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河工动床模型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保加 《水利学报》1993,(12):18-25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河工动床模型设计中依据的相似条件及其处理途径,并对设计中某些特殊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
河型变化段河工动床模型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模型相似原理为基础,结合黄河小浪底至花园口河段河道整治模型试验研究,对河型变化段河工动床模型设计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分段设计、过渡处理”的设计方法.辩证地解决了同一模型具有不同河型河段的河工动床模型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3.
多沙河流河工动床模型"人工转折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能量守衡原理和水动力学的方法 ,探讨了多沙河流河工动床模型人工转折设计原理、原则和方法 ,并给出了黄河下游河道河工动床模型的设计实例。通过设计率定试验表明 ,所提出的河工动床模型人工转折设计方法 ,能够保证模型河道转折前后的水流水力规律及河床冲淤变形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国内河工模型地形测量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国内河工模型地形测量方法的回顾,系统地介绍激光技术、超声波技术、光学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图像处理技术等先进技术在河工模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及发展,详细介绍光电反射式地形仪、电阻式地形仪、跟踪式地形仪、超声地形仪、激光扫描仪等仪器及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指出结合各种测量技术的优点实现河工模型地形的大范围非接触测量将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绥满高速公路齐甘段,主线嫩江大桥桥址所处河段,多为三汊、四汊河道,属汊网型河道。为了对桥孔布置、新疏浚河道位置进行方案比选,判断在修建大桥后桥址处的河道稳定性及河势变化,需开展动床河工模型试验进行模拟。通过动床试验研究,将方案2作为推荐桥位方案,在该桥位处,建桥后桥址区的河道基本保持稳定,在新疏浚河道河底及两岸均需要进行防护,以保证汊道不发育,确保主槽的稳定。另外,为防止新疏浚河道水流顶冲明月岛的右侧岛头,该处需进行防护。  相似文献   

6.
根据实测水文、泥沙、地形资料以及定床河工模型试验结果,在分析万年洲浅滩成因及其河床演变的基础上,对调整后的整治工程的效果进行了动床河工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航道整治工程能满足航运、取水以及防洪等要求.  相似文献   

7.
河工模型超声地形仪的数字信号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开发基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超声地形仪,可以在地形复杂、外界干扰信号较大的条件下快速测量水下地形,为河工模型试验的冲淤过程监测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人民黄河》2016,(9):96-98
沁河倒虹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控制工程之一。沁河下游为游荡型河流,河床细沙厚13~20 m,合理确定冲刷深度和倒虹吸埋深非常困难,但其直接决定工程安全、投资及防洪安全等,因此开展动床河工模型试验研究十分必要。模型设计采用模拟原型水沙运动及河床变形的模型相似理论,模型沙须能够满足模拟穿沁河段游荡性演变规律的要求,并能适应持续冲刷试验运行的需要,选用拟焦沙符合要求。模拟在3种工况(校核洪水、校核大水少沙洪水和造床流量)下的河道演变规律和冲刷深度,发现主流呈"大水走直、河势下滑"规律,校核洪水下河中最大冲刷坑水深为11.54m,局部最大冲刷坑水深为13.15 m。  相似文献   

9.
对悬移质变态动床模型试验中掺混相似条件的剖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悬移质动床模型设计中长期存在着两个表征泥沙扩散相似的条件。在变态模型中,这两个条件不能同时得到满足。本文根据相似流动的基本方程必须相同这一原则,从泥沙扩散方程的原始形式出发,说明只能导得一个泥沙扩散相似条件;并进而说明,另一条件,即所谓悬浮相似条件,在变态模型中是不能成立的。在现行的后一条件推导中,引入了若干假设,其中包括流速分布式:dU/dy=U*o/ky但在满足动量和水连续方程相似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10.

河工模型三维地形测量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常用的电阻式地形仪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河床模型三维全自动地形仪。该仪器采用超声测量原理实现了水下地形的无接触快速扫描测量,采用阻抗原理实现了洲滩、边滩、浅滩的地形测量,有效提高了测量速度,并减小了对河床的扰动影响。系统采用灵巧纵向行走机构和适当的计算机控制方式,使测桥纵向行走自如。系统能自动完成三维地形测量、断面图形显示、等高图和三维地形图的绘制 。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叙述了阜新市引白水源工程浑水动床模型的试验结果。试验按照爱因斯坦泥沙理论进行的模型设计, 使坝前含沙量及其颗粒级配随时间和空间的分布得到了较好的模拟;特别是由于采用了木粉来模拟悬移质,使多沙 河流的“揭河底”现象在模型中得到了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