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电子垃圾,现在还没有明确技术标准来确定。但笼统地说,凡是已经废弃的,或者已经不能再使用的电子产品,都属于电子垃圾,其中含有铅、镉、水银、六价铬等毒物。北京海淀八角村是一个相对集中的电子垃圾中转站,分解大量电子垃圾。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电子产品迅速普及到千家万户、每个人的手中。由于科技发展,电子产品的更新周期也越来越短,淘汰速度也越来越快。由此,人们在享受高科技成果带来的种种好处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电子垃圾,日益严重的电子废弃物污染已经直接或间接危害到我们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3.
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升级换代,给社会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如何有效遏制电子垃圾的蔓延,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本文以崭新角度,探讨从生产源头改变工艺和标准,使产品系列化、通用化,研究减少电子垃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升级换代,给社会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如何有效遏制电子垃圾的蔓延,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本文以崭新角度,探讨从生产源头改变工艺和标准,使产品系列化、通用化,研究减少电子垃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报纸摘要     
中国消费者报电子 产品 垃圾谁来负责 亟待立规多种电子产品年报废量以百万计:高技术含量的电子产品拆解工作在某些地方还只是作坊式作业:随意堆放、填埋、焚烧电子产品垃圾.造成严重环境污染.进而危害人体健康:专家呼吁尽快进行对电子产品垃圾回收处理的立法。  相似文献   

6.
对美国加州电子废弃物回收系统的分析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成  翁心刚 《物流科技》2006,29(10):65-67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电子产品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进入千家万户.电子产品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那些由于更新换代而退出使用的废旧电子产品,成为了电子垃圾.这些电子垃圾如果处理不当,对人体、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我国由于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了必须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但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能源紧缺、资源有限,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起一套规范、有效的电子废弃物回收系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高速发展,电器和电子产品更新换代迅速,价格的不断下调以及产品淘汰周期的缩短,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电子垃圾以每年8%的速度急剧增长。而人们总是把精力集中放在生产、制造和消费环节,往往忽略了回收再利用,更别提回收产业链并不健全。在废旧电器和电子产品与日俱增,电子垃圾回收行业面临估值偏高和商业模式不清晰的困扰情况下,虽然我国环保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也在积极探寻污染治理和新型盈利模式,但显然,电子垃圾总量过大,处理技术手段落后、相关监管不到位,导致再生资源流失浪费、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已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道严峻难题。而如何才能有效促进电子产品垃圾无害化和再循环,显得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监督与选择》2006,(3):26-27
积极应对欧盟电子绿色壁垒随着电子产业的迅猛发展,技术的进步缩短了产品的换代周期,人们在享受电子产品带来的便利和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堆积如山的电子垃圾也严重地污染了环境而造成生态危害。电子产品中有害物质的生态危害和电子垃圾回收处理成为全世界的共同难题。近年来,发达国家纷纷立法对废旧电子电气设备进行管理。继日本《家用电器回收法》2001年4月生效实施之后,欧盟也于2003年通过了有关电子垃圾的立法,并很可能促使其他国家类似环保法规的更快出台。我国首部《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论证工作已结束,将于最近出台。  相似文献   

9.
《国有资产研究》2010,(6):13-13
6月5日,环保部启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的宣传活动。这个针对电子垃圾的专门性条例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10.
许颖  胡天军 《物流科技》2006,29(4):44-46
随着电子产业的飞速发展,电子垃圾的污染日益严重。作为解决这一危机的有效途径,现有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构建情况很不理想,本文着重分析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并阐述了政府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励企业建立起电子产品逆向物流体系。  相似文献   

11.
环保隐忧     
《中国企业家》2009,(11):22-23
6月5日,一年一度的世界环境日。 有关环境保护,你知道一个可怕的事实吗?一年之后的2010年,我国城镇电子产品报废总量将达到13亿台。而眼下为了应对经济危机拉动内需,家电下乡的一纸“补贴令”可能推动中国提前迎来电子产品报废的高峰期。这意味着大量电子垃圾将出现在中国的城镇、乡村。  相似文献   

12.
随着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在各国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电子垃圾已经成为环境和健康的巨大隐患.这些让人头疼的垃圾该怎么解决并且变废为宝,成了各国政府面临的难题.而让人忧心的是,一些发达国家在回收利用之余,还会将大量电子垃圾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并将此作为解决电子垃圾的办法之一,给发展中国家制造了更大的环境难题. 非洲不再做发达国的垃圾场 "这两年家电更新换代很快,用坏的电器不知道如何处理,只能当垃圾放在后院."居住在内罗毕的简·旺葛指着后院围墙下堆放的旧冰箱、洗衣机、热水器和电脑显示器,很是头痛.  相似文献   

13.
关于建设青岛市废旧家电及电子废物回收处理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国外发达国家对电器产品回收再利用非常重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建设逐渐加快,以废旧家电为代表的电子垃圾越来越成为困扰全球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国外发达国家对电器产品回收再利用非常重视。例如,日本2001年施行《家电循环利用法》,特定了家电电器再商品化的范围和循环体系,电脑、冰箱、洗衣机、空调4类产品的废弃者一次物流到从小商贩、居委会,  相似文献   

14.
有关部门预测今年我国电子产品市场前景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特别是“三全”工程的逐步实施,为我国电子工业开拓了新的产业领域,电子产品的市场进一步扩大.计算机、软件、微电子、通讯等方面的一批重点工程的实施,将为电子工业的发展打下基础,并达步成为电子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据有关部门预测,1995年投资类电子产品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幅度,预计比上年增长25%左右;消对类电子产品将稳中趋升,预计今年产用将比上年增长15%左右;元器件类电子产品也将有较快的增长,将比上年增长20%左右.预计几种主要电子产品的产销现状…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进步和发展的今天,电子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工业的发展不仅加快了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同时还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过随着电子工业飞速发展,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也随之加快,废旧电子产品的数量以及品种也在不断增加,电子线路板作为电子产品的主要部件之一,被大量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手机、随身听、CD机,Mp3,电子词典、电脑、移动硬盘、优盘,几乎每个人都用过。新旧更替,换代升级,导致一大批电子产品处于闲置、废弃状态。而且,随着时问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会不断加快,周期不断缩短,从而会出现更多闲置、废弃的电子产品。仅以手机为例,由于手机不断更换,每个家庭都有不下三五个不同型号的充电器,已经成为一个麻烦。可以说,这些不再使用的、被废弃的电子产品,正在制造巨量的“电子垃圾”,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电子产品更新换代迅速,使得数量巨大的电子垃圾产生,而各类电子产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印刷电路板,如此多的废印刷电路板势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当下对废印刷电路板(WPCBs)的资源化利用主要集中在金属部分,而对非金属材料部分的资源化和安全处置的研究则相对较少。然而WPCBs中非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回收价值。如何处理好当前存在的二次污染及回收利用率低等问题以及寻找高效、简便和绿色的回收利用方法已是非金属材料资源化所面临的当务之急。在非金属材料的回收利用中,利用物理的方法回收简单的处理工艺、较低的成本、相对较高的资源利用率等优点使其具有较大的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8.
<正>电子产品装联工艺是指利用工具和设备对电子元器件、材料、半成品进行加工及处理,最终加工成电子产品的方法和技术。电子产品装联工艺作为整个产品生产过程的主要指导性要求,涉及印制电路板、结构件、元器件及电子组件、生产耗材及工装治具、线缆、设备制程能力、加工工艺等多方面,如何减少因装联工艺设计造成的产品加工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时代》2012,(10):16-16
近年来,我国电子废弃物产生的速度十分惊人,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子垃圾生产大国。然而,电子废弃物在回收及综合利用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着污染环境和损害人体健康的现象。虽然相关部门已加强管理,但仍存在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20.
《中外物流》2008,(1):40-42
日本电子产品物流一直走在日本物流业的前列,其原因是由于日本的电子产业非常强大,也有一些在国际上颇具竞争力的电子产品跨国企业。如何显示出自身的竞争力,很为关键的一点是在物流环节上做出高标准。下面列举几个最为著名的日本电子企业的物流情况,通过介绍可以对日本整体电子产品物流有清晰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