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hristine Blondel 《沪港经济》2012,(3):64-65
在人们的印象里,大多数家族企业都是创业在能干的第一代,然后传给第二代,最终毁在第三代。不久前,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等国际著名商学院,发起了对家族企业传承的研讨,并罗列出当下各种社会评价及传言。在仔细考察这些传言后人们发现, 相似文献
2.
最近,许多地方热衷于排列"富豪榜"。与此同时,又有一些人提起"富不过三代"的老话。的确,世界上的百年政府、百年学府、百年寺庙很多,但是,百年老店,百年大企业极少。有人统计过,东亚地区大企业最长寿命仅仅为22年,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疾首的数字。流行的观点认为,富豪及其企业"富不过三代"的原因是企业家本人骄奢淫逸,固步自封,企业家后代娇生惯养,不思进取,企业后继无人等主观原因,而大大忽略了"富不过三代"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3.
4.
清太平军在清成丰三年(1853年)6月攻占安徽安庆时,朱志大的母亲就带着三个儿子为躲“长毛”之乱,从皖南泾县逃到湖南洪江。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富不过三代。对于穷人这话可能算是一种安慰,但对于富人,却犹如一个诅咒,屡屡无奈成为现实。古有各朝各代的末代皇帝为证,今有我爸是李刚、我爸李双江为鉴,不断的摇头换不来二代们的崛起,而究其本因,笔者认为,其实应当还原于最根本的一点,即家训的缺失。浙江浦江有个郑氏家族,该家族跨越了宋元明三个朝代而不衰败,被朱元璋题名为江南第一家,这个家族360多年聚族同 相似文献
6.
2006年,中国内地有32万人的平均净资产高达500万美元。这些富人的孩子的成长状况如何呢?正在上海实习的浙江某大学大二学生小王,对身边同学们"有钱"的程度颇感惊讶。 相似文献
7.
8.
赵晓飞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5,(5):14-17
一个社会,一个阶层的出现无不打上这个民族的胎记。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到今天,与中国的家族企业是分不开的。改革开放的九十年代初,一些夫妻档、兄弟班、父子兵、亲友团等家族企业率先崛起,并逐步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毕竟还很幼稚,绝大多数还处在第一代创业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成长中的问题,有的甚至"各领风骚三五年",如爱多垮台、巨人倒下、三株风波等,引起了理论界和众多私营企业家的深刻反思。如何实现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哪些问题制约了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怎样解决等等,… 相似文献
9.
萧潇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4,(6):12-16
试看今日之中国,年轻人之天下。有道是,世界几百年、中国几千年才出了个伟人,曾在接见留学生时说过这样富有哲理的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属于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吐故纳新本属常事,但在蓬勃发展,分外妖娆的中华大地上,民营走过了混沌的第一次创业期,跃过了狂热的第二次创业时代,跨入了理性的第三次创业高潮期,一批民营“新生代”纷纷接班,执掌企业帅印,就显得格外抢眼。因此,当今中国对民营“少帅”们不仅仅是希望,更重要是机遇和挑战。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 相似文献
10.
2006年,中国内地有32万人的平均净资产高达500万美元。这些富人的孩子的成长状况如何呢?
正在上海实习的浙江某大学大二学生小王,对身边同学们“有钱”的程度颇感惊讶。 相似文献
11.
家族企业为何难以做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民营企业大都是家族企业,在创业之初,它们借助家族成员之间的高信任度和家族亲缘的凝聚力得以发展起来。但是,家族企业一般都做不大,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成长的屏障归根结底在于家族企业的价值观、企业化以及经营管理机制尚未转变。谈到家族企业这种组织形式在初始阶段的功绩,不得不看一下我国当时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13,(11):17-17
福布斯中文版连续第四年对中国上市家族企业进行调查。走向前台接班的二代人数出现明显飞跃,交接班进入高发期。多数中国家族企业正同时面临交接班与产业转型两大挑战。由于经济低迷等原因,由二代接管的企业经营业绩普遍不如由一代掌控的企业。 相似文献
13.
乡村企业与个体企业“较量”较难取胜.主要表现在:乡村企业的产、利大大地落后于同规模的个体企业,本属乡村企业的市场被个体企韭占领,垮掉的乡村企业转为个体经营却日显兴旺等等.乡村企业拥有较多个体企业所不能具备的优势,可为何竞争不过个体企业呢?范军,卢健、建新在来稿中认为:一是乡村企业要承受个体企业不需承受的各种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4.
家族企业“富不过三代”,这不仅是在中国、而且是在亚洲甚至全球都无法回避的一个现象。葡萄牙便有“富裕农民、贵族儿子、乞丐穷孙”的说法;德国则用“创造、继承、毁灭”来代表三代人的命运。在美国,家族企业在第二代能够存在的只有30%,到第三代还存在的不到12%,到第四代及以后依然存在的只剩3%。 相似文献
15.
16.
17.
何真临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1994,(3)
国有企业的生机与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难点中的难点。国有企业三分之一明亏、三分之一潜亏、三分之一盈利的现状,究竞症结何在?今后前景如何? 追溯到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思路,都是从对企业放权让利入手。至于改革前的统收统支尽管动力不足,但风险压力全无。在这种温馨的“父爱主义”氛围里,国有企业蜕化成了一个弱不禁风者。 然而,改革的取向是市场,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马克思指出:商品生产者“只承认竞争的权威”。列宁认为:“竞争在相当广阔的范围内培植进取心、毅力和大胆、首创精神”。《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的出台,试图解决企业成为竞争主体问题,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实体。虽然它给国有企业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也不免有几分晚来的遗憾。政府职能转换滞后对权利的截留且不说,重要的是,早已用足、用够这部分权利的——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脱颖而出的三资、民营企业,不但已抢占了原国有企业这支“正规军”一统天下的半壁江山,而且已构筑起了竞争的有利态势。 相似文献
18.
据报道,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下半年有望取得实质性突破.这中间,大家寄望最多的是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起草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预计该方案将给出改善收入分配的具体思路和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9.
时下,夫妻理财的“信任危机”就像传染病一样,在我们周边蔓延开来。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一份调查表明:家庭纠纷的产生,七成是因家庭理财不当引起的,对一些人而言,他们输得起的是婚姻,输不起的是钱财!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