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告"是国家人大、行政机关在各自的公文处理法规中确定的主要文种之一;"布告"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机关使用的主要公文文种;"通告"是国家行政机关和解放军机关使用的公文主要文种之一.  相似文献   

2.
一、文种特征 "命令"(令)是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任免、奖惩有关人员时使用的文种.  相似文献   

3.
"意见"这个文种,虽然在1996年5月3日<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2000年8月24日<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发布之前,尚不是党的机关和行政机关的主要文种(亦称"法定文种"),但建国50多年来人们一直在用,而且使用的还相当多.  相似文献   

4.
"总结"虽不是党和国家机关公文法规中所确定的正式、主要文种,但它的使用频率之高却是正式、主要文种中许多文种无法相比的,它不亚于"通知"、"报告"与"请示".  相似文献   

5.
《秘书》2008,(9)
《中华人民共和国投标招标法》规定:"招标人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应当发布招标公告。"由于"招标公告"使用了与现行行政公文文种相同的概念——"公告",且发布形式相似,都是主要通过报刊、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介发布,这就很容易让人认为它们是同一个文种,在使用上出现混淆。那么"招标公告"与行政公文中的"公告"究竟是不是同一个文种呢?  相似文献   

6.
一、文种特征 "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时使用的频率极高的一个上行文种.它虽与"意见"(上行的)、"报告"同属上行文,但三者之间"同轨不同迹".  相似文献   

7.
"指示"是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指导原则时使用的文种.  相似文献   

8.
"报告"是党和国家机关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文种,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事宜.  相似文献   

9.
庄敏 《企业导报》2012,(17):236-237
选择恰当的文种是公文写作的基础,不恰当地使用公文文种,不仅直接影响到公文的质量,也影响到公文的效力和机关的工作效率,违背了公文写作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出发点。文章从"发文权限、发文目的、行文关系、发文范围、适用范围"五方面辨析行政公文中相近文种的异同,从中提出掌握正确选择文种的方法,以促进公文使用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10.
张保忠 《秘书工作》2002,(10):32-34
一、文种特征 在党政公文这个大家族中,"批复"与"批示"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均系审批性的文种,即对上报的文件加注批语、做出批示.  相似文献   

11.
一、文种特征 "条例"、"规定"是党的机关公文的主要文种.<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第二章规定,"条例"用于党的中央组织制定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规定"用于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2.
《秘书》2008,(5)
通知是各单位使用频率最高、应用范围最广的文种之一。对通知进行科学分类,根本目的是帮助公文撰写者更准确、便捷地运用好这一文种。通知的分类林林总总,比较通行的分类方法是把通知分为指示性通知、规定性通知、事务知照性通知、批转性通知、  相似文献   

13.
程萍 《秘书》2012,(2):34-36
请示和批复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文种。这两个文种针对性强,就事论事,让人感觉很容易上手,但事实并非如此。本文试结合《秘书实训》(高教出版社出版,徐静、周渔村主编)写作模块中的案例一谈谈写作请示和批复应注意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13种法定行政公文的适用范围作了明确的规定,无疑是文种选用的最重要依据,但在日常工作中还是存在不少混用文种、错用文种甚至生造文种的现象。本文试对几种特殊情况下的文种选用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张保忠 《秘书工作》2002,(11):19-21
一、"函"的特征 在党政公文主要文种中,"函"是惟一的一个平行文.  相似文献   

16.
《秘书》2007,(3)
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以下简称《办法》)将“意见”列为国家行政机关正式公文文种,迄今人们对“意见”已经形成如下基本共识:适用范围广泛,使用频率较高,行文方向多样,发文形式灵活。但是“意见”与“请示”、“批复”、“通知”、“函”等文种在适用范围、行文目的、发文形式、运行程序、答复形式等方面存在着界限不清的现象。本文试就“意见”的行移情况作些探讨,以期对“意见”的正确使用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彭海河 《秘书》2006,(12):32-34
绝大多数行政公文是由文种文本和行文格式构成的,是两者的规定性和相适性的统一。本文试从行政公文制发角度考察两者的现实情况。公文文种与行文格式(一)行文格式之于公文文种的意义。公文写作实际上是公文的文本写作。公文文本写作离不开具体的文种,所以,公文文本也可称作“文  相似文献   

18.
王凯 《秘书工作》2003,(6):40-41
批复是上级机关为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而使用的兼具回复与批示性质的下行公文文种,是党政机关日常工作经常使用的一个重要文种.长期以来,人们在批复的写法和用法上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认识.但是,随着<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及<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的发布实施,批复的写法与用法在现实工作中又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党政机关的公文撰写人员必须了解这些变化.  相似文献   

19.
王华 《秘书》2011,(5):35-38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的13种法定行政公文中,可用于"表彰先进"的文种有"命令"、"决定"、"通报"3种。在撰写表彰性公文时,这3种文种可以任意选用吗?当然不是。这3种文种的使用有着明显的区别,选择时应把握这样一个原则:最高级别的表彰用嘉奖令,重要表彰用决定,  相似文献   

20.
李胜宾 《秘书》2015,(2):33-34
198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首次将会议纪要正式列为行政机关主要公文文种,在之后历次修订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或办法中,会议纪要都被作为主要公文文种。2012年4月发布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改"会议纪要"为"纪要"。"纪要",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记录要点的文字"。既然是记录要点,其必然具有纪实性、概括性、条理性等特点,必然在内容上要求层次明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语言精练。纪要是一种使用频率很高的文种,因此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和公文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