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与跨国巨头进行技术竞争,一般的,政府可以选择R&D合作和政府补贴。本文考虑一个标准两阶段模型的修改,这里有两个高成本的从事减少成本性R&D的厂商.并有溢出效应,和一个没有R&D的低成本厂商进行古诺竞争。我们对厂商进行R&D合作和对厂商R&D提供补贴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无论是在竞争还是合作的情况下,补贴随着溢出率增大而降低,补贴随着技术差距的增加而增加。R&D投入水平、本土企业的产量、总产量随着政府补贴增加而增加,国外企业的产量随着补贴增加而减少。当溢出率较小时,补贴比合作更为有效;当溢出率较大时,合作比补贴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
企业进行R&D技术选择的一个结果是渐进性创新,另一个结果是突破性创新.由于自身技术、能力、资源的限制,企业在进行这两种创新时大多采取合作研发组织模式.本文依据经济博弈理论,建立了数学模型,对合作研发组织的博弈行为进行了研究,阐明了企业进行合作研发的条件并设计了促进合作研发的策略,为实施合作研发战略的企业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政府补贴带来企业的额外行为效应理论,以医药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政府补贴是否促进了企业R&D投入的增加,企业技术实力是否具有调节效应;以及政府补贴是否具有信号传递效应,能否显著提高企业债务融资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补贴与R&D投入显著正相关;企业技术资产与R&D投入正相关,研发人员与R&D投入强度负相关,两者均不显著;研发人员正向调节了政府补贴与R&D投入之间的关系。政府补贴发挥了积极的信号传递效应,与企业债务融资能力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探究跨国公司和中国高校R&D合作中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对于增强R&D合作,促进跨国公司向我国高校的技术溢出以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具有重要价值。在现有理论文献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假设,通过问卷统计分析对跨国公司与中国高校R&D合作中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现有沟通交流水平以及合作环境状况对高校科研能力获益,高校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地位差距对高校科研管理获益,以及高校与跨国公司的技术差距对高校科研资源获益均产生负面影响,但高校与跨国公司的技术差距却对高校教育功能获益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R&D补贴是政府干预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一个重要措施,其具有增加企业R&D资金,降低企业R&D成本的作用,本文以深圳中小板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了我国的R&D补贴是否促进了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直接补贴和税收优惠的作用效果是否存在差异.实证结果表明,R&D直接补贴和税收优惠在R&D投资和专利产出之间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且R&D直接补贴的正向调节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产业共性技术(Generic Technology)是在产业中多个领域广泛应用并对产业产生深刻影响的技术;企业合作研发被各国认为是有利于共性技术开发的有效组织形式,然而,由于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更接近市场应用,产业中骨干企业需要在产业链上端的共性技术的合作,但又不得不在产业链下端的最终产品市场上进行面对面的竞争,企业合作研发受到吸引极和排斥极的双重影响,政府的有效介入对企业合作研发至关重要;通过构建模型,本文研究影响企业合作研发的吸引极和排斥极特征,为了鼓励企业合作研发和提高政府资助效率,政府应采取基于产业共性技术特征、产业整体竞争态势和骨干企业实力特征的柔性资助战略.  相似文献   

7.
政府补贴与企业生产率——基于我国工业企业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政府补贴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可能会与企业获补贴收入多寡密切相关。基于此,本文采用广义倾向评分匹配方法,刻画了不同补贴收入水平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差异。研究结论表明,当政府对企业的补贴力度小于某一临界值时,政府补贴能够显著地促进企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当政府补贴力度在该临界值水平上逐步提高时,这种促进作用也由显著变为不显著,但其对企业生产率变化的抑制作用也逐渐显现;当政府补贴力度提高至大于另一临界值时,政府补贴显著地抑制了企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因此,需要警惕高度补贴所带来的企业"寻补贴"行为或事前逆向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8.
9.
10.
开放源代码创新中,技术研发由志愿者通过网络合作完成,创新成果向所有人开放,对传统RD理论提出了挑战。本文通过建立合作RD模型,对开放源代码创新进行了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传统合作RD企业产品的替代性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对合作溢出效应有消散作用,抑制了企业的研发投资;(2)开放源代码产品的互补性使得企业(个人)研发支出与合作溢出形成正反馈,从而增加了研发投资和社会总福利。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发达国家提出了绿色采购。由于绿色产品成本高于传统产品,生产技术也有待提高,所以,可以通过政府给予生产企业补贴的形式使购买者以更低的价格采购更多的绿色产品。政府补贴有价格补贴和财政补贴两种形式,通过博弈分析,认为财政补贴中固定补贴的缺点较大.而随企业生产规模变化的补贴对企业绿色生产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国家应当通过适当的补贴形式,促进绿色采购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新贸易理论认为发达国家的R&D溢出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起到重要作用,而国家之间的贸易是R&D溢出的重要渠道,本文结合Jaffe的技术相似性理论认为,R&D溢出应包含两个过程:通过国际贸易产生的显性溢出和通过技术相似性产生的隐性溢出.使用以上理论构建了R&D溢出模型,并检验外国R&D溢出、我国的研发投入对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发现外国R&D溢出对我国的制造业生产率的当期影响不显著,但对以后年份生产率提高有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政府创新补贴背后的逆向选择问题, 将创新补贴看作是政府为企业提供的“契约”, 基于契约理论刻画了不同信息结构下政府和企业的行为和选择, 同时得到了最优政府创新补贴系数和最优企业R&D 投入水平。研究发现: 企业风险偏好、研发项目的风险、知识产权制度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政府补贴系数和企业R&D 投入水平; 信息不对称下, 政府补贴系数和企业R&D 投入均有所减少。为了缓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低效率, 进一步建立了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契约, 发现只要贴现因子足够大, 双方可以建立长期合作, 进而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杨东  朱旭 《工业技术经济》2018,37(5):153-160
本文针对环保企业间的研发合作, 建立了政府补贴下的领导者——追随者合作研发博弈模型, 研究双方的研发投入以及领导者对追随者的激励系数, 比较 Stackelberg 和协同合作两种均衡时的研发投入水平, 分析政府的研发补贴对激励系数的影响, 并进行了数值仿真。 研究表明, 在上述两种均衡下, 领导者和追随者的研发投入均随各自的边际利润的增加而增加; 领导者对追随者的激励与双方的边际利润相关; 政府补贴的提高会降低领导者对追随者的激励。  相似文献   

15.
合作创新中知识溢出的双向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溢出对合作创新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知识溢出为合作创新提供了合作的前提和基础,知识溢出越多就越有利于合作创新的成功完成;另一方面,知识溢出又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合作者的合作意愿和积极性,阻碍了合作创新的产生和实现.合作创新中,知识溢出正负效应的同时存在,置合作创新处于两难困境.建立长期技术研发联盟,明确共享知识产权,有利于化解合作创新中知识溢出的负面效应,解决合作创新的两难困境.  相似文献   

16.
政府补贴能否促进企业创新是近年来财政学领域争论较多的问题之一。本文以制造业上市公司及新三板挂牌公司2012~2021年的数据为样本,分析了政府补贴对总研发投入、净研发投入的影响及其异质性。本文发现整体而言政府补贴对企业净研发投入并不具有挤入效应,且整体上呈倒U型。异质性方面,政府补助对国有企业的净研发投入促进效果小于非国有企业;规模较大企业取得政府补助后其投入研发补贴的倾向更高;政府补助在整体上能够促进西部企业的研发活动,中部地区政府补贴对净研发投入存在较明显的挤出效应,东部地区政府补贴对净研发投入无显著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基于2013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补贴、市场进入壁垒对民营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①政府补贴对东部和北部地区民营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最大,中部其次,东部最小,这说明政府补贴能够显著促进民营企业绩效增长,且呈现出显著的 区域差异性;②从全国来看,民营企业能否进入高壁垒行业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但 民营企业进入高壁垒行业的程度却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从分区域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民营企业能否进入高壁垒行业对企业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只在东部地区民营企业进入高壁垒行业的程度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在西部地区却对企业绩效产 生显著的负面影响;③从总体上看,相对于市场进入壁垒而言,政府补贴对民营企业绩效的影响更大。因此,当民营企业进入高壁垒行业的成本过高时,政府给予民营企业的财政补贴可以弥补过高进入壁垒对企业绩效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流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中有近2/3左右流入制造业的情况下,FDI对制造业的溢出效应成为国内研究的热点.本文从行业层面出发,采用"相对差距型"指标将制造业行业按相对技术差距分成3组,通过构建模型检验了技术差距组间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的溢出效应的大小,并对检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当内外资企业相对能力差距较小或中等时,溢出效应才较显著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