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服务业的全球化发展,金融全球化也是必然的,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对外开放是大势所趋。一、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必然性(一)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是中国经  相似文献   

2.
马鑫 《甘肃金融》2011,(2):68-69
经济全球化与金融一体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银行的国际化也成为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银行业面临参与国际竞争的外在压力和实现全球化经营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3.
龙芳  冉东 《金卡工程》2004,8(3):50-54
随着金融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国各家银行都开始越来越注重市场的运营和策略调整。但作为金融行业中增长最为快速的市场之一,中国银行卡业,受到的重视却远远不够。本文以金融全球化为背景,介绍了中国商业银行及其相关银行卡市场的一些现状,论述了中国银行卡业当前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机遇及相关挑战,探讨了中外银行卡之间业务变通和转换的可行性,提出了对中国银行卡业应对金融全球化的应对之道和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问题描述银行业是持续变革和创新的行业。从全球银行业发展来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及金融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全球银行业正经历着显著而深刻的变革。从中国银行业发展来看,中国银行业深受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和变革的影响。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5.
《金融博览》2010,(23):31-31
近曰在北京举办的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上,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指出,经济全球化要求中国银行业“走出去”。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国银行国际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更多的机遇。中国银行不断的增加自身的竞争力,为国民经济的发展的贡献出自身的力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中国银行的国际化进程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中国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业的中心力量,引导着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成为金融业的先锋力量,经济一体化,加深了对中国银行发展的要求,中国银行的国际化发展进程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适应银行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介绍了中国银行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中国银行在国际化发展的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快中国银行国际化发展进程的措施,使中国银行发挥我国银行业的表率作用,促进我国银行业稳定、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中国银行业将承受哪些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即将加入WTO,中国经济将正式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洪流.从此,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将迈入一个以全球化和国际化为特征的新金融时代.今天,我将主要向大家描述在未来的5至10年内中国的银行业将面临的挑战,并且,对中国银行业对此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作出前瞻.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的当下,在世界金融市场日益动荡的今天,中国金融业在参与世界市场竞争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对全球经济金融体系和全球治理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我国金融业在对外开放中取得了哪些耀眼成就?未来应如何把握契机,向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大步迈进?对此,《中国金融家》记者专访了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跨境金融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宗良,共话金融开放十载精彩。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银行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金融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在我国已经加入WTO的背景下,金融全球化不断向纵深发展.与此同时,金融创新已成为中国银行业在新的经济金融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经深入地融合于全球经济中,不仅在实体经济领域,而且在金融层面上与金融市场的融合也日趋密切。所以,基于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实,面对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大势,中国不可能脱离于全球化的金融体系之外,相反,理性的选择只能是趋利避害,在与世界的接触过程中不断改革和发展自己。本文从金融全球化含义出发,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全球化过程中的金融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步入新时期。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机构数量稳步增长,经营范围不断扩大,日益融入到中国银行业的各个层面大大提升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功能。中资银行在利用外资和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同时也努力尝试走出去,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但是,金融开放是有可能带来风险的如何汲取其他国家银行业开放的经验和教训,走出一条又快又稳的理性开放路子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金融国际化是我国改革开放、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必然趋势。面对经济金融发展的新格局和当今国际金融发展的大趋势,中国银行业走向世界,进行跨国经营,能够使中国银行业在更高层次开展合作,已成为中国金融改革采取以市场为取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成功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金融体制深化改革的形势愈加严峻,中国银行业即将面临外资银行强有力的挑战,大力加强金融创新和研拟银行业信息系统发展的新策略成了当务之急。据业内统计,2001年银行业在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已逾100亿元!而目前中国银行业广泛探讨及正在实施的“数据中心大集中”模式则是银行在IT投资方面最关心的事情,已成为银行的一种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存在严重的理论与制度缺陷,由此导致货币和金融在内在特性和外部制度两个方面都具有了进一步虚拟化的条件。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并不是金融虚拟性过分增强的充分条件,只是由于在经济全球化的快速进程中,人们过于关注提高经济个体的效率而忽略提高全球经济金融的稳定性,因而造成制度相对滞后,使得金融的虚拟性过度增强。要改变这种倾向,首要的是转换金融发展观,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考察当代的金融,进而增进对金融虚拟性的制度约束,改变当前金融体系内短期逐利和过度虚拟化的风气,构造一个稳定性更高、更有利于实体经济长远发展的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15.
李杰 《甘肃金融》2001,(4):19-20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经济将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在较大程度上融入世界经济.一方面,大量外资银行的引入将把国际银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带到中国,逐步打破中国银行业竞争不足、管理低效的局面;另一方面,金融对外开放也使中国银行业面临严峻挑战,短期内,中国银行业竞争力较弱的情况会比较突出.对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和银行业短期内将受到何种冲击及远期如何寻求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们在分析酒泉地区的具体情况基础上,提出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16.
刘蕾 《中国金融家》2009,(12):114-116
当金融全球化不可逆转地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时,加快和推进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经营,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适应经济金融环境变化的必然选择。伴随着对外开放和“引进来”,我国银行业积极尝试“走出去”,探索全球化生存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存在严重的理论与制度缺陷,由此导致货币和金融在内在特性和外部制度两个方面都具有了进一步虚拟化的条件。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并不是金融虚拟性过分增强的充分条件,只是由于在经济全球化的快速进程中,人们过于关注提高经济个体的效率而忽略提高全球经济金融的稳定性。因而造成制度相对滞后,使得金融的虚拟性过度增强。要改变这种倾向,首要的是转换金融发展观,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考察当代的金融,进而增进对金融虚拟性的制度约束,改变当前金融体系内短期逐利和过度虚拟化的风气。构造一个稳定性更高、更有利于实体经济长远发展的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庄乾志 《金融论坛》2000,5(5):16-21,25
经济全球化与金融一体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银行的国际化也成为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银行业面临参与国际竞争的外在压力和实现全球化的内在要求.但中国的银行业在制度环境、人员素质、资金技术实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著名银行相比差距甚远,实现国际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本文指出了我国的银行在海外机构设置、内部组织结构、国际业务内容以及宏观监控方面存在的不足,从战略高度论述了进行地域扩展、内部组织调整、业务拓展以及改善宏观监控的必要性,并分别提出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碳金融发展与中国银行业经营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经济由高碳到低碳的转型决定了中国银行业经营转型的路径选择,而碳金融业务的巨大市场空间、高成长性以及国际性则成为中国银行业经营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和保障。文章认为,中国银行业在新一轮金融格局调整中,必须适应碳经济发展,加快确立碳金融交易定价主导权,推进碳金融市场建设,构建碳金融业务创新体系,完善碳金融业务发展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化成为我国银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潮流。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足以证明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水平越来越高。站在全球金融舞台上,中国银行业走出国门,加快海外拓展的步伐,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