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据统计,2008年前10个月,中国对外贸易基本上保持了稳定增长,至11月情势急转直下,这一态势延续至12月份。2008年年末连续两个月的负增长,为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铺陈了一抹阴霾。  相似文献   

2.
鲁越 《特区经济》2010,(11):220-221
2008年以来,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从美国席卷全世界。在经济危机中,中国的对外贸易大受打击。2009年,在各国经济扶持和促进政策的作用下,世界经济状况逐渐有所好转。中国在这期间通过扩大内需等方式保持了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在危机之后,新的形势和新的变化为我国的对外贸易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对外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从1980年的381.4亿美元增长到1999年的3606.3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达12.43%,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外国直接投资的大量流入和外商投资企业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1999年,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占中国对外贸易的比重达48.39%。  相似文献   

4.
<正>从对外贸易额、吸收外国资金额和外贸依存度等方面看,中国都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开放程度,且对外贸易和外国投资在中国过去16年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国政府和民间对进一步的开放抱有积极态度。 不过,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体制的开放,采用的并不是西方经济学家们经常推荐的“一揽子改革”方式。中国的开放过程是渐进的,根据本国的情况一步步推进。这也是东亚一些较大的国家的成功经验。 今后中国的外贸与投资体制将会更加开放。不过这个过程仍然应随着国内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和其他方面条件的成熟逐步推进。 一、中国对外贸易与吸收外资的成就及贸易与投资体制的开放 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以较高的速度增长。从1978~1994年,中国的对外贸易年均增长14.7%,其中出口增长15%,进口增长14.3%。  相似文献   

5.
《海外经济评论》2007,(4):31-32
新年过后,有关2006年数字纷纷出炉,而其中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再创新高,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比上一年度增长了74%之多,达民币升值的讨论也随之再次热烈起来.中国经济宏观状况的各项统计引起了各方关注.2006年度,到1770亿美元,而有关中国人民币升值的讨论也随之再次热烈起来  相似文献   

6.
此次金融危机对平湖市的对外贸易、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产生了深刻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外资利用和对外贸易受到严重冲击。2007年平湖(不含嘉兴港区)实到外资增长37%,而2008年下降了4.3%,2009年1—9月,又下降了24%。从对外贸易看,从2003年到2006年平湖出口增长分别为53.6%、27.9%、27.9名和26%,2007年回落到20%,2008年为16.7%,  相似文献   

7.
自1999年7月开始,中国的对外贸易额长时期内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但2001年开年不久即一路下滑且大有脱缰之势,至今年6月出现了首度负增长,这使近几年沐浴在“灿烂阳光”中的中国进出口商们愁上眉梢,也使众多国人产生疑问:中国今年的对外贸易目标能实现吗?确实,面对持续低迷的世界经济走势,中国的对外贸易额要完成年增长8%的目标,面临着很多困难,但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当前世界经济的特点,正确分析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存在的不足,进而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8%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一、对外贸易额缘何下滑根据国家海关…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1992~2009年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发现,腐败加剧了环境污染也加剧了对外贸易的环境污染效应,当控制腐败作用于对外贸易的环境污染效应后,对外贸易降低了环境污染;当腐败水平低于2.97时,对外贸易才会改善环境质量,当腐败水平高于2.97时,对外贸易会加剧环境污染。我国只有北京、上海等9个省市的对外贸易改善了环境质量,而其他省份的对外贸易则加剧了本地的环境污染。即当腐败水平较低时,对外贸易改善了当地的环境质量,而腐败达到一定水平时,对外贸易加剧了当地环境污染。进一步计算东中西部地区的平均腐败水平可知其值分别约为2.89、3.64和3.91,因此,东部地区的对外贸易改善了环境质量,中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则加剧了本地区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9.
去年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的启动年,这一年,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贸易历史性地突破了700亿美元,达到782.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42.8%,在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提升至9.2%,东盟已连续16年为我第五大贸易伙伴。  相似文献   

10.
张君 《中国经贸》2010,(9):37-37
在经历了连续70个月的贸易顺差之后,久违的逆差让人们感觉有点不习惯,它的出现被人们解读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但是,专家表示3月份的逆差并非衰退性的,也不可持续;现阶段我国贸易顺差规模将继续减少,对外贸易发展趋于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11.
战后台湾对外贸易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1949年至1957年的对外贸易恢复和进口替代阶段,1960年至1973年的外贸出口扩张阶段和1974年以来的对外贸易调整阶段。本文仅就台湾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为使对外贸易迅速扩张而采取的一些政策措施作一探讨。一、出口扩张的主要政策50年代末,台湾当局抓住当时海内外的有利时机,对一系列政策措施实行了清理。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SITC(Ⅱ)四位数数据考察了中国1987年至2012年间对外贸易模式的变化特征。研究结论表明:2012年与1987年相比,中国总体对外贸易模式发生了实质性转变,动态性是中国对外贸易模式的主要特征。并且,其它(非农)初级产品对外贸易模式的动态性最强,大宗农产品、工业制成品对外贸易模式的动态性次之,高价值农产品对外贸易模式动态性最弱。这意味着中国的对外贸易模式不具有路径依赖和路径锁定特征,动态和演进的对外贸易模式理论更适合解释和指导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海外经济评论》2007,(23):29-30
欧元区与中国的贸易赤字今年头两个月再次急剧上升。不过,虽然欧元与美元的汇率近来不断上扬,欧元区3月份总的对外贸易出现盈余。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可谓中国对外贸易的丰收年,这一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突破2.1万亿美元大关,位居世界第三,中国成了名副其实的制造和贸易大国。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际分工格局和产业转移趋势更加明显,中国凭借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显著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致使大量的跨国投资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并促使中国快速成为世界主要的制造业加工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5.
对80年代边疆地区对外贸易的评价邱洛洲一、规模、速度和格局1.对外贸易发展规模在80年代以前边疆地区几乎没有独立的对外贸易经营权,外贸部门的主要职能是为沿海地区大口岸提供货源。对外贸易发展缓慢,对外贸易规模较小。改革开放以来,边疆地区的对外贸易规模急...  相似文献   

16.
如何看懂中国的贸易逆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明 《西部论丛》2010,(5):25-27
对外贸易逆差不约而至近一时期,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再次受到广泛关注,这就是3月份的对外贸易出现逆差。据海关统计,今年3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为2314.6亿美元,增长42.8%。其中出口1121.1亿美元,增长24.3%;进口1193.5亿美元,增长66%。当月贸易逆差为72.4亿美元,中止了自2004年5月开始的连续70个月贸易顺差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张静 《辽宁经济》2010,(9):45-4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有了飞跃式的发展,但总体出口产品结构仍旧单一,附加值低。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有一次抬头,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我国应增强对外贸易的整体竞争实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一国来说,最大化本国由外贸所获得的利益,最小化所需付出的代价,是寻求本国最佳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标准,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不完善使其由外贸所获得的利益未能最大化,而付出的代价却增加了,中国已经加入WTO,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将进一步增强。总结及完善对外贸易政策,提高对外贸易效益是十分必要与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对外贸易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值得关注。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度了2008-2016年浙江省八个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并利用系统GMM实证分析了"一带一路"中浙江省对外贸易以及其他因素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以来所选大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有所改善,产能过剩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领域;对外贸易的增加可以改善过剩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投资的增加不会提高产能利用率;工业总产值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产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2005年度中国对外贸易预测与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俊 《南方经济》2005,(1):72-74
本文回顾了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对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国际、国内形势进行了分析,最后对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