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设计了一种用于移动载体平台的新型天线,天线为圆极化、宽带、宽角覆盖且可嵌入载体平台安装。在微带天线的基础上,通过将高介电常数、空气介质层、频率选择表面(FSS)技术结合使用,实现了可嵌入式电小宽频带圆极化微带天线:对应波长仅为038λ(长)×038λ(宽)×009λ(高);相对带宽为14%;圆极化增益能在120°范围内大于-1 dB。目前,该天线已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4.
5.
6.
7.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Ka频段圆极化相控阵天线。天线单元以单馈电开槽贴片天线为基础实现圆极化,通过微带贴片表面加载介质和辅助辐射器,展宽了天线波束宽度并优化了单元轴比。以该天线为阵列单元,采用顺序旋转布阵技术优化得到的2×2子阵,其辐射方向图具有良好的旋转对称性,由该子阵扩展形成的相控阵天线,有效地实现了圆极化宽角扫描特性。以8×8矩形阵列为例,仿真分析了此类二维相控阵天线波束扫描过程中的方向图和极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天线在工作频段内可实现方位360°、俯仰±60°扫描,扫描范围内天线增益波动和轴比均小于3 dB,同时该天线具有低剖面(高度尺寸为0.08λ0,λ0为空气介质波长)、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和集成等特点,非常适合小型化或一体化相控阵天线系统应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新馈电结构,设计了一款覆盖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的双频宽带贴片天线。采用了一种四分八馈电线路,以8个同轴馈电探针两两相连的方式将两路天线馈电信号合为一路,有效简化了馈电网络的复杂性,同时保证了天线辐射的增益、带宽和轴比性能。该双频辐射贴片单元采用正八边形层叠式结构设计,并在每个天线单元边缘对称添加两组矩形调谐单元,有效增加了天线辐射的波束带宽。该双频天线单元在高频1.482~1.617 GHz(波束带宽155 MHz)和低频1.191~1.252 GHz(波束带宽61 MHz)频段范围内,都能保证良好的辐射增益;高低频的3 dB轴比带宽为-130°~130°,具备良好的圆极化性能。经实物样机对比测试分析,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
10.
介绍了折线栅圆极器的分析理论和优化设计方法,给出了折线栅等效导纳计算公式的几个待定常系数的确定方法以及在设计频带内的最优常系数值,重新推导了多层折线栅级联网络的传输矩阵的计算公式,修正了文献上公式的错误。基于折线栅圆极化器的分析理论采用遗传算法优化设计了25~35 GHz频带范围内的折线栅圆极化器,并给出了HFSS仿真结果,表明轴比仿真值小于1 dB的带宽大于40%,并且插入损耗低,验证了采用的分析和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12.
双脊喇叭天线作为一种重要的宽带天线,在电磁兼容性测试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采用软件仿真设计了一种0.2~2GHz的双脊喇叭天线。通过仿真计算优化了天线各部分的尺寸,计算了天线的驻波比、增益和方向图等参数。对制造出的天线的参数进行实测,结果和仿真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一个中心频率为6.52 GHz具有宽频带高增益特性的16单元微带天线阵。综合运用H型缝隙耦合馈电技术、插入空气层技术和在贴片天线上切角的方法展宽天线的带宽。该天线阵由两层介质板构成,采用反相馈电可抑制高次模的耦合,交叉极化电平低。使用三维电磁场仿真软件Ansoft HFSS对该天线阵进行仿真优化,并根据仿真结果做成实物加以验证。对实物的测量结果表明:天线阵仿真阻抗带宽(S11≤-10 dB)为215%,增益为19.85 dB;实测阻抗带宽(S11≤-10 dB)为225%,增益为18.8 dB。天线阵性能良好,能满足工程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14.
15.
目前,同时适用于蓝牙、射频识别、全球微波无线互联网和无线局域网这几大主流物联网通信技术标准的多频天线设计较少,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小型化宽频带多频微带天线。该微带天线主要由一个矩形环、一个开口六边形环、三条矩形带以及缺陷地组成,可同时工作在蓝牙、射频识别、全球微波无线互联网和无线局域网的通信频段上。天线谐振频率分别为2.47 GHz、3.48 GHz和5.55 GHz,相应带宽为0.11 GHz(2.38~2.49 GHz)、0.86 GHz(3.19~4.05 GHz)和1.11 GHz(4.95~6. 06 GHz),增益最高达到5.75 dBi。实测结果显示,该天线在工作频段具有很好的辐射特性和增益,适用于当前应用的无线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16.
针对阵列天线存在系统误差的情况,在Frost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稳健宽带波束合成算法。该算法以信号到达角(DOA)误差为约束条件合成期望信号,并把滤波器优化设计转化为凸优化问题,使用内点迭代法有效解决,进一步使得期望的信号响应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从而使得更多的自由度应用在干扰和噪声的抑制上,达到优化加权制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当系统存在一定的DOA误差、幅相误差和位置误差时,所提出的宽带波束合成算法获得的信干噪比(SINR)比worst-case约束算法提高约1~3 dB。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