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龚臣 《当代财经》2007,(7):12-15
人类财富的创造依赖于人类劳动和人类资源两种基本要素.经济学的研究就是从这两种基本要素展开的.以人类劳动为研究出发点的经济学称之为政治经济学,以人类资源为研究出发点的经济学称之为资源经济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探求政治经济学与资源经济学的统一,即合理的社会经济制度与资源有效配置的统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历了从"公平"到"效率"、再到"公平与效率的均衡"这样一个历史和逻辑的过程.无论是追求公平的最大化,还是追求效率的最大化,都将是对经济发展的一种伤害.经济学研究的精髓就是驾驭公平与效率这两者之间的均衡,这是经济学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公平分配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部就公平分配总是提出过一系列观点,比如,他赋予公平分配与平等分配以不同的经济学内涵,此间体现了他的发展的公平分配观;同时,他还意识到了效率与平等之间的替代关系;等等。这些理论观点对我国当前探讨与解决公平分配问题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行为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分别研究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及其选择。通过分析,提出了效率与公平共同提高的路径-以效率的提高来推动公平的提高,即以生产最优和消费次优的统一来评判。  相似文献   

4.
公平、制度安排与效率何锁柱和春雷一、公平与效率之争:简要说明阿瑟·奥肯认为:公平与效率的选择构成“困难的折衷”,原因在于“对效率的追求必然会带来不平等”。①因此,社会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权衡,或者效率优先,或者公平优先,或者公平与效率保持最优交替。无疑...  相似文献   

5.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效率公平原则的正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淑云 《现代财经》2004,24(6):6-10
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效率与收入和公平原则入手进行实证分析可发现,非公有制对整个经济的技术效率具有正向效应;非公有经济比重增长会使居民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效率公平原则具有正相关性。这样可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的诠释。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经济学以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为基础,结合气候变化的外部性、风险与不确定性等特征,重点分析气候变化的经济影响、各种减排方案及政策工具在公平、效率等方面的比较,以期使国际气候治理制度满足公平、效率与可持续性要求。文章从气候变化经济学的起源与学科属性、气候变化的经济学特征、不同气候政策评估模型、减排方案及政策工具的比较等五个方面综述了这一学科的发展历程与最新成果,并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公平与效率组合模式的选择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公平与效率这两个不只含有经济学意义的词汇总是以某种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所谓的公平与效率组合模式。当前,要求公平与效率组合模式转换的呼声主要来自对收入差距扩大的担心,但是不解决城乡经济结构等问题,公平与效率模式转换的提法为时尚早。公平效率组合模式的选择,需要确立适配性、适度性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经济学研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在经济学界长期存在争议,近半个世纪以来,在西方主流经济学中进行了一场以数学方法取代非数学方法的研究方法革命,几乎将数学方法当作经济学研究的唯一方法,结果导致经济学研究的高度数学化的结果和趋势。在国内,在经济学研究中曾经长期排斥数学方法,但近年来,逐渐出现了将数学方法当作经济学研究的唯一方法的倾向或者主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元化倾向或者主张,经济学与数学到底是什么关系,在经济学研究中,对于不同的研究方法应该秉持何种原则,这些是本文要回答的主要问题。本文的基本结论是数学方法是经济学研究的工具,各种研究方法各有其优势与缺陷,基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经济学的性质,在经济学研究中,研究方法的一元化只会危害经济学的发展,经济学研究方法应该秉持多元化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2005年理论经济学的若干热点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刘国光经济学新论”之争 2005年7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刘国光教授回答采访者的题为《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的谈话,先在网上传播,随后在《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第9期和《经济研究》第10期公开发表,他就当前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系列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内容包括:当前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地位被削弱和边缘化的状况令人堪忧;造成西方经济学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下降的原因;关于意识形态领域两个相互联系的倾向性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问题;正确对待西方经济理论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经济学教育究竟是意识形态的教育还是分析工具的教育;关于经济学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问题;、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以什么理论为指导的问题,即究竟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还是以西方经济学为指导,以及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领导权掌握在什么人手中的问题,要不要提出反右防“左”的问题;克服目前倾向性问题的一些意见。刘国光的“谈话”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强烈反响,许多经济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排斥和边缘化、盲目崇拜西方经济学的现状表示不满。与此同时,持不同见解的学者也发表了文章,公开反驳刘国光的观点,将争论推向了高潮。这是我国理论界的一场大争论。  相似文献   

10.
有一种观点认为,公平与效率作为两种经济政策目标,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替代的关系,或者是牺牲效率换取公平,或者是牺牲公平换取效率;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实现了公平然而牺牲了效率,改革提高了效率然而牺牲的公平;公平与效率的这种矛盾,使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决策面临着两难选择。我认为,上述观点至少有如下几点值得商榷:(1)改革以来社会成员相对收入变动是否真的牺牲了公平?(2)这种相对收入变动是否一定提高了效率?(3)有没有一种既能促进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公平实现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