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城镇建设对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解决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70%,发展农村经济对振兴县域和全省经济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把小城镇建设与促进农村经济结合起来,是农业农村工作和县级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小城镇建设认识不够 对小城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城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认识不够,对小城镇在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实现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促进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小城镇建设明显滞后,以城乡人口分布为代表的社会结构不合理,不仅影响了整个的国家城市化进程,制约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更快发展,而且极大地制约了农村人口收入的更快提高。因此,应当把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建立较为合理的社会结构,作为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较快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来抓。 一、依托小城镇加快农村建设步伐.形成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点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适当加  相似文献   

3.
发展小城镇是一个大战略。小城镇建设要合理布局,抓紧规划,规模适度,注重实效。要注意运用市场机制更多地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走出一条在政府引导下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建设小城镇的路子。  一、发展小城镇的意义  1、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一环。发展小城镇是调整产业结构和地区经济结构的重要环节。是开拓农村市场的桥头堡,农村市场建设的载体,发展农村经济的据点。  2、是连接城乡的桥梁。小城镇处于城市与农村之间,以乡村为腹地,以城市为依托,是城市之尾,农村之首,是工业品流向城市的纽带,是人员、商品、信息由农村向城市传递的必经通道。  3、是城市发展的辅助区域,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蓄水池。通过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对于流动人口的吸纳能力,有助于缓解大城市的就业压力。  二、小城镇的形成与发展:对经济增长点的分析  小城镇的功能主要着眼于经济建设。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建设小城镇主要是因为小城镇可以发挥经济增长点的作用。  (一)集聚效应  所谓集聚效应是指由于集中而产生的外在经济效益。  1、规模效益:经济增长点原来就有一定的生产能力,进一步投资容易取得规模效益,减低生产成本。  2、交易成本:在经济增长点,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市场聚集在...  相似文献   

4.
小城镇是经济发的重要载体和依托,其发展水平高低是一个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青州市立足实际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的战略措施来抓,从小城镇规划入手,坚持二、三产业起步,政策引导上路,建设与管理同步,使全市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的今天,小城镇的发展水平可以说是我们观察一个省市、一个地方农田生产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各级党委政府应该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山西农村发展的经验教训,要把加强小城镇建设作为重点,推向城乡一体化,促进全省农村经济产业化、商品化,推进全省农村城市化。──加快农业产业化的步伐,发展乡镇业,为我们小城镇建设提供一个结实的经济基础。我认为,我们小城镇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整个农村生产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的必然结果没有经济的发展,不会有一个小城镇。农村产业化…  相似文献   

6.
进入90年代,各地的村镇建设工作以小城镇建设为重点,得到了全面发展,涌现出一大批经济强镇和明乡镇,初步建成了一批规划比较合理、设施比较齐全、环境比较优美的小城镇。小城镇的发展,无论是对中国的现在还是未来,都具有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效应。  相似文献   

7.
关斌 《发展》2000,(11):39-41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甘肃省作为内陆干旱、半干旱省份,无论是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稳定农村,妥善解决“三农”问题的角度来考虑,还是从培植地方财源,促进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考虑,都迫切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和帮助农民“下山入川”,“下旱塬入集镇”,异地集中连片兴办乡镇企业,从而加快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一、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之间的关系   乡镇企业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小城镇建设是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小城镇的建设与乡镇企业发展存在着互为依托、互相促…  相似文献   

8.
认真贯彻"小城镇、大战略"方针是新世纪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依靠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合理布局;政府补助;积极引入社会资金;规划先行,铸就功能型小城镇.  相似文献   

9.
老区小城镇建设,应着眼于区域性小城镇经济网络这一大背景,不可脱离这一背景孤立进行。老区小城镇群体必须以城市为依托,形成合理的空间结构、功能结构、产业结构,并且同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结合起来。一老区小城镇建设,不能脱离小城镇整体布局而盲目布点,也不能单纯追求小城镇数量而一哄而起,必须从区域性小城镇经济网络的高度出发,着眼于形成和发展老区小城镇经济网络。老区小城镇经济网络,是在老区这一具体环境下,各种经济客体在经济主体的驱动下,借助不同的载体,通过不同的线路,所完成的错综复杂经济联系的网状运动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经济的迅速增长,发展小城镇,加快城镇化步伐,已成为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小城镇建设现状   仙居地处括苍山脉中段、浙江省东南部,是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革命老区县,区位条件差,城市建设落后。近年来,仙居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浙江省委关于“小城镇、大战略”的精神,把建设小城镇、走集聚之路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为加快城镇化建设,仙居县建立了乡镇长责任考核制,设立了村镇建设领导机构,极大地推动了城镇建设工作的开展。   1、县城按照现代化旅游休闲城市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厉以宁 《发展》2005,(9):11-11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小城镇发展起来了.从全国范围来看,小城镇的星罗棋布是全国经济增长的有力依托.小城镇把大中城市与广大农村连接起来了.小城镇不仅带动了农村的发展,而且也支撑着大中城市的繁荣.因此,不能低估小城镇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积极推进城镇化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就必须推进农村的城镇化建设,各级政府应当把小城镇建设列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采取积极的投资政策,土地政策,房地产政策,调整户籍制度,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小城镇的发展高度重视,社会各界也对此给予了广泛关注。江泽民总书记曾经强调指出,“发展小城镇是个大战略”。依托首都经济和得天独厚的资源及区位优势,被列入北京市重点建设的33个小城镇的房山区琉璃河镇正以蓬勃发展势头成为首都经济建设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4.
《开发研究》1994,(4):54-56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当前农村一项战略性的历史任务──甘肃省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中共甘肃省委研究室小城镇建设课题组近年来,随着农村市场经济和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小城镇在合理配置农村各类资源,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非农产业,带动农业乃至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一、洞口小城镇建设的状况小城镇是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加快小城镇建设,既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客观要求,又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农村城市化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洞口县始终坚持把加强小城镇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来抓,“围绕经济抓城镇,抓好城镇促经济”,城镇建设速度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的思想,这是在新形势下对小城镇建设工作的一种全新认识,也是由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要求所决定的。当前,中央已经明确发展小城镇的战略任务,河南省委、省政府也多次出台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文件,这就给我省小城镇建设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目前小城镇面临的新形势 我国小城镇建设从上世纪80年代就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把小城镇确定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是在城乡人口比例失衡、农产品总量过剩、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解决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背景下提出的,也是国内外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对小城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这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推动代国农村城镇化和整个现代化建设,全面  相似文献   

18.
襄樊市在建设发展小城镇中,紧紧围绕“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各具特色”和“以业兴镇,以镇促业”发展战略,把小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工业化相对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模式。  相似文献   

19.
《当代陕西》2010,(10):1-1
近年来,作为全省重点建设的小城镇之一,永宁镇在狠抓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农村产业建设的同时,把教育当作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问题的长远战略来抓,在农民教育和学校教育上,重投入、重管理、重关怀,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20.
随着沪郊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以松江县为例,从1992年到1994年,除松江镇以外的十九个镇.累计投入小城镇建设资金6亿多元,平均每个小城镇已达到三千至四千常住人口的规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