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针对传统的自适应均衡算法在稀疏多径信道下性能表现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基追踪降噪的自适应均衡算法。该算法利用稀疏多径信道下均衡器权值的稀疏性,将自适应均衡器的训练过程看作压缩感知理论中稀疏信号对字典的加权求和,并利用重构算法直接对稀疏权值进行求解,解决了迭代参数设置和收敛慢的问题。采用基追踪降噪作为重构算法并选用变量分离近似稀疏重构对该最优化问题进行求解,既提高了权值的重构精度又降低了计算的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以较低的计算量和较少的训练序列达到更优性能,这对提升系统的通信性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基于傅里叶变换扩展的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系统中,为了消除由多径传播和多普勒效应导致的信道间干扰(ICI),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软迭代信道估计算法。该算法将传统DFT信道估计技术与Turbo均衡技术相结合,利用Turbo均衡器反馈的软信息来更新初始信道估计响应,进而消除噪声和ICI。Matlab仿真结果表明,在多径信道下,经过2次以上的迭代后,该算法的误码率(BER)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多径衰落信道下的盲解调性能,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的MPSK信号盲解调算法。首先利用超指数迭代分数间隔盲均衡器实现联合定时同步与均衡,然后对均衡器输出信号进行非线性变换实现载波频偏的估计,最后利用二阶数字判决锁相环跟踪相位变化纠正剩余频偏和相偏。仿真结果表明,在多径衰落信道条件下,与现有算法相比,基于超指数迭代分数间隔盲均衡器的盲解调算法实现简单,误码率低,而且具有收敛速度快、性能稳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盲均衡可以看作代价函数优化问题。为了改进经典常模算法的性能,研究了利用实数编码遗传算法的常模盲均衡,把均衡器系数向量作为遗传算法的决策变量,采用轮盘赌选择和精英保留策略相结合的混合选择算子、算术交叉算子和非均匀变异方式,经过一系列的遗传操作,搜索到适应度值最高的个体,即均衡器的最优系数。计算机仿真结果证明了算法具有收敛速率快、能够搜索到全局最优解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Chase算法的低复杂度时域均衡技术。首先通过传统的自适应均 衡器获取软值,再利用Chase算法计算可信度找到不可靠位,同时构造测试序列,然后进行 滑动窗搜索和逐比特译码。此算法在减小计算量的同时消除了译码时延,并且误码率逼近 最大似然序列估计,实现了复杂度和性能的折衷。  相似文献   

6.
针对MB-OFDM(多频带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Merry算法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盲自适应信道缩短算法.利用RLS算法实现均衡器抽头的迭代计算,改善了算法的收敛性和鲁棒性.同时提出一种最优初始化算法,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率.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具有很强时变性的超宽带信道,该算法在收敛性和稳健性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针对Turbo码随机交织器参数识别问题,充分利用信道截获数据的软判决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对数符合度的交织映射关系识别算法。该算法从计算总的编码方程成立概率出发,定义了能很好衡量概率大小的对数符合度概念,极大地简化了计算复杂度,使得计算量仅与截获码块数目和交织长度的平方有关,计算方式仅为大小比较与符号提取;再利用正确交织位置能够使总的编码方程成立的概率达到最大这一特性,依次实现各个位置的交织关系的识别。与现有算法相比,所提算法识别性能稍差,但计算复杂度更低。仿真结果表明,在信噪比为0 dB、交织长度为200时,仅需要截获码块数目为500,其正确识别率就能达到100%。  相似文献   

8.
现有上行稀疏码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通信系统采用的译码算法中,基于串行策略的消息传递算法(Message Passing Algorithm,MPA)因其在每次迭代过程只选择单个消息进行更新,存在着收敛速度较慢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外部信息自适应更新的MPA算法,每次迭代过程中自适应选取多个残差值较大、相互独立的节点,更新其外部信息以达到提高计算效率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有效提升译码性能,在计算复杂度与译码性能之间取得了较好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为了消除短波OFDM通信中的频率偏移问题,对差分OFDM信号进行了分析,并对最大 后验概率(MAP)译码的性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似然比最大化的迭代盲频偏估计 算法。由于该算法充分利用了软译码得到的似然比信息,因此可以实现最优信号检测。计算 机仿真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短波OFDM信号通信实验,得到了实测数据。实测数据 检测结果表明,该算法的误码率性能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而提高,且一发两收系统性能要比 单发单收系统性能至少提高2 dB。  相似文献   

10.
编码辅助载波同步算法充分利用译码软信息,可获得较理想的同步性能,但是目前 这类算法存在复杂度高、处理时间长的问题。首先在推导迭代载波同步中后验均值与译码软 信息关系的基础之上,通过选择性地进行译码判决反馈来减少不必要的计算点数,再根据前 两次的迭代结果自适应地减小频率搜索区间长度,从而大幅降低同步参数估计的运算量。仿 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工作在低信噪比环境下,可获得接近理想同步条件下的译码性 能。  相似文献   

11.
刘锋 《国际商务研究》2004,44(6):150-153
本文把用于自适应线性滤波器的LLMS算法推广到盲判决反馈均衡器,并应用于短波信道的盲均衡。仿真结果表明这种DD—LLMS盲判决反馈均衡算法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好的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衰落信道自适应均衡的新方法。该方法基于Laguerre滤波器结构,采用最小二乘估计估算滤波器极点,通过RLS算法实现自适应过程。仿真结果表明,由于Laguerre滤波器同时具有FIR和ⅡR结构的特点,在信噪比低、信道多径条件复杂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比通常的线性自适应均衡器和决策反馈均衡器更好的抗符号间干扰的效果;同时,Laguerre滤波器结构的稳定性有效地减少了差错传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针对广义空间调制(GSM)系统中信号检测复杂度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判决的低复杂度检测算法。首先根据一种排序准则对天线组合进行排序,然后将排序后的天线组合中的符号向量依次通过基于相位判决的迫零(ZF)均衡器进行检测,最终得到星座调制符号和激活天线组合。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检测算法可以有效缩小接收端的搜索范围,在提供与最大似然(ML)检测算法相近的误比特率(BER)性能的同时,计算复杂度降低了98%。  相似文献   

14.
由于天线间距较近和一些非白高斯干扰,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系统的信道矩阵存在如列相关、低秩和非零均值等“病态”特征,给基于近似消息传递的迭代接收机算法造成了严重的性能损失。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酉变换近似消息传递(Unitary Transformation Approximate Message Passing,Ut-AMP)的接收机算法。首先针对均值非零、列相关和条件数过大三种常见的病态特征,分析了酉变换的必要性;其次,利用变量间的马尔科夫特性将大规模MIMO系统进行因式分解和因子图建模,推导了联合置信传播、平均场和Ut-AMP的消息传递算法,并与现有算法的复杂度进行了对比;最后建立大规模MIMO接收机模型,对所有相关算法进行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接收机算法能够以复杂度略有提升为代价,在病态信道矩阵环境中大幅提升接收机的鲁棒性,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克服无线衰落信道中严重的符号间干扰(ISI)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信源冗余的Turbo均衡算法。该算法将联合信源信道译码技术与Turbo均衡技术结合起来,在均衡、译码、信源之间建立起软信息交互的环路,有效提高了整体接收的性能。外信息传递(EXIT)图分析与计算机仿真均表明,尽管信源冗余给译码器带来的性能提升较为有限,但是将这部分信息反馈回均衡器后,在严重ISI信道,信源冗余度为70%时,整体接收的性能改善约为9.5 dB,基本达到了理想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下的误码性能。  相似文献   

16.
典型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有稀疏码分(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多用户共享(Multi-user Shared Access,MUSA)、图样分割(Pattern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PDMA)等。为了研究这三种典型的NOMA技术与通用滤波多载波复用技术(Universal Filtered Multi-carrier,UFMC)技术结合后的性能,将三种典型的NOMA与UFMC结合,然后分析比较了它们的误码率性能,通过仿真对比得出UFMC-SCMA系统相比其他两种结合系统具有更好的系统性能。为了更进一步验证UFMC-SCMA系统的优点,还将其与热门的OFDM-SCMA系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由于UFMC-SCMA系统具有码本的稀疏性以及近似最优的信息传递算法(Message Passing Algorithm,MPA)检测方案,并采用子频带滤波,有效降低了误码率并提高了频谱效率,因而其具有较好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