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店税事     
张育盛 《中国税务》2013,(11):73-74
上初中那年,我十三,父亲五十有五。在家乡的小镇上,父亲开了个小店,日夜操劳,直到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如今,父亲辞世数年,午夜梦回,父亲在心里,小店也在……  相似文献   

2.
十八年前,父亲得脑溢血离开我们的时候,我正在读中专。我和家人日夜守护在父亲的病床前,终究没有盼到奇迹的出现。父亲一生清平、饱经沧桑、待人随和、性格乐观,为税收事业呕心沥血工作了三十年。在我的印象中,父亲不仅是一名好税官,而且是一个喜爱发票的人。特别是他热衷于收集各种各样的发票,他到商店不管买  相似文献   

3.
父亲辞世已近一年。在这一年中,每当我劳累一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躺在床上,闭上眼睛时,父亲的严慈目光便会浮现在眼前,让我挥去一天的烦恼,消去一天的困倦。让我树立信心,坚定意志去迎接新的一天。 其实,父亲和其他众多父亲一样,是一位平凡的父亲。但是,他用他普普通通的言行,教会了我如何做人…… 从我记事时起,父亲就是生产队长,一直到我大学毕业,他还是生产队长。近二十年的“官”生涯,他兢兢业业、公私  相似文献   

4.
父爱如山     
父亲离我而去已近十三年。十三年来,多少个夜晚梦中哭醒,多少回在人群中寻找父亲的身影,无论是熹微初露的清晨还是暮蔼低垂的傍晚,每当我在路上看到中等身材健步行走的老人背影,我都会快步追上,但每次都是快快走开,我不相信父亲真的离我而去,父亲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相似文献   

5.
林涛 《湖南地税》2009,(3):43-44
回想起来,我与收屠宰税这行当还是有渊源的。我小的时候,父亲在生产大队干秘书,还兼了代征员,每逢开秧门(插秧)、过新年或是娶亲嫁女这些好日子,乡亲们就要杀猪。而杀猪就要来父亲手里扯税票,完屠宰税。学会歪歪扭扭写几个字后,父亲偶尔也要我帮忙开票收税。是那种定额税票,填上名字和日期就行。交税者常有抱怨,父亲却习以为常,一笑了之。我也长久的纳闷,人家辛辛苦苦养的猪,凭什么要收税呢?  相似文献   

6.
父亲的礼物     
对儿时的我来说,父亲是那般模糊,那般遥远。模糊得记不清他的面容,遥远得说不出他的去向。总在我快忘掉这个称呼时,他又出现在面前。那时我会有一丝疑惑:为什么我的父亲一点都不像邻家的叔叔呢?非常羡慕邻家的妹妹,她可以坐在她父亲的腿上,抱着脖子撒娇。不过这种遗憾往往会随着父亲的离开而消失。天空在我单纯的眼中一样湛蓝,世界在我童稚的心中一样完整。  相似文献   

7.
15岁那年,我以高分考上了高中,父亲高兴不已,东挪西凑借来我的学费。在送我上学的路上,父亲千叮咛万嘱咐,希望我努力学习,将来考上大学。  相似文献   

8.
身边的榜样     
段纲 《金融博览》2009,(7):67-67
记得我十二三岁时,父亲在离家几公里远的县城信用社工作。那时,我是寨子里的娃娃头,每天大人们一出工,一大群小伙伴就会扛着板凳到我家院坝来“开会”,一起玩“躲猫猫”的游戏,非常开心。但是,当父亲回到家里时,我就只能待在家中,他会守在桌边监视我做作业。那时,我真巴不得父亲永远不要回家来,让我整天开开心心、自由自在地玩下去。  相似文献   

9.
<正>当父亲百年诞辰来临之际,久久萦绕在我心头的是对父亲深深的怀念。在我决定撰写这篇纪念文章时,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从父亲的生活和情感这个侧面,围绕着一个结论来写,那就是,"他不仅仅是会计学一代宗师,更是一个难得的好父亲。"1949年5月,上海已经迎来了解放。秋天,建国前夕,父亲应中央的召唤,从上海经天津过沈阳再经天津进北京。我们全家也随父亲一路进京,在西河沿解放饭店暂住,等待上级审查后分配父亲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童年的时候父亲的膝盖是我成长中的摇篮父亲的脊背是我驰骋疆场的战马父亲的肩颈是驮载着我嬉嬉玩耍的轿年轻的时候我逆反心极强地排斥着他父亲像统领千军万马的将军威严的脸目光巴掌中年的时候我也为人之父读懂了作为父亲的全部爱我对父亲开始了顶礼膜拜而今我的膝盖是女儿成长中的爬梯我的脊背是女儿扬鞭策勒的马我的肩颈驮载着女儿穿棱奔走突然有一天我发觉父亲像尊青铜像不再威严父亲的脸化作了长者慈祥我也学会了对世间万物的理解和宽容父亲——为父亲节而作@张国成$新疆兵团建工师工会  相似文献   

11.
有年腊月,杀猪的屠夫一头挑着猪腰形的澡盆,一头挑着一个装着各种刀具的竹篮子来到我家的禾场,给我家杀年猪。完事后,我父亲给他结算工钱时,他从裤袋里掏出一叠票,扯了一张给我父亲,要我父亲再给叁元钱。我父亲一脸愕然。屠夫说这是屠宰税,是他代税务所收的。我父亲听他这么一说,才悻悻地缴了税。这是我最早见到的税票,也是我最早听说的屠宰税。想不到的是后来我会与屠宰税结下一段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2.
忘年友谊     
我的父亲吴朗西是上世纪著名的编辑家、出版家和翻译家,曾经创办过《漫画生活》画报社和文化生活出版社。父亲和鲁迅先生因出版而结缘,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几乎全部交由父亲出版。父亲和鲁迅先生在长期交往中,也因为对家国的共同忧思和一致的民主进步思想,而结下了深厚的忘年友谊。我父亲早年游学日本,后因"九一八"事变爆发,怀揣救国理想,舍弃即将到手的文凭和待遇优渥的官费生资格,毅然回国。父亲回国后,先是经亲戚介绍,进入当时国内一流  相似文献   

13.
父爱如丝     
那天看望双亲,正告别欲走,父亲叫住了我,想说什么又欲言又止。良久,他进出一句话:“我想吃过桥米线。”我很惊讶,一向刚毅坚强的父亲怎么一下变得像个小孩。时间年轮的辗转,不经意间在父亲的身上烙满了岁月的沧桑。那满头的银发,蹒跚的脚步,刻满皱纹的脸庞,我这才发现,父亲真的老了。  相似文献   

14.
八路军老战士、我敬爱的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八年了,时间在流逝,父亲留下的故事却还是那么清晰。  相似文献   

15.
父爱如山     
我从小一直对父亲敬而远之,这种感觉直到我成家有了儿子后才得以缓解。 父亲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大学生.也是我们村1990年以前唯一考上过大学的人,从徐州师范学院毕业后他就一直在家乡的中学教书。父亲是个严厉的人,从小大我几乎很少看到父亲对我做出任何亲昵的举动,如对我笑笑或抱抱我什么的。可能我是家中的长子,承载了他太多的期望。虽说我并不笨,但也许儿时过于调皮.以致成绩一直处于中等的水平,偶尔考好也能让他露出笑脸,然而更多的是叹息与责骂。  相似文献   

16.
周日从省城出差后回到乡下老家,父亲问我是否打听到了王队长他们.这个老问题,也不知父亲问过多少次了.父亲要我去找的人是曾经在我们村插过队的知识青年,他们来自省城银行,负责人姓王.  相似文献   

17.
7月 5日收读一封陌生朋友的来信。一刹那,我不由自主地流下了泪水。我太感谢张兴平这位素未谋面的朋友对我父亲和我的关爱;我更感谢《中国工会财会》编辑部能给我这么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倾诉心中的最爱——对父亲、对《中国工会财会》。   父亲十五岁走上工作岗位,他放弃了别的更好的就业机会,独独选中印刷行业,为的是这里能亲手摸一摸报刊,嗅一嗅墨香。他一生唯一的嗜好就是创作。他热爱生活,点滴的美丽,人生的向往,岁月的悠长,都在父亲笔尖下流淌出温馨的歌,凝集成壮美的曲。因为我从小也喜欢涂点信鸦之作,所以父亲一直渴…  相似文献   

18.
曾志妮 《金融博览》2014,(21):80-80
父亲的自行车是老式的凤凰牌,虽然锈迹斑斑早已“退休”,但仍静静地靠在我们家的杂物房里.父亲舍不得扔掉它,说它承载着自己很多的人生回忆.而对我而言,它则见证着父亲对我无尽的爱.  相似文献   

19.
本人生性愚憨,1984年参加第一年应界高考时名落孙山,父亲说:“在家帮你妈干点农活儿吧。”其实,做为家中的长子、排行老大的我,在家中没少帮父母干活儿,那时父亲还未退休。母亲务农。父亲的话无非是让我多体验一下农活的艰辛,  相似文献   

20.
天涯咫尺     
四十年前国庆节,刚满十岁的女孩,凌晨孤零零守候在兴城火车站候车室,这个女孩就是我,来这里是接从未见面的父亲。据母亲讲,我没出生父亲就去了重庆市,在大山沟搞煤炭勘测。从1959年到1969年,十个春秋,父亲没回过一次家。我是从每隔几个月乡邮给母亲的信件中,得知西南还有一位可以称呼爸爸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