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分析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职务寻租行为,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建立 完善的企业家市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构建合理的薪酬结构等,保证企业经营管理者行为长期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20多年的国有企业改革,一直在政府过度干预和企业“内部人控制”之间摆动,其根本原因在于对人的关系改革滞后于资产关系改革。本文认为,国企改革最终要解决的是委托代理关系问题,也就是人的关系问题,其关键是解决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选择问题。在国企经营管理者选择上,一是要理清管理层次;二是要建立产权代理人和经营者的选择机制;三是要把党管干部原则与市场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四是要有合理的激励与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与期权激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当前国企改制的重要内容,“期权”激励是调动企业经营管理者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要从期权激励的目的、规范操作及经营者预期三个方面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与期权激励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作为企业人力资源中最重要的企业家资源,将会对企业的兴衰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在选拔任用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发展企业经营者人才市场,建立有效的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与培养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阐述提高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的重要性,说明企业经营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提高素质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国有企业资产重组中出现的“资产交易”的公平性问题,指出导致资产交易公平惺 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国有企业产权关系不汪晰,国有企业资产评估不规范,产权交易市场不规范、不成熟,提出了要从法律上明晰国有产权关系,加强资本市场法制建设,规范资本交易行为,完善机制,规范资产评估标准,提高资产评估人员的素质,以解决国有企业资产交易的公平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西方发达国家企业治理结构及对我国企业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分析西方发达国家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认为,尽管西方发达国家在具体安排公司治理结构时有着完全不同的做法,但也有其共同特点,即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法人资产制度,从而能对经营者的行为实施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既然如此,那么要把我国国有企业改造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就必须进行产权制度变革,实现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刘阳 《大众商务》2010,(2):199-199
精神激励在我国国有企业中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已经成为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主要对国有企业员工的精神激励现状进行研究,深入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员工精神激励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要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必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优秀经营管理者。为此,应当改革目前的用人制度,要建立健全和规范经营管理者人才市场,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陷入困境的根源在于治理结构的内在缺陷。试图在国有企业内部寻找解决激励治理的办法虽然可以解决经营者的短期激励,但对解决国有企业内部的深层次矛盾是无能为力的。只有突破在保留企业的国有性质前提下搞“两权分离”的思维框架,实现企业长期剩余索取权从政府向民间的转移,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因此,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无可回避。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对称地界定于同一主体是国有企业无法抗拒的制度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