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收购热潮在国内兴起,而决定收购的首要任务即是选择哪一家目标公司进行收购,以求得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然而,收购中非对称信息是收购初期目标公司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国内外大多数学者主要把研究重点放在收购的过程问题以及并购后的公司整合问题,而很少有人关注收购初期目标公司选择时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笔者认为这一问题在收购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公司收购防御问题是随其经济吏上的并购浪潮发展起来的。在公司法领域处于主导地位的特拉华州法院允许目标公司董事会比较自由地采取收购防御措施。各州还以立法形式出台了反收购法条。联邦政府对收购防御的规制限于相关信息的充分披露要求。总体来讲,当敌意收购发生后,SEC2张把保护普通投资者的权利放在至上地位、而在敌意收购者和目标公司之间保持中立立场。  相似文献   

3.
陈超  甘露润 《金融研究》2013,(1):92-106
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关键问题,本文对银行风险管理与资本市场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2001~2010年435个交易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以现金方式支付的股权收购样本的分析,发现接近50%的收购公司在并购前披露了银行贷款信息,披露贷款信息的收购公司可以取得更高的并购宣告收益;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使贷款信息披露对并购宣告收益的影响更显著。研究认为,银行风险管理增加了贷款中的信息含量;贷款信息披露降低了股票投资者的逆向选择,避免了高质量公司遭受价值低估的损失;加强银行风险管理不仅有助于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而且还对资本市场产生正的外部性影响,提高了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  相似文献   

4.
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别模型在管理者收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翠平 《中国外资》2008,(10):45-46
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事前的逆向选择和事后的道德风险是我国管理者收购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根本原因,因此本文尝试利用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剐模型来缓解和消除管理者收购中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上市公司多次被收购这一现象,本文以2007-2015年我国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了盈余管理对企业再次被收购概率及并购后绩效的影响,以及企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1)公司盈余管理提高了再次被收购的可能性,被收购取得的短期绩效更好但长期绩效更差.(2)公司积极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会削弱盈余管理与再次被收购概率及并购后市场反应之间的正向关系、削弱盈余管理与再次被收购后长期绩效之间的反向关系.(3)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的企业,分析师跟踪程度越高,因而再次被收购的可能性越大.本文丰富了目标公司特征的研究,同时对并购重组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及市场中介监管条例的制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事前的逆向选择和事后的道德风险是我国管理者收购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根本原因,因此本文尝试利用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别模型来缓解和消除管理者收购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上市公司实施MBO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兵 《中国金融》2003,(5):39-40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MBO)又称“经理层融资收购”,是指公司内部管理人员通过高负债融资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获得经营控制权,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以达到重组改造目标公司,并从中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财务型收购方式。MBO是“杠杆收购”(LeveragedBuy-outs,LBO)的一种形式。当运用杠杆收购的主体是目标公司内部管理者或经理层时,LBO就演变为MBO,即管理层收购。随着MBO在实践中的发展,除目标公司的管理者为惟一投资收购者外,又派生出管理层收购与员工持股计划(EmployeeStockOwnershipPlans,E…  相似文献   

8.
股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以下简称: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开转让的公众公司(以下简称:挂牌公司),其收购及相关股份权益变动活动应当遵守《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规定. 《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构建了独立的收购管理体制,主要体现在中国证监会不设事前行政许可,而由投资者在完成收购或权益变动后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履行监管职责,监督信息义务披露人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相似文献   

9.
信息披露对我国上市公司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信息披露报告是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了解上市公司的主要途径。而我国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相关利益者对公司成绩的判断,本文探讨了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哪些主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敌意收购作为公司要约收购的一种形式,是指收购人未与目标公司管理层协商或者未达成共识,面临着目标公司管理层反对甚至采取反收购措施的情况下而进行的收购。它的主要特点是收购者在通过收购目标公司股东手中所持的股份,取代其目标公司的投资者地位而成为目标公司的股东,因此在法律上的效果即引起了股权关系的变更。通过敌意收购,可以更换不称职的管理层来降低代理成本。同时,敌意收购形成了规模经济,产生了协同效应。但是,敌意收购也不可避免的加剧了市场的动荡,它本身是一种中性行为,它只是实现优胜劣汰的方法和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张琪  熊朝凤 《时代金融》2014,(11):49-50
MBO即管理层收购,在西方发达国家被广泛运用。引入中国后,由于缺乏法律规范和良好的金融环境,定价不公、信息披露瑕疵、转移中小股东财产等现象频频发生。为保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防止侵害目标公司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发生,本文在对MBO的基本内涵进行界定后,针对MBO中侵犯中小股东利益的主要情形,提出防止目标公司中小股东利益受侵害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收购中中小股东与收购者、目标公司股东和目标公司管理层等主体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且处于弱势地位,故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实有必要;对目标公司中小股东的保护应遵循全体股东待遇平等原则、信息充分披露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应从强制要约收购制度、反收购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累积投票权制度、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目标公司控股股东和经营者的诚信义务制度等方面来对上市公司收购中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立法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3.
韩维芳 《中国外资》2013,(16):164-164
公司披露的信息包括自愿性信息和强制性信息。强制性信息披露是监管部门管制的结果,而自愿性信息披露是公司自愿性向资本市场传递信息的结果,比如公司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环境信息报告、产品信息、重大合同信息、盈余预测报告等。实际中,公司在强制性信息披露中也面临一些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14.
成立四家国有金融性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收购、管理、处置从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以最大限度保全国有资产、减少损失,是党中央、国务院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而实施的重大战略决策。当前四家资产管理公司都已全面开展不良资产的收购工作,收购结束后马面临着对大量不良资产的管理和处置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资产管理公司的作用,并利用其专业化手段来管理、处置不良资产,达到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的目标,资产管理公司在管理和处置不良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试以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为例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论财务会计信息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财务会计信息对于公司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降低管理层与外部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有助于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信息披露自身可以对管理层形成有效的约束,促使管理层强化受托责任,并可以为相关主体提供治理所需信息,从而加强外部人对管理层的监督和制约;通过降低对其他高成本治理机制的需求,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还可以有效地降低公司治理的整体成本,提高治理效率。因此,财务会计信息是实现公司治理目标、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工具。我国应当不断地完善会计准则,并加强会计监管,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更好地为公司治理服务。  相似文献   

16.
高质量审计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约束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而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对信息不对称的敏感性是不同的,这两类资财提供者对外部审计的依赖程度也不同,因此,审计质量可能会对公司融资方式的选择产生影响。本文利用我国2008-201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及其审计师数据,分别以行业专长和事务所规模作为审计师质量的替代变量,并用控制函数方法解决审计师的自选择问题,考察了审计师质量对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选择高质量审计师的公司,更倾向于进行权益融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严重的小规模公司中,审计师质量对权益融资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上市公司收购的一种重要方式,要约收购具有公司的外部治理功能。这种方式已经在发达的欧美国家较为普遍应用了。我国由于要约收购时间较短,在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遭遇一些问题,从而严重阻碍了要约收购的公司外部治理功能的有效发挥。因此,文章将围绕上市公司的要约收购展开进一步的讨论与研究,指出了其中要注意的几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中26例最为接近市场收购行为的要约收购作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我国银行贷款强度对公司成为收购目标的可能性和收购成功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贷款强度与公司成为收购目标的可能性和收购成功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这一结果的政策含义在于,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银行可以通过控制权市场加强对公司的治理。  相似文献   

19.
要约收购(美国称为 Tender Offer,英国称为Takeover Bid)是指收购方向目标公司的所有股东发出购买要约,表明收购方将以一定的价格在某一有效期内买人全部或一定比例的目标公司股票的收购方式。其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随后因其公平、公开等优点而得到许多国家的认可,  相似文献   

20.
目标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是否影响到收购公司的绩效,一直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现今有两种假设理论,一是流动性假设理论,一是管理者代理假设理论,前者的理论中阐述目标公司的信息质量越高,需要支付公司所要支付的价格就会越高,并购后得到的绩效就会越差,后者理论中阐述,目标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高,收购公司的一些相关资料就会越准确,支付的价格就会随之升高,有利于去抑制自利,抑制自大管理者出现机会主义的并购行为,进而得到比较高的并购效益.本文简单说一下目标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产权性质与并购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