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股市散户的角度看,吉斯特先生算得上是一位非常成功的投资者。他当年在股市投下的6000美元,如今连本带利回收的资金已达六位数之多。尽管这六位数不属于那种高额的六位数,但它至少说明市场待吉斯特先生不薄,当然,细说这段投资经历也颇耐人寻味。吉斯特先生在通用汽车公司有着一份电器工程师的工作,收入一般。十八年前,也就是1980年,出于为子女教育经费的顾虑,吉斯特先生决定拿出6000美元,在专家的建议下分别投资六种类型的基金,每种基金各1000美元。在接下来的十八年里,占斯特先生除偶尔为子女学费从股市变现外,基本上都是耐…  相似文献   

2.
一场世纪罕见的日本大地震让全球金融市场也发生了"地震".日经指数跳水自不必多言,而欧洲、亚洲、美洲股市无一例外地发生暴跌,着实让人惊恐.与之相伴,商品市场也是一片恐慌,空头以日本地震将是"需求的灾难"为名,强力打压市场,以致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黄金白银,甚至粮食价格直线下挫.  相似文献   

3.
从改善(Kaizen)走向舒适(Kaiteki) 记者:股市、汇率在激烈变化,日本国内外的经济环境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三菱化学控股公司是如何理解这种变化的? 濑川拓(以下简称濑川):世界在走向一个新的转换点,作为世界最大的石化企业,我们看到的能源变化中出现了"页岩气革命".发生了这场革命后,美国国内能产出大量页岩气,对中东原油的需求减少了很多,对中东政策会做出较大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被称为"股坛外星人" 在郑州市金融广场大厦一间既宁静又显整洁、充满现代气息的、具有幽雅环境味道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一名不闻的陈鼎翔,他给记者的印象真的不一般,他的话夹子己打开,就对解码资本市场的股市文化和投资人生,定位为是纯粹属于高端的头脑生意,是正规经商使用专业智慧的技术高超的武艺,他的认为,对一般投资者而言,不下几年功夫的钻研,仅靠七拼八凑的情报信息,除了持股赚小钱之外,不可能玩转大的利润,可以说,次次投资成功概率都不可能会高.  相似文献   

5.
李海斌 《新财经》2002,(6):56-59
在台湾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上演的股市风云,随着岁月的磨蚀,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忘了.疯狂的投机行为,随着市场的规范戛然而止,大户们在股市中宛如惊涛骇浪的操作亦不复存在.被市场冲刷过的各路英豪们仿佛堆建在海滩上的沙城一样,虽壮观美丽,却难留痕迹.当我们终于见到这位曾经在股市中叱咤风云的"天王"级人物,听他以平静的语调向我们讲述那些几乎可以听得到厮杀之声的商场征战的时候,我们发现当年的"天王"炒手经过市场的锤炼,已经从投机走向投资,从非理性走向成熟.如果把沈庆京在股市中的征战比作信手涂鸦的话,那么,他从股市中走出之后的投资生涯才可以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挥毫泼墨.  相似文献   

6.
股市理念,年年刷新.股市题材,变换无尽.在经过中长线调整之后,股市有望中线转势的情况下,在经过两年熊市,不排除可能迎来一年半到两年牛市的情况下,投资人在理念上也需要做到几个"摈弃"和"不弃".  相似文献   

7.
薛蛮子先生是近来在互联网上横空出世的"微博达人".他在两年时间里发了3万多条微博,粉丝更是多达200多万.我关注他以后,发现他发微博的频率非常高,简直是无时无刻不在刷微博.听说有的粉丝声称,由于实在受不了他的刷屏行为而取消了对他的关注,他则幽默地回应说自己"年岁已大,改不了".  相似文献   

8.
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夷在一篇悼念川端康成的文章中写道:“谈论川端先生的人,都必然不能不涉及美的问题,谁都认为先生是美的不断的追求者、美的猎人。……先生不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美,而且热爱美。可以认为,美是先生的休息、喜悦、康复,美是先生的生命的反映。”评论家立原正秋认为川端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人们对他毁誉褒贬不一,但有一点是不能忘记的,即他对美的执拗的追求。的确,所有论述川端及其作品的文章,几乎没有不谈  相似文献   

9.
刘德增 《走向世界》2010,(10):90-91
<史记·公孙弘传>:"公孙弘,菑川薛人也."查<史记>、<汉书>,鲁国有薛县(今山东枣庄市薛城区),孟尝君食封之地,而菑川国无"薛".顾炎武于<日知录>特作<史记菑川国薛县之误>一文考辨之.  相似文献   

10.
王芳 《中国高新区》2013,(8):152-156
按照星座划分,日本绝对是个不折不扣的天蝎座,神秘、占有欲很强.外加长了个喜欢哭穷扮可怜的心眼,然而,内心却强大无比."我们看到的大幅报道都是日本经济不行了,国债很多,甚至,在日本,从政府到学者都在大肆渲染日本经济衰退论,其实,真正的日本不是这样的!"采访伊始,白益民先生试图先对记者扭转日本唱衰的形象,用他的话说,"我们要用客观而正确的视角去看待日本".  相似文献   

11.
杨帆 《科学决策》2002,(10):21-24
"自由主义"与美国国力 金融相对于实体经济,有超前过度反应的特点,理论上称为"金融超调".股市是经济的超前反应,而经济是股市的基础.90年代美国大牛市,促进了产业升级和10年无通货膨胀的高增长.  相似文献   

12.
股市中的"金点子"不是特指某一种最好的投资理论和方法,真正能成为股市中"金点子"的是指那些能适应当前行情的市场条件,适应投资者自身的投资风格和个性的投资理论和方法.在股市中没有最好的投资理论和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投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接上期) 外资在台湾股市表现成为投资人重要参考指标 1991年,台湾股市对外开放,由于外资看好未来大中华经济圈的发展潜力,纷纷汇入大量资金.其中1996年以来,每年净汇入金额均超过15亿美元以上,显示出外资对台湾的投资热度有逐年增长趋势.外资大致包括:岛外在台湾的农业机构、外侨及海外基金.而通常只要是借由这些渠道进入股市的资金,都被视为外资.截止1998年初,经台湾"中央银行"核准的投入股市的外资总金额为981.2亿美元;至1998年7月,外国专业投资机构(QFII)投资岛内证券累计家数为416家.  相似文献   

14.
"我看好中国经济,即使金融危机期间也不例外,2008年,我唯一投资的股市就是中国股市,我是在2008年10月和11月买入中国股票的。"罗杰斯日前在北京接受采访时表示。而对于最近一段时间的反弹,他认为,A股现在已经进入牛市,未来一波大的牛市就出现在中国。一年前,罗杰斯曾表示看好农业、基础设施、旅游、水务板块,而此次他认为酒类、航空业的前景不错。  相似文献   

15.
徐晶 《新财经》2002,(4):48-50
他的产品在美国卖到800美元一个,在欧洲卖到1000美元,在日本卖到1600美元!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就获得了几十万美元的销售收入,创业之初的十万美元资产也一下子翻了好几番,变成了上千万美元.而且公司计划两年内在美国上市,"到那时就不是几十万几百万的数字,很有可能是几个亿".在这位35岁的准"亿万富翁"眼里,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16.
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居民饱受大自然灾难的困扰.劫后余生,更要面临核辐射危机.香港市民在电视上目睹这一切,由震惊、关注、同情,转为担远离灾区3000公里外的自身安全. 这场灾难令原本只是日本的"家事",分分钟失控成为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大事件".其对全球的影响正在发酵,蝴蝶效应遍及世界各个角落.香港亦无法"独善其身",从股市、金融、旅游、餐饮到进出口贸易等各个领域,恐慌情绪到处蔓延.港人尤为担心的是,日本经济的震波,会否让刚刚从国际金融危机谷底爬升的香港经济再添变数.  相似文献   

17.
费孝通教授对我国民营工商业命运的关注,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 他的姐姐费达生在家乡江苏吴江创办开弦弓生丝精制运销合作社,于1 929年1月5日正式成立.同年5月,该合作社的机器丝厂开工投产.《吴江县志》称,"开弦弓丝厂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村合作丝厂".《吴江丝绸志》说:有日本学者称这个丝厂的创办是"现代中国极有价值的试验".合作社采取了股份制形式,农民加入合作社,是为增加收入.费达生的心思,却是探索中国在西方先进工业技术步步进逼之下改进质量、维持生产、发展民族工业的途径. 费孝通用"宗教般的热忱"描述并称道其姐姐的精神.1 936年,他听从姐姐的建议,到开弦弓做实地调查.他的立身之作《江村经济》,就是这个村子里农民生活的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18.
H股不是肥肉     
水昆 《沪港经济》2002,(7):64-64
近日来有关内地投资者可投资海外股市(QDⅡ)的传闻很多,也让一些不甘寂寞的投资者跃跃欲试.由于某种原因,如果真的允许内地投资者买海外股票的话,那么香港股票无疑是首选,而香港股票中又将会以H股为"抢手货".相对内地的A股及B股而言,H股的市盈率要低得多.近来内地B股大跌,可能与此有关,好多投资者都在准备"弃B买H".  相似文献   

19.
由于能够精确踩准市场节奏,成功抄底与逃顶屡有发生,社保基金被誉为股市中的"国家队". 但很少人知道,社保基金之所以强悍,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全靠其背后的操盘手--正在被广大基民们质疑的公募基金公司.在每一个社保基金的投资组合背后,都会相对应一家基金公司,而管理这些投资组合的则是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  相似文献   

20.
在结束2010年的股市交易时,想来很多投资者心情复杂。在这一年中,股市整体上出现了调整,股指也在短暂冲高后开始了较大回落,个股方面跌幅在20%以上的品种绝对不是少数。但与此同时,市场也不缺乏投资机会,中小板、创业板指数屡创新高。所以,对于2010年的股市,感到失落的人有之,斩获极大的也不乏其人。最有意思的是,在2010年的股市交易中,那些以"专家理财"为"卖点"的公募基金,普遍没有跑赢大盘;即便是号称"灵活机动"的私募基金,表现也同样不尽人意。人们希望搞清楚,为什么2010年股市会表现得如此特别?这种具有强烈结构性特征的行情,在2011年是否还会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