建立起农产品品牌,才能真正控制其质量,提升农产品的品质,接受市场的考验。虽然目前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仍然存在品牌影响力较弱、公众信任度差等问题。本文从农产品的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的角度出发,对两者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品牌意识被再一次强调,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才能提高其市场竞争力。我国只有建立起农产品品牌,才能真正控制其质量,提升农产品的品质,接受市场的考验。虽然目前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仍然存在品牌影响力较弱、公众信任度差等问题。本文从农产品的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的角度出发,对两者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刘志勇 《活力》2007,(3):28-29
一、品牌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1.发展品牌农业是经济市场化、全球化的内在要求。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国内改革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投资环境的日益完善,世界名牌农产品纷纷到中国“落户”,大量国外品牌涌入“国门”,这必然导致农产品“不出国门”就参与国际竞争。农业发展已进入“品牌竞争天下”的时代。随着国外名优产品的进入,市场中的品牌竞争更加激烈。只有以创名牌为立足点,农业产业化经营才能抗御国外农产品的冲击。在严竣的挑战面前,在“品牌竞争”时代,要求农业经济必须要以品牌为中心开展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4.
产品包装设计在市场经济中对农产品销售和品牌建立的影响已经越来越明显。在这个领域,我国落后发达国家较多,尚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研究成果,为了转变农产品在销售中所处的被动地位,这个课题已经到了亟待解决的时候。本文从中国农产品包装市场现状分析、农产品包装人文设计理念导入、现代概念农产品包装设计对品牌树立的意义三个方面着手,分析农产品包装设计存在的问题,解决农产品品牌树立和营销问题,为农业发展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政策的推进,我国的农产品市场日趋完善,农产品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农产品市场上的品牌竞争开始逐渐取代产品的竞争。在农产品品牌建设方面,我国分布面积广泛、气候多样的民族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具备得天独厚的人文和环境优势。文章通过分析民族地区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构建民族地区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机制,为提升民族地区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发展水平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创世界名牌,是我国农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国外贸易壁垒的需要。我国农产品要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必须加速实施世界名牌战略。  相似文献   

7.
农产品品牌和市场一体化是影响农业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将农产品品牌和市场一体化纳入理论框架,通过构建多区域空间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农产品品牌和市场一体化对农业收入增长的直接影响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理论研究发现,提高农产品品牌化程度和市场一体化程度对本地农业收入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农产品品牌和市场一体化程度对于周边区域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除农产品品牌的空间溢出效应尚未体现,全国层面的经验分析均验证了理论命题;分区域的检验呈现分异特征,农产品品牌和市场一体化程度对于东部地区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未来应全面推进品牌强农战略,全国层面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品牌体系和农产品区域市场一体化体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农业的蓬勃兴起,在为区域经济繁荣发展做贡献的同时,也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就业人口,长期以来也培育了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在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背景之下,许多地方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和品牌推进工作,已初见成效。我国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过程中,虽然面临自然地理优势和产业扶持政策,但是许多地方经营规模化与管理企业规范化不够,产品的市场认可度没有凸显出来,普遍表现出区域农业企业品牌意识不足、农产品品牌建设和信誉机制保障不完善等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我国区域农业品牌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立足于市场营销学中品牌及品牌管理的相关理论,最后进一步解答,我国区域农业品牌建设实施路径和创新之处。本文的写作意义在于帮助我国区域农业品牌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我国振兴乡村计划和实现农村精准扶贫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9.
农业贸易政策的失误和农业贸易法律制度的缺陷,会造成一国农业生产和竞争力的弱化。只有完善合理的法律制度来保障和支持本国的农业产业长期持续的走好,才能保障农业安全,管理好农业贸易,取得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与话语权。我国农业贸易法律制度的完善,需要重新明确农业贸易政策,健全农业补贴制度与农产品质量监管制度,管理好农产品进出口以及农业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  相似文献   

10.
绿色工业。也是农产品加工业。是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对农产品及地上动植物资源进行加工转化增值的工业。延安总体上还是欠发达的农业地区.农业发展不快,“三农”问题仍未很好解决。农业的出路问题很大程度是农产品的出路问题.农产品的出路取决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只有大力兴办绿色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才能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才能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在农业发展领域的应用以及国家对农业发展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农产品推广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农产品品牌塑造方式从依靠传统渠道为主转向电商渠道与传统渠道并行的方式。文章对三个基于农业电商的农产品品牌塑造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不仅新型农产品品牌塑造需要借助农业电商的快速发展,依靠电子商务平台,同时还需要发挥政府在品牌塑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商品化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农产品精品摆上了超市的货柜,进入了千家万户。但是由于品牌农业才刚刚起步,广大农民对于如何创立农产品品牌并不甚了解,作为商标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责任对农产品注册商标进行指导,特别是通过注册原产地证明商标,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占有率,进而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资源丰富,但销售渠道过于单一,品牌化进程相对滞缓,严重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因此,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借助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农业,助力农产品品牌化势在必行,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发挥农村特色优势,建立农业特色品牌,为现代农业建设发挥作用,从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提高农业效益.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业市场化的程度不断加深,按照农业市场化发展规律,由粗放供应到品牌供应是必然趋势,当今的农产品已由质量、价格的竞争进入以品质求生存、靠品牌打市场的新阶段.因此,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和品牌农产品,是浙江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之后,中国的农业承受了巨大压力.一方面,农产品进口增加,到2001年,仅美国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已达19.51亿元.另一方面,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在日本、欧洲这些国家受到技术标准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对农产品市场实行一定的保护是必要的,但中心还是要走出去.只有中国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走向世界,中国的农业才能在全球化过程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一个突出问题是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水平低、流通成本高、农民没有从流通领域享受到应得的利益。由于农产品最终要依赖于流通领域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在新形势下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已成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整个农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农产品营销中的品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面对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农产品营销迫切需要像工业产品一样实施品牌战略。随着农产品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产品量大、面广,竞争越来越激烈,只靠低价策略,不在产晶质量、品牌上下功夫,很难在农产品市场上站住脚。  相似文献   

18.
农业标准化工作是推动农业生产产业化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手段和措施。只有实施农业生产源头的标准化,才能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县域特色品牌农产品对接京津市场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发展河北省县域特色品牌农产品,实现与京津市场的对接,有利于提升河北省农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河北省县域农业经济的发展。本文基于对河北省县域特色品牌农产品对接京津市场的现状调查,运用SWOT分析法、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和区位商分析法分析了河北省县域特色品牌农产品对接京津市场的环境,并从对接的观念、对接的协作机制、对接的品牌建设、对接的模式、对接的产业化发展五个方面提出了河北省县域特色品牌农产品对接京津市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王莹  王娜  晋雪梅 《现代企业》2011,(11):64-6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生产能力迅速提高,农产品品种日益丰富,各种品牌及名牌农产品在数量及质量上惊人增长。在食品安全日益成为老百姓关注话题的今天,品牌也逐渐成为消费者识别农产品品质的重要标志。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整合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做大做强名牌产品”的要求,标志我国农产品正在逐步走向大品牌时代。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已是大势所趋。农产品品牌战略是参与国际竞争、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和农业产业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