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空管二次雷达S模式询问机捕获与监视空中S模式目标的工程实现方案。方案既考 虑了S模式询问机的具体使用条件,又完全符合国际民航组织附件10的相关规定。采用S模式 与A/C模式的兼容组合技术实现了过渡时期对空域目标的全面监视,采用自适应随机捕获技 术实现空域中S模式目标的捕获和锁定,采用S模式多目标询问时序编排技术实现对同一波束 内多个S模式目标的选址询问和监视。该方案已经在实际二次雷达S模式询问机研制过程中得 以应用和验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二十一世纪以来,法国THALES公司生产的RSM970S单脉冲二次雷达相继在我国多个地方安装并投入使用。2007年11月在合肥地区安装使用了该型号的航管二次监视雷达。目前这套雷达在合肥地区是本场航管监视数据源。其中AA2000机柜作为天线的控制驱动系统,负责给天线马达提供电源及启停功能,向雷达设备监控系统提供天线的运行状态数据,在整套系统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将对如何使用PLC替代AA2000机柜的安全链,以及如何进行硬件配置和程序优化设计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S模式机载应答机的中频数字化处理的设计方法.采用FPGA和高速A/D转换器实现了80 MHz的高速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解决了传统二次监视雷达(SSR)目标分辨力差、窜扰等问题,完成了二进制振幅键控(ASK)和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DPSK)组合成的询问信号的中频数字化处理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A/C模式的二次雷达在目标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暴露出许多问题,S模式是欧美国家开发的先进二次雷达协议,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A/C模式。文中全面而简略地阐述了S模式的协议内容和工作机制,包括:S模式的起源和特点;S模式询问信号和应答信号的格式、含义、分类及询问应答机制;S模式的上下行数据格式、含义及涉及的重要问题;S模式的兼容性、锁定技术、Squitter模式、数据校验和干扰问题。最后,介绍了S模式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民航空中交通管理体系中,航管二次雷达作为空中交通管制主要监视设备,为管制部门提供了可视化指挥依据,目前国内使用的航管二次雷达在运行过程中都会出现或大或小的问题,有的会造成其性能下降,为此对可能引起合肥ALENIA二次雷达设备性能下降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6.
针对近程目标的机动特性以及在近距离询问信号饱和使应答机抑制等因素造成二次监视雷达不能稳定跟踪目标的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跟踪方法,采用询问编排、功率控制等措施让应答机能有效应答,并通过近程跟踪滤波、航迹融合来实现对近程目标的稳定跟踪。该方法提高了系统的跟踪效能,近程目标的应答率提高到了80%左右,适合于二次监视雷达系统对近距离目标跟踪要求严苛的场合。该方法已在实际工程中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相控阵体制航管二次雷达系统在雷达近程探测空域内无法稳定监视目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提高航管二次雷达系统对近程目标跟踪稳定性的方法。基于现有航管二次雷达系统的硬件架构,设计了在对监视空域进行航管扫描询问过程中密集插入对近程目标跟踪询问的工作方式,并给出了航管近程跟踪询问流程和波位随机同步跳转控制时序的详细设计方法以及对航管近程跟踪能力的估算方法。仿真计算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持续稳定跟踪和询问到空中客机,基于航管二次雷达工作原理,设计了航管二次雷达数 据处理功能模块。在Vxworks嵌入式操作系统上采用交互多模滤波技术完成了对客机改变航 道或转弯时的航迹跟踪和数据处理。外场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航管二次雷达数据处理功能模 块的合理划分以及采用交互多模滤波跟踪技术能实现对空中客机的实时监视,并与其保持 正常通信。  相似文献   

9.
空管四号系统DLD-100A二次雷达肩负着长春龙嘉国际机场空中交通监视的任务。长春机场范围内电磁环境复杂,但是窜扰、多径、异步干扰、旁瓣询问等影响二次雷达系统探测概率的因素对DLD-100A二次雷达来说不能构成影响。但是2009年4月在雷达站附近出现了严重的丢点现象,经过值班员的判定,认为是有源干扰造成的,并与吉林省无委会合作对干扰源进行了定位和排除。  相似文献   

10.
由于设备性能的限制,民航飞机目前使用的机载防撞系统TCASⅡ不能适用于编队飞 行防撞。为了解决飞机编队飞行防撞以及与民航飞机TCASⅡ兼容的问题,给出了一种基 于二次雷达(SSR)和ADS-B混合监视的机载编队防撞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了TCAS主动 监视和被动监 视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唯一的24位S模式地址来识别和归类目标飞机,将TCAS的监视数据和A DS-B的监视数据进行数据融合来完成对目标飞机的监视和跟踪。通过将大型编队划分为多个 编队单元的方法,由长机负责保持各个编队单元之间的安全间距。采用收发器将长机产生的 位置保持和碰撞避免的操纵指令通过高频数据链路传送给各个编队单元,各个编队成员按照 操纵指令调整自己飞机的位置,完成对整个编队的位置保持和碰撞避免的集中控制和分散执 行。该方案可以为机载编队防撞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