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积极把握发展机遇,紧贴国家对城镇化发展的规划战略,积极探索适合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金融创新和与之相适应的风险管理体制机制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这为新时期我国推进城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在今年的两会中,"城镇化"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重点话题之一。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银监局局长廖岷在  相似文献   

2.
城乡"二元"结构造成了严重的城乡分割,"三农"问题长期困扰着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严峻挑战。如何正确面对并行之有效地解决这些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将城镇化作为一个中长期的经济战略,近期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本文从城镇化的六大红利入手,研究如何展开城镇化建设与管理。一方面,要克服各种急躁冒进的做法,不能把城镇化理解为一个简单的造城运动和简单的扩大内需的行为。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城镇化无用论,即认为中国的城镇化提法已经过时,没有深刻认识城镇化的巨大红利。中国现阶段推进和实施具有创造性的新型城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推进城镇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了一系列安排部署,强调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新一轮城镇化发展大幕开启之际,必须看到,要成功打造升级版的城镇化,避免出现偏差和畸形,一定要把更多的问题放在"三农"的视角下去审视和谋划,切实把城镇化发展与"三农"工作更多地捆绑在一起统筹考虑,科学协调地加以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需要在认识上  相似文献   

4.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和改革发展,黑龙江省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城镇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全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情况下,城镇化建设对促进经济增长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是消费需求的"倍增器"、投资需求的"加速器",也是促进创新创业、深化改革的综合平台。但我省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存在整体质量不高、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本文针对我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和主要问题,对其发展提出几点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大有作为,对其进行必要的政策扶持,对于助推城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并要把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是党的十八大从战略高度为我国"三农"发展指明的新方向。以此为起点,如何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我国农村地区实现加快发展,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战略目标,成为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多种经济发展战略中,城镇化发展措施需要严格落实到位,以便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政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研究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三农"问题的解决途径,分析了"三农"问题的表现形式,探讨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速览     
<正>推进城镇化或将成为扩内需的突破口"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已经说了很多年,但收效甚微,需要反思一下为什么在十几年中我们执行的情况不太好?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真正走出经济危机。"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对此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各地积极推进农村产权改革,开展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的探索也不断加快。如何看待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中政府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农村产权交易主要面临什么障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特邀长期从事"三农"问题和城镇化研究的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袁崇法进行解读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八大"召开以后,新型城镇化逐渐在全国全面推开,各地方都围绕这一主题尽显其能,大有"运动"之势。但什么是"新型城镇化",它的核心是什么、目的是什么、路径和方式是什么,到底怎么去做?依然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这就会影响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带来危害,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澄清。  相似文献   

10.
以包容性为研究视角,基于人口、经济、社会空间、生态四个维度,构建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相对发展类型对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评价。研究表明,甘肃省新型城镇化整体发展呈向好态势,但发展过程中存在"包容性差-内在发展速度不一致-整体协调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以包容性发展为依托,在新型城镇化各空间维度中提供更均等的机会,发挥各子系统比较优势,推动其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热潮中,银行业应如何调整战略以满足新的金融需求?如何在给新型城镇化注入强劲金融支持的同时把握住风险底线?金融监管又将如何积极调整策略,确保在新形势下监管的有效性?圆满地回答这些问题,银行业需要一套完善的金融应对方略。  相似文献   

12.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对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统筹城乡发展,解决我国"三农"问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实现工业化以及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有效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方式。当前,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相关措施的实施,道路拥堵、土地资源稀缺等问题越发明显。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对我国土地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我国紧缺的土地资源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在此背景下,如何采取更有效的土地利用与管理措施,如何充分利用我国土地资源市场的配置作用,成为提升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关键。围绕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展开讨论,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直接影响我国是否能顺利而全面的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在我国正如火如荼开展的城镇化为农村的全面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支持,农村教育在城乡一体化不断利好的趋势下也将继续被完善和发展。农村教育是农村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化背景下,我国的农村教育发展环境存在两大现象,一是农村社会发展要适应城镇化的转型,同时这也表明了整个社会的城镇化发展趋势;二是还未实现城镇化的农村社会本身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虑环境和耕地约束,构建了城镇化效率测算指标体系,测算并分析我国2000~2014年区域城镇化效率,并且从城镇化发展模式与产业结构分布形态2个角度探索区域城镇化效率差异的机理。[方法]以"工业三废"和耕地面积减少量作为非合意产出,构建了由11个指标组成的投入—合意产出—非合意产出指标体系,进而利用优化ISBM模型测算了2000~2014年我国区域城镇化效率,并利用谱系聚类方法分析了其梯队层次特征。[结果]我国各省域城镇化效率总体较低,绝大多数省域处于效率缺损的状态;各省域城镇化效率表现为明显的5个梯队层次,不同区域、不同梯队省域城镇化效率存在明显差异,总体呈现出东、中、西依次递减的格局,并且省域之间城镇化效率差距自2000年以来呈不断缩小的趋势;东部地区城镇化效率较高,总体上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之间相互协调,城市群发展程度高而使得城市之间的分工合作程度高;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效率相对较低,产业结构对经济的支撑作用相对较弱,城市体系断层明显,城市群带动作用弱。[结论]我国区域城镇化效率总体较低且不平衡,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镇化模式和演进机制,区域之间的城镇化效率差异体现在产业结构层次、城市集聚方式以及劳动力转移方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镇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如何协调自然、经济和社会生态,如何在城镇化发展中保护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即如何实现城镇化发展的"绿色发展",已成为吉林省在城镇化发展中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将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农民的城镇化,而农民公民素质的提升是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本文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对我国农民公民素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调研分析,并对农民公民素质的培育路径做"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自觉"的立体式说明。  相似文献   

18.
小城镇发展与合理用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我国的城镇化经历了缓慢低速和迅猛发展两个阶段。1949-1977年,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中国农村城镇化水平几乎停滞不前。1949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为11.2%,1977年为17.5%,远远落后于同期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发展的平均水平(17.9%-33.4%)。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进程迅速加快,小城镇迅猛增加。1978-1998年这一阶段的城镇化发展速度远远快于前一时期,以建制镇为例,1979年,我国有建制镇2581个,1991年11882个,1996年17770个,199…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镇化进程与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论述我国成立以来城镇化所走过的道路,分析发达地区三种典型的城镇化模式的基础上,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模式提出了设想,指出当前城镇化存在的若干问题,对今后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的道路选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微田园"是在四川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互动的实践中产生的。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应该怎样建设新农村?中央已经明确了总体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但是在实践中,不同区域需要面对多种选择。比如,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互动中,让农村既享有与城市一样的基本公共服务,又使农村保持自身特色和田园风光,是新农村建设必须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