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治穷致富、开发资源、振兴青海”,是 1988年在中共青海省第七次党代会上正式提 出来。它是对全省经济发展全局总体思路的构想,既统筹考虑了历史、现实、未来等多方面因素,也充分体现出开拓、市场、功能型的要求,具有丰富的内涵。这一战略实施的结果.使青海改革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资源开发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社会得到全面进步。然而.世纪之交的客观环境,和80年代相比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经济建设发展战略进行调整、深化,使其继续统领全省经济建设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一、对青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新认识 具体地…  相似文献   

2.
绽小林 《特区经济》2010,(8):206-208
西部大开发是为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改变西部落后面貌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面对西部大开发的深化,青海藏区经济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十分落后,牧民贫困面较大。本文从西部大开发的视角探讨了青海藏区经济发展的优势、问题、制约因素,提出了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4.
世纪之交,中央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决策,最近又明确提出了加快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这就为青海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今后5-10年,青海将紧紧围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建设小康这个主题,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5.
<正> 目前,人们对青海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与表述,至少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经济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与经济发展战略相混淆;二是经济发展总体战略与行业或部门发展战略相混淆;三是在经济发展战略的概括与表述上一般化、通用化,缺乏操作性和特殊性。对此,笔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明确经济发展战略的意义。所谓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在较长时期内依据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条件,综合考虑经济发展各方面的关系,为实现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上述要求所必须采取的根本性措施的概括和总和,亦即总体性、方向性、长期性、根本性经济决策。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层次性和范围性,有全国性的经济发展战略,也有一个省或一个县的经济发展战略,一个部门或一个企业也有相应的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实施已一年有余,有关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培育和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已成为社会共识,而西部旅游业以其"无烟工业"的广阔前景和丰富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前景广阔的产业特点无疑首当其中.要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就必须科学研究其利弊因素,尤其要通过区际比较进行深入而客观的分析,做到知己知彼,胸有成竹;切忌闭门造车,盲目决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育起地方特色经济,进而加快发展,实现特色经济向优势经济的转变.本文结合青海的旅游开发,就此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7.
青海经济发展阶段判断及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以来,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力推动下,我省立足资源基础,精心谋划,积极组织,已成功举办了九届中国青海结构调整暨投资贸易洽谈会,累计签约项目1266项,签约金额1554.6亿元。以今年“青洽会”效果尤为显著,全省达成合同投资132项,签约金额242.88亿元,创历年之最,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增进了东中西部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青海的对外开放。那么从这一点看,“是否预示着青海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加速起飞的重要转折点,或者说是进入了一个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就此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8.
9.
10.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青海旅游业出现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青海旅游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与广大旅游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们做了大量细致的基础性工作,研究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本文力图对1984以来有关青海旅游研究的文献做一全面系统的梳理,来回顾青海旅游研究20年来走过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青海经济研究》2001,(6):21-23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现代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于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青海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事业了蓬勃生机,给青海各族人民带来了巨大鼓舞。两年来,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发建设意识增强,观念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明显加大,重点建设项目增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进展;优势产业进一步扩大,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相似文献   

12.
13.
14.
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特别是买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债项目大量投向西部各省区,涉及到农田、水利、水电、天然气、公路、铁路、民航、通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这对于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缩小差距、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无疑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各省区在积极争取国债项目,努力改善投资硬环境的同时,在改善投资软环境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以期吸引更多的国际、国内投资共同参与西部的开发与建设。  相似文献   

15.
《西部大开发》2001,(1):44-45
扩大对外开放,增加同外界的联系,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使蕴藏着丰富资源的青海由资源大省发展成为经济强省。这是青海面向21世纪的承诺。 在西部大开发中,青海省在指导思想上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单靠国家投资搞建设向国家投入、政策引导和市场配置资源相结合、多元化投资发展经济的方向转变;二是由主要靠开发自然资源向综合开发市场、技术与有选择地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特色经济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三是由封闭式的自我开发向国内外全方位开放进行开发的方向转变。 青海的开发方向和工作重点是:扎扎实实打基础,突出重点抓生态,调整结构创特色,依靠科技增效益,深化改革促发展。通过调整,把力量集中到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重要的社会公益性事业以及具有龙头作用的大型骨干国有企业和企业集团上来。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经济日报》1998年10月22日、26日、28日在一版显著位置刊登了记者阵晓峰、李雅萍采写的“源头经济看青海”三篇系列报造,从江河源头地区的优势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建设、中下游地区与源头地区的经济合作等方面,就“源头经济”的内涵、发展“源头经济”的意义及思路,作了比较全面的探索。本刊推荐这3篇报道,相信读者会从中受到不少有益的启迪。江河之水青海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其实,黄河之水青海来。不仅如此,长江之水也由青海来。为有江河青海来,青海不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经济小省,而成为一个在未来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一、青海教育发展的状况及特点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经济建设,文化教育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科教兴青”战略作为青海发展的首要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障措施,推动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最快最好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9.
20.
青海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型省份,其经济发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青海的经济发展长期以来偏重开发优势的自然资源,这当然有比较充分的理由:青海省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以资源消耗型为主,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青海在国家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扶持和其自身经济战略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青海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经济发展朝向更加积极健康。本文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青海经济发展战略演进过程进行梳理,并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青海经济发展历程带给我们哪些启示进行初步探讨和分析,试图给青海未来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