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攀  王贝 《时代经贸》2008,6(10):98-99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这一年中国经历了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也获得了北京奥运会带来的经济腾的机遇。本文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可能性、面临的困难和障碍以及解决方法和对策四个方面集中论述了中国经济如何在未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2.
今年前三个季度,福建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一产稳定,二产强劲,三产加快,投资、消费、出口增长协调,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民生继续改善,发展动力和后劲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3.
2007年,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好的态势,但经济增长速度会略低于2006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球经济的不平衡和全球流动性过剩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全球通货膨胀以及日元对美元的持续贬值也是世界经济中引起广泛关注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李艳  郭林 《经济论坛》2007,(13):34-35,46
一、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具体原因 (一)经济高速增长推动劳动力成本上升 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GDP连续几年保持9%以上的增长率.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动因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历史、现状、矛盾以及未来的发展进行了研究。重点对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因进行了考察,通过动态分析、国际比较等方法说明了高速经济增长为中国综合国力、人民生活和国际地位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并探讨了这一增长的主要基本原因。同时,本文也对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主要矛盾进行了探讨,论证了中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可能性以及必须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2007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也存在着投资和消费增长失衡、国际收支失衡、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失衡等深层次问题。资源和要素价格低估是经济增长失衡的直接原因,但根源还在于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转变滞后。2008年,我国政府将遵循"控制总量、稳定物价、调整结构、促进平衡"的思路,继续深化改革,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7.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2007—2008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7年,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的良好配合格局,在将核心CPI上涨率控制在2%以下的同时,实现11%以上的实际GDP增长速度。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应该在2008年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采取中性的需求管理政策取向,以在总体经济景气进入收缩阶段后延续其繁荣形态。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景气在2003年继续其2002年以来的扩张倾向,全年GDP增长率将接近9%,并且将在2004年完成从经济萧条到经济繁荣的经济周期形态转换。21世纪上半叶, 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历史趋势,核心通货膨胀率将处于较低水平。在当前经济扩张的初级阶段,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应该采取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建立以增加国内投资需求为轴心的需求管理政策体系,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增加就业、保持结构平衡和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多重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的波动及其趋势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特殊背景 现阶段的中国经济增长是在四方面特殊背景下展开的。一是持续高速的特殊增长背景:改革开放26年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达到9.5%左右,并且预计到2030年之前,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仍会保持在8%左右(2000年至2010年为8—9%,2010年至2020年为7—8%,2020年至2030年为6—7%),也就是说,中国经济持续了26年的高速增长,并且还极可能继续保持25年的高速增长,现阶段中国的经济处在高速增长期,中国2004年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DP总量,已相当于1978年的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0.
金三林 《经济纵横》2007,(12):19-24
2007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也存在着投资和消费增长失衡、国际收支失衡、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失衡等深层次问题.资源和要素价格低估是经济增长失衡的直接原因,但根源还在于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转变滞后.2008年,我国政府将遵循"控制总量、稳定物价、调整结构、促进平衡"的思路,继续深化改革,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增速较快,但在GDP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就业率并没有保持相应的同步增长.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的过分偏好和对就业问题的相对忽视.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作用,以实现经济与就业的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12.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1,(36):F0002-F0002
对于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长趋势,有许多观点。有人很乐观,认为美欧危机已经过去,不会有“双底式衰退”,中国能够继续保持9%以上的增长率;有人则认为中国经济今后将进入“中速增长期”,即增长率会从前3O年平均的10%左右下降到8%左右。笔者认为,从2O11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速会连续三年下行,经济增速将降至7%甚至更低,但中国经济会在2O13年以后开始强劲反弹,并且在其后还会以9%的速度继续高速增长15年。至少从“十二五”这5年看,中国经济增长的运行轨迹既不是9%以上的高速曲线,也不是8%左右的中速曲线,而应该是一条“V”型曲线。  相似文献   

13.
中国自改革以来经济增长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增长的质量也在不断改善.从产业结构上看,第一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趋于下降,第三产业趋于上升,第二产业基本稳定,而且一直占主导地位;从所有制结构看,中国的所有制结构已从单一公有制的所有制结构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在不断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在不断上升.但从效率特性看,公有制经济一直表现出比非公有制经济更强的动态规模效益,是技术进步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4.
杨文杰 《经济师》1999,(9):15-16
改革以来,中国经济经过了20年的持续调整增长。但是,随着中国告别短缺,步入买方市场,中国经济走入了新一轮经济周期的谷底。东亚危机的影响还在继续深入,这给中国的经济复苏罩上了一层阴影。中国能否在一定时期(10到20年)内继续保持高增长?目前,这一问题在经济学界和政府决策部门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1)中国经济增长将进入调整期,经济增长速度不可能维持在8%~9%,而会降低到4%~5%。(2)推动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还在,在今后10~20年中国经济增长将继续保持较高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的结构问题。本文以引进式技术进步方式为基本假设条件,对高速增长和结构不平衡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中国经济不平衡增长方式是在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技术引进背景下形成的,并且要保持高速经济增长就必须采取不平衡增长方式。在引进式技术进步方式下,高端部门对低端部门具有生产力和收入传递效应。在理论研究基础上,本文对高低端两部门的不平衡结构演变及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原有经济增长方式难以维系,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才能使得中国经济向更为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而结构转变的核心在于技术进步方式的转变,只有自主创新替代技术引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世界经济持续低靡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继续在全球经济范围内扮演“一枝独秀”的角色。从2002年中国GDP总量增长8.0%,外资实际引入额跃居世界第一。2005年中国经济承接2004年的发展势头,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十六大确定了中国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即届时的GDP翻两番。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经济需要年均增长7.18%。在此我们从需求的角度,选择在一个开放经济的条件下根据近几年实际经济运行状况和影响经济增长的各个因素建立一个多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出口、消费、投资等因素变化在长期和短期内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一、基本模型1.模型…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从GDP计算体系和经济增加值(EVA)分析方法着眼,对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及其与企业微观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性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数据基本可靠;第二,我国宏观和微观经济之间并不存在本质性的背离;第三,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增长点来自于上市公司、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等;最后,中国经济的增长能否继续如现状持续下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成本能否继续下降.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三十年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经历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年均增长9.9%,在2010年,GDP达到40万亿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同时,我们也更加关注如何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高速增长。我们有必要搞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经济增长动力进行研究,以求了解中国经济增长的规律和把握未来发展趋势。本文首先对中国三十年的经济增长进行了回顾,其次对增长核算理论模型进行介绍,再次对中国过去三十年增长动力及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对2010~2020年各生产要素的增长动力进行了预测和展望,最后是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詹其柽 《发展研究》2007,(2):133-133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经济在近三十年的时间内一直在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庆  徐路 《经济师》2008,(2):29-30
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2007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因外汇储备增加,基础货币大量投放,信贷和货币供给量也快速增长。文章认为经济偏热、货币供给的快速增加以及国际食品价格上涨共同点燃了这轮物价上涨的引擎,并且分析出此轮通货膨胀只是结构性的,物价的全面上涨尚未到来,但不能掉以轻心,需要立即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和宽松财政政策相搭配的方法防范全面通货膨胀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