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焦亚珂  徐青青 《魅力中国》2010,(23):306-306,312
中国传统服饰的装饰图案表现是具有中国元素,是中国味道的典型代表,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随着全球范围内的“中国风”服饰时尚风潮愈演愈烈,中国传统艺术形态深受世界著名服饰设计师的青睐,并在其服饰设计作品中表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应该在服饰设计中运用更多的中国传统图案,这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具有探索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唐畅 《魅力中国》2013,(17):93-93
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溢于言表。唐装、汉服、肚兜、旗袍、绣花鞋、刺绣、丝绸等。都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的精品。中国传统文化就以下三个方面浅析。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影视服装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中国文化对现代服饰的影响:最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骄傲,是使我们国家走向国际化的有效途径。只有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才能更贴舍实际的去运用到设计领域。  相似文献   

3.
程晓丹 《新西部(上)》2013,(7):109-109,112
文章解读了清代男子、女子服饰的传承与创新,重点介绍了宫廷服饰和官员服饰。认为清代服饰是以满族服饰为主,具有典型的北方游牧民族特色,但其精神实质是与整个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一脉相承的,是对中国古代服饰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王宛春  徐青青  李静 《魅力中国》2011,(12):160-161
旗袍虽然源于清代旗人之袍,但是它是中西服饰文化的产物,现代旗袍设计已经具备了独立的、与旗人之袍迥然不同的风格韵味。传统旗袍、改良旗袍、现代旗袍代表了三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服饰文化观念,也悄然酝酿着新时代的未来旗袍将传统与时代结合,民族与世界融合,一直是旗袍款式发展演变的规律,也必然影响着旗袍未来的发展道路。在不久的将来,设计师们将传统与时代结合,民族与世界融合,在保持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吸收西方的服饰理念和制衣技巧,设计出更合理更富有时代意义的中国旗袍,继承和弘扬旗袍的传统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中国经典传统色彩和图案的历史流变及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借鉴与应用。认为,中国传统色彩和图案作为历史的产物,有其自身的优势,若将其与现代审美标准、时代特点、功能效用相结合,运用在服装设计中,会极大地丰富中国乃至世界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6.
刘丁 《中国城市经济》2011,(3):218-219,221
本文从调研中国传统服饰品牌现状和消费者消费现状入手,分析中国传统服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企业如何在设计能力的开发、管理模式的创新、营销渠道的拓宽等多个方面加以完善和创新,为中国传统服饰品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藏族服饰的产生和服饰文化艺术的形成和藏族居住的自然环境,特别与气候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除此之外,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对服饰的形成和发展,也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藏族的服饰文化包括了十分广泛的内容。一、藏族服饰文化与现代服装理念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8.
王盈  班晓青  常雪梅 《魅力中国》2014,(13):120-120
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有精神文明的含艾,是一种社会成员普遍心理情感和民族精神实质的文化形态。藏族服饰文化,是盛开在雪城高原的一朵奇葩。一方面体现了藏族人民历经数千年在青藏高原上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的物质文化.另一方面也灌注了藏族宗教的深刻精髓以及藏族人民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向往。本文根据藏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基本特征.从服饰色彩、服饰的图案纹样、服饰的佩饰以及服饰中数字的广泛运用几个方面.来探讨藏族服饰文化内涵的基本特征及其所体现出的理念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贾俟萌 《黑河学刊》2010,(12):39-40
传统服饰与国家源远流长的文化密不可分。婚礼服饰作为传统服饰中庄重而又喜庆的代表,反映了不同的文化。从中韩两国传统婚礼服饰角度出发,探讨中韩两国的文化差异,具体为服饰的颜色。图案体现的思维,审美观的相同点及差异,论述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交流,以达到促进两国文化沟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扎桑 《魅力中国》2011,(8):265-265
民族服饰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其自身的特征和完整而清晰的发展轨迹。邦典服饰是藏族服饰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服饰文化,其形成与转换与藏族地区的自然、文化以及历史密切相关,从而成为藏民族民俗文化功能的一个重要载体。本文在分析清楚邦典服饰的民俗文化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邦典服饰与民俗文化融合发展的对策措施,使得文章具有较大的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在刚刚完美落幕的第七届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上,举办了"中国传统与现代彝族服饰(彝绣)设计与展演",中国彝族服饰文化之乡——昭觉县获得了"传统彝族服饰女装金奖""现代彝族服饰男装金奖""彝绣最佳传承金奖""彝绣最佳工艺金奖""最佳组织金奖"五项金奖,另外,"现代彝族服饰男装"三套和"现代彝族服饰女装"两套获得铜奖,总共荣获十项大奖。  相似文献   

12.
王雪莉 《黑河学刊》2011,(12):20-22,25
南宋浙江由于战争、经济、政治等原因,迁入了大量北方移民,对宋代浙江地区尤其是杭州地区的服饰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大量移民的迁入使南宋浙江地区纺织技术迅速发展,同时也加剧了服饰的奢侈之风。移民带来的北方服饰文化和南方服饰文化发生剧烈冲撞之后,逐渐形成了以南方服饰文化为主同时带有一定北方遗留的新浙江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它对东方文化发挥过重大的作用,对全人类的文明有着伟大的贡献。其中,白裤瑶的服饰绚丽多彩,工艺精湛,自成一体,造型美观而独具风格特色。服饰分男女服饰,用自制的土布来制作,加以蜡染和刺绣工艺缝制而成。妇女"背绣瑶王大印"、男子"白裤膝绣红条"的白裤瑶服饰习俗,与民族间斗争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白裤瑶社会在服饰文化中积淀的反映,可视为"一部穿在身上的民族简史"。  相似文献   

14.
刘晓 《魅力中国》2010,(3):300-301
苗族是中国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也是世界上最喜欢迁徒的民族,他们的足迹几乎遍及中国的南部。苗族服饰是苗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称苗族的服饰文化记录着苗族历史的足迹,是苗族历史的活化石苗族服饰中的图形纹样的构思、设计、造型不仅凝聚着苗族人民的智慧.同时也反映了苗族人民生活习俗、社会制度以及民族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韩国传统服饰的特征,分析了韩国传统服饰中所具备的美学内涵。指出韩国尚"白",故素有"白衣民族"之称,其传统服饰具有宽大飘逸、朴素自然、娴雅端庄的特点。也体现出了一种飘逸的含蓄美,自然纯朴的美。在充满民族特色的剪裁与配色间贯穿着天人和谐,五行合一的美学韵味。  相似文献   

16.
姜姝羽 《新西部(上)》2013,(11):171-171,160
文章介绍了韩国传统服饰的特征,分析了韩国传统服饰中所具备的美学内涵。指出韩国尚“白”,故素有“白衣民族”之称,其传统服饰具有宽大飘逸、朴素自然、娴雅端庄的特点。也体现出了一种飘逸的含蓄美,自然纯朴的美。在充满民族特色的剪裁与配色间贯穿着天人和谐,五行合一的美学韵味。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千年的服饰制度顺应着中国传统地制器尚象思维并服务于政治体制。早在周朝就形成具有政治色彩等级区分的冕服制度,但除去政治因素,服饰形制的变化同样也体现着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情趣与精神风貌。比如,唐朝在经济文化昌盛的大势下,服饰艺术决不局促于原有基础上添枝末叶的变化,容天下一切可容,带来唐代服饰突破性的变化。女子领口开敞露胸,并有女子穿胡服之风以求新意。而宋代理性思维的回复使服饰又回归于内敛含蓄之势。随着时代的演进,中国传统服饰装饰艺术和服饰审美方面也呈现出变革的延续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18.
明代后期的平民服饰从质料、 色彩和形制方面相比明初有很大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体现了服饰文化发展的新气象,也是服饰制造业发展的产物:棉花的广泛种植和丝的广泛运用为服饰生产提供原料;织染技术的提高和私营手工业的出现为服饰加工增加助力;大大小小的服饰贸易则将服饰产销的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9.
鄂伦春族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是以迁徙游猎为主要生活方式的民族,他们世代生活在大小兴安岭的茫茫林海中,被称为"山岭上的人","使用驯鹿的人",鄂伦春族早期以狩猎文化为主的服饰文化,显示出民族的风俗文化和历史背景的标志。鄂伦春族艺术中的"狍皮制作技艺"已被列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此看出研究鄂伦春族服饰具有的划时代意义。鄂伦春服饰的所体现的多重价值包括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学术研究价值也都十分重要,然而鄂伦春服饰的礼服化和商品化发展的趋势不容忽视,对鄂伦春服饰的的保护也刻不容缓。其服饰文化的价值,发展及其传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赫哲族传统服饰工艺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生活方式,使赫哲族传统服饰工艺显现出地域性渔猎文化特色,剖析其民族服饰工艺及蕴含的民族文化,挖掘其现实意义,使赫哲族摆脱对传统渔猎经济的依赖,使民族工艺走向市场,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